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八).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八)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八)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八)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有些板根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如图)。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遍布,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1)指出游记中所描述的森林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2)从板状根植物根系发育的角度,推测该地的降水特点。答案:(1)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滴水叶尖现象;层次多,垂直结构复杂。(2)板状根在地面发育,反映出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透气性差,说明当地降水丰沛,气候湿润。解析:本大题以某地板根为材料,涉及热带雨林的特征及环境特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根据材料中的板根、茎花、巨叶植物可判断出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1:..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2)从图中看,板状根体积庞大,大部分裸露于地面,说明土壤中水分较多,透气性差,可推测出当地降水丰富。小提示: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若及页岩的风化产物。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让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就是生物炭)。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1)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3)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2:..答案:(1)气候、植被(温带落叶林)、地形、成土母质(岩石)等。(2)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3)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解析:本题以区域土壤差异为背景,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热带雨林的脆弱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运用地理知识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六大自然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地形、花岗岩等,从而可知影响因素为气候、植被、地形、岩石。(2)亚马孙热带雨林处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读图,从圆圈的大小看,生物的养分高,土壤养分小;从箭头指向看,土壤的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再加上气候高温多雨,雨水和地表径流带走养分,所以土壤贫瘠。(3)砖红壤呈酸性、黏重,而生物炭黑色、呈碱性,疏松多孔,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变土壤质地,增加透气,透水性,改变土壤的颜色等。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为中国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图3:..材料二:图2位黄土高原及以东一带地质简图(1)①、②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①→②→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2)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解释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原因。(3)长江口有上海、珠江口有广州,黄河河口没有形成特大城市,原因如下结构图所示,请将序号①②③④标在相应的ABCD方框内。①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②流域内年降水较少③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④下游形成地上河4:..答案:(1)温带草原带(带字不写不得分);温带荒漠带(带字不写不得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分异)(2)风力沉积经地壳抬升后受流水侵蚀(3)A-②;B-③;C-④;D-①解析:本大题以中国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和黄土高原及以东一带地质简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自然带类型判断、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沟壑地貌的成因、城市区位分析、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中东部,草原面积广阔,应为温带草原带;②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和新疆的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应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②)、温带草原带(①)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沿东西方向(经度变化方向)更替,离海远近不同,降水量不同,导致自然带不同,这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题意表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原因应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解释。黄土高原位于西北沙漠地带的外围,风力搬运的泥沙,在黄土高原地区风力减弱,大量黄土堆积在当地,形成很厚的黄土层,后经地壳抬升形成黄土高原,由于地势变高,地表径流侵蚀力加强,经流水侵蚀在黄土高原上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3)长江口有上海、珠江口有广州,主要是因为长江口和珠江口水运便利,水源丰富。而黄河河口水源不足、5:..河运条件差、泥沙沉积迅速,河口经常改道,河口位置不稳定,海水浅,建设海港条件差,因此没有形成特大城市。其原因结构图中,A导致了流量小,因此A应是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少,即序号②;图中B导致含沙量大,因此B应是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图中C是大量泥沙淤积的结果,会导致汛期水位高、河流航运条件差,因此C应为下游形成地上河;图中D导致了汛期水位高,因此D应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小提示: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变化规律常表现为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以中纬地区较明显。因在一般情况下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条件的变化所致,又称“干湿度地带性”。如我国华北到西北依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层次,其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2020年10月3日我国广东某学校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测量红壤的深度和垂直分层,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同学们还采集了制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报告。报告中写道:测定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低山丘陵地区,,碱性较强;红壤黏度高,透气性差。并绘制了土壤垂直剖面图(如图)。6:..(1)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____。(2)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包括____层和____层,说明红壤中甲层发育较薄的原因____。(3)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试说明其改良措施____。答案:文中: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图中: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有机腐殖质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丰富,腐殖质层淋溶作用强,分解快。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解析:本题组考查土壤结构和土壤的改良有关知识。(1)该地理兴趣小组报告图文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文中的错误:碱性较强→酸性较强,,属于酸性土壤;图中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错误→淋溶层与淀积层位置互换,淋溶层在淀积层的上面。