下载此文档

教育学考研笔记.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17世纪以前)——没有形成专门反映教育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7——19世纪)——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规律的概念体系
(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发展动力:传统教育学与现代教育学的斗争
2、重要的教育学流派
(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
(2)、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娅、杨贤江
(5)、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迪斯、吉鲁、阿普尔、布迪厄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系统的结构:(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影响:
三、教育功能
1、按照作用对象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追求
(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作为社会活动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照作用的呈现形式分为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功能
(1)、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相符的结果。
(2)、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等。
四、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一)、上层建筑说: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二)、生产力说: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其联系的着重点在于生产劳动经验的传递及劳动力本身的再生产,教育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
(三)、双重属性说:教育本来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
(四)、社会实践说: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与的影响与作用,是促使人发展的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培养人说:教育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培养人,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五、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保罗·孟禄
主要观点:原是教育形式和主要方法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教育史学家
六、现代教育的特点——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蔡元培于20年代提出(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独立于行政;教育思想独立;教育内容独立)
(二)、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于60年代提出
(三)、筛选假设理论——迈克尔·史潘斯于1973年提出
主要观点:
(1)、求职者的个人属性可分两类:信号与标识。标识:可观察到的但不能改变的个人属性,如年龄;信号:可观察到的隶属于个人并且可以改变的属性。信号和标识可以表明一个人的生产能力
(2)、教育成本与能力呈负相关:每个人的能力是固有的而且是不同的,教育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支付同样的成本,能力较高的人能够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较低的人只能获得较低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反映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有效信号,是雇主鉴定求职者能力,筛选求职者的装置
(3)、工资与教育信号关系的调整与均衡:能力高的人,在职培训所需的成本较低,但生产率却较高,因而雇主支付他们较高的工资;由于教育水平反映了求职者的能力,因而教育水平越高的人,雇主付给他们的工资也越高,反之亦然。
(四)、教育万能理论——爱尔维修
(五)、劳动力市场理论——皮奥雷、多林格、戈登
主要观点:劳动力市场是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组成。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职业有保障等特点;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则往往是工资低、待遇差、就业不稳定、条件低劣,要求苛刻的工作。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而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制约: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制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需求、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方法选择和组织形式
(四)、人口对教育制约:

教育学考研笔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457 KB
  • 时间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