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荷塘月色__教案.doc.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理清作品中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结合优美的景物描写,具体分析比喻、博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
3、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技巧。
2、指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意境。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大家对于朱自清先生应该都比较的熟悉,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他的两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两篇散文呢?
提示:《春》《背影》
朱自清在我国文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
2、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又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
“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二、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最早发表于1927年7月出版的《小说月报》,当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住在清华园西院,本文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不久,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的朱自清,此时陷入了苦闷彷徨,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了,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超然。在《一封信》里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是描摹和生动写照。
三、播放朗读
要求:(1)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2)注意停顿、重读、语调和语速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归纳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按情——景——情,怎样分?
第一部分:(1——3段) 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4——6段) 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7——8段) 月下遐思(情)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看,第4——6段很显然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主要些了荷塘、月色以及荷塘四周的景物,所以归为一部分,前面三段写赏夜的缘由,后面7——10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文。
五、课文分析
1、提问:在第一段,作者用了一句话来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哪句?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分析:这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放在开篇的第一句很显眼,不但交待了夜游荷塘的缘由,而且奠定了全文

荷塘月色__教案.doc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vuylmim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