(2)红壤的垂直剖面图中,甲层是红壤的最上面,包括有机层和腐殖层,说明红壤中甲层发育较薄的原因:红壤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降水量丰富,腐殖质层淋溶作用强,分解速度快,导致有机质和腐殖层都较薄,土壤肥力差,不利于农业生产。(3)红壤是一种肥力较低的土壤,由于红壤酸性较强;黏度高,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改良措施如下:每年水稻收购后,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其有机质含量;增施熟石灰,中和其酸性;掺入沙土,增加其透气性、降低黏度。从而提高红壤的肥力,改造成水稻田,适合农业生产。小提示: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在300~400米之间,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地域分异的高7:..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分别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图和某山块植被景观图。(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2)列举两点缓坡沟谷的植被特征,相比于山块顶部分析缓坡沟谷利于该类植被生长的原因。答案:(1)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2)特征:植株高大;乔木常见板根、气根、茎花;叶子多呈现滴水叶尖形状;寄生、附生非常普遍;植被种类组成极为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无明显季相交替。原因: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热量难扩散,温度较高;光照较弱,且风力较小,蒸发较少,土壤水分充足;地势较低地表径流汇集,土层较厚;利于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解析:本题以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图和某山块植被景观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植被的分异特征及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常常以山峰为主,四面陡崖,形成“孤岛”,因此植被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四周外围依次呈现乔木即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灌木即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旱生灌木8:..即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草本等植被的变化,植被的耐旱性较强。(2)阅读图文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缓坡沟谷以沟谷雨林为主,雨林植株高大,乔木常见板状根、气根等,植被以群落集聚为主,且种类繁多,一年四季无明显的变化。原因是由于缓坡沟谷地带地势较低,四周被山体环绕,热量不易扩散,使温度较高;但受到山体阻挡,光照较弱,蒸发量少,土壤水分充足;地势较低,地表径流大多汇集之处,沉积土壤较厚且肥沃;有利于发育喜暖喜湿的植物生长。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质变化图。(1)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9:..(2)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①大豆—玉米轮作;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答案:(1)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2)①: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选择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也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黑土流失。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为背景资料,考查土壤的形成,以及人类对土壤的改良措施,难度一般。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以及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因素,并能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影响。(1)根据所学知识,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根据材料,“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说明东北黑土地颗粒较细且均匀的原因是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而其分布区由于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2)选择其中一个解答即可。若选择①,则从轮作和种植的作物两方面进行分析,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选择种植大豆,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因此此耕作方式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若选择②,则从“免耕”“秸秆还田”两方面进行分析。秸秆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免耕、秸秆覆盖可以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黑土流失;因此此方式也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材料二: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2)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答案:(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岩石风化速度快,利于土壤形成;且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2)土层变薄,土壤肥力流失,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层变薄影响果树根系发育,影响果树生长,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3)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解析:本大题以塔斯马尼亚岛的苹果生产为材料,涉及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影响及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根据图示河流,N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以侵蚀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差,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加速岩石的风化速度,利于土壤的发育成熟;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物生长更为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更肥沃。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2)由于该岛的土层逐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提供给苹果树的养分减少,使苹果产量降低;土层变薄还会影响果树根系发育,影响果树对土壤中水分、肥力的吸收,使苹果产量减少;再加上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不断流失,因此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3)土层变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保护土壤的措施主要是从植被保护、控制生产规模及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植被保护上,保护岛上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生产规模上,合理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游客上,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将游客数量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宣传教育上,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8、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东北平原土壤非常肥沃,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枯枝落叶腐殖质(3)植物选择性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4)地势低平,长期接受河流沉积,土层厚;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活动弱,有机质富集;植被茂盛,养分充足。解析:本题考查土壤形成基础知识及东北平原土壤非常肥沃的原因,较容易。(1)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腐殖质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氮素。故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腐殖质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氮素。