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考试版).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考试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考试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集说》记载,夏商以前,容取(娶)同姓,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列土封之,以为公侯,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欲先代圣王子孙共飨天下之禄也,乃立不取(娶)同姓之礼。“立不取(娶)同姓之礼”《中国史纲要》中记述秦汉饮食时说,天子宴享群臣之时,“管统钟鼓,异音齐鸣”,民间酒会也是“富者钟鼓五乐”“中者鸣竿调瑟”。:“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童蒙须知》中要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凡为人子弟,说话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时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详缓看字;在长辈面前吃饭时,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三纲五常”,使北方村镇中对南方流行的河神、水神的崇拜日益增多,北方的神灵也“泊去”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英、法分别派军舰开赴宁波,并威胁要太平军和平退出宁波。太平军将领黄呈忠立即驳斥:“宁郡何能摒弃!”炮战五小时后,宁波失。英守国和法国海军舰长均被击伤。(单位: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甲931140——乙1088587526526丙——,据《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此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决定,“以治安为第一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5日,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响应中共号召。据此推断,“五一”《夯歌》,、李谷一演唱的歌曲《乡恋》虽然广受群众喜爱,却也在当时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有人认为其“趣味不高,格调很低”,有人说它是“靡靡之音”,批评最多的是李谷一所采用的“气声”唱法。这些非议主要是因为歌曲A.“气声”诠释歌曲,、、、旋律、,一般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普遍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状况明显缓解。到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亿元,,%。“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历史材料和结论相符的是材料结论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信奉罗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建A《王位继承法》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立的资格……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B《独立宣言》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体现了天赋人权思想求幸福的权利……C《人权宣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维护了拿破仑战争成果D《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德国政治民主化程度非常高宪法》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15.《社会主义观的变迁》一文中描述:“……由此导致的两极分化是可想而知的:发财致富的是那些头脑灵活投机取巧的人,而真正的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还在同饥饿和寒冷作斗争。许多人质疑:难道这就是我们流血牺牲所得到的‘革命成果’?”:“21世纪,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言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52分。17.(16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是16—18世纪欧亚贸易大规模扩张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中国的一扇窗。——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英国商人经常在印度洋与荷兰和葡萄牙竞争者发生武装冲突。1612年东印度公司战胜葡萄牙人,使他们获得莫卧尔帝国皇帝贾汗吉尔的青睐。允许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他们享受无限制的自由。1680年代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主要人员来于对当地居民的征募。到1689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有了拥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摘编自《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详细资料大全》(1)据材料一,广州“十三行”为什么会走向鼎盛?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东印度公司兴盛壮大的因素。(4分)(3)据材料一、二,简析中英两个机构的异同。(6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存在于人心而被道德戒律束缚的个人物质私利的恶魔至此得以解放。”亚洲的反现代化批评实际上是一战及战后西方惨状和悲观的产物。但许多的亚洲批评者只有经过一些西方的东方主义者的鼓励之后,才对他们自己和自己的观点产生足够的信心。其中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对亚洲的现代化批评者如印度的甘地、中国的张君劢和梁启超等有直接的影响。——据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材料二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运动,近五百年的世界历史,就是一个现代化孕育、生成并扩散、推进的过程。在“抗拒”与“接受”这两种显而易见的主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有时可以强大到如此地步,以致在非常长的历史时期里,正是它在主宰社会的走向。这个立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从而为避免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挑战寻找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企图把“传统”与“现代”调和起来,它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如果其不能在过程中逐渐融入现代化,那么暴烈终将产生。——摘编自钱乘旦《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带来的弊端,分析战后亚洲反现代化思潮高涨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中的观点,评析洋务运动,并指出该观点的实质。(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综合各家学者看法,清末中国工业未显著发展的原因约有下列几项。(1)关税不能自主,外商在中国拥有许多特权,使中国工业难以大幅发展。(2)外商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因其所获利润多汇回本国,故其发展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助力不大。(3)因金融组织不够健全,一般人仍以土地、高利贷为主要投资对象,这导致工业发展的资金不易筹集。(4)清末农业的不发达,以致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都市人口增加之后所需的粮食,以及销售的工业产品市场,均不充裕,这是工业未能发展的最根本因素。(5)工业本身管理的不健全,如官方干涉、没有企业精神、滥用外籍人士或多用族亲本籍等。——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论述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0.(12分)知识危机时代往往伴随着新知识的生产,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16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材料二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并对这一危机作简要评价。(8分)

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考试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737 KB
  • 时间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