(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植物选择性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死亡后,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4)东北地区地势低平,长期接受河流沉积,土层厚;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小提示:9、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序号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和____来实现。(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____状况,影响土壤的____。答案:(1)光合矿物质(2)降水气温(3)生物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质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较易,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1)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阳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2)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和降水量有关,因此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降水和气温来实现。(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因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小提示: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16:..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日均最高气温19272818(℃)日均最低气温10181910(℃)平均降水总量1981425(mm)平均降水天数4125(天)(1)说明阿尔梅里亚的降水特征。(2)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3)“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4)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答案:(1)特征:全年干旱少雨。(2)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3)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4)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解析:本题以阿尔梅里亚为背景,考查该地的降水、土壤及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等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根据图中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可知,该地全年干旱少雨。(2)土壤肥力的强弱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空气等有关。据气候资料可知,17:..该地全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小,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较贫瘠。(3)土壤肥力的强弱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空气等有关。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4)结合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回答。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会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无土栽培会排放大量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小提示: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图Ⅰ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Ⅱ为草原土壤剖面图。(1)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都具有的土壤层是________。(2)说明影响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的因素。(3)分析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比草原土壤薄的原因。答案:(1)腐殖质层和淋溶层。(2)枯枝落叶的数量;微生物活跃程度;降水形成淋融强度;坡度大小;人类活动等。18:..(3)草类生长期短,腐殖质较多;树木生长期长,大量有机质储存在植被体内,腐殖质较薄。解析:本试题较简单,主要考查了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原因,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会简单分析即可。(1)根据对比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剖面图,发现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都具有的土壤层是腐殖质层和淋溶层。(2)枯枝落叶和动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层。其影响因素主要跟动植物的数量,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枯枝落叶的数量越多,腐殖质层越厚;气温越高,微生物越活跃,分解速度越快;降水越大,所形成的淋融强度越强;坡度越大,侵蚀能力越强;人类活动越多,破坏越多。(3)土壤的腐殖质层的形成与动植物的数量、气候、人类活动有关。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比草原土壤薄主要是:草原上草类生长期短,腐殖质较多,而森林生长期长,有机物主要在植物体内,土壤中腐殖质少。12、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__。(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19:..(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合矿物养分(2)气温降水(3)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化学万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解析:(1)本题考查生物循环。根据图示: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养分。(2)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实现。(3)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过程。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的化学万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等高纬度地区,是地球上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我国泰加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流经该地的激流河河谷宽阔,河道弯曲,左图示意根河市位置,右图为根河市全年气候图。20:..(1)根据泰加林在世界及我国的分布位置,推测泰加林的性长****性。(2)根河市河流两岸树木侧根发达,树形是倒伏状,试分析原因。(3)说明激流河根河段的水文特征。答案:(1)泰加林分布在高纬地区,故耐寒;分布区年降水量充足,故喜湿。(2)河流两岸地下水位高,有永久性冻土层,主根难以穿越冻土,侧根水平生长较发达;雨水及河水浸泡,及较强的冬季风,使树木呈倒伏状。(3)支流众多,流量丰富;流经区域植被丰富,含沙量小;有结冰期;落差小,流速慢。解析:21:..本题以泰加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性、气候类型分布、河流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由材料可知,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等高纬度地区,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泰加林分布在高纬地区,故耐寒;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气候湿润,故喜湿。(2)植被生长形态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主要受土壤、气候(气温、降水、风等)等因素影响。根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纬度高且海拔高,气温低,河流两岸地下水位高,有永久性冻土层,主根难以穿越冻土,所以侧根水平生长较发达;大兴安岭北段西坡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强劲加之雨水及河水浸泡,使树木呈倒伏状。(3)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水能、水位。由材料可知激流河河谷宽阔,河道弯曲,落差小,流速慢;位于我国内蒙古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结冰期;流经区域泰加林广布,植被丰富,含沙量小;由图可知该河支流众多,流量丰富。小提示: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含沙量(大小)、汛期(长短、季节)、结冰期(有无)、流速(快慢、季节变化)、水能(大小)、水位(高低、季节变化)。1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北美洲部分区域简图22:..材料二:涌潮是一种特殊的潮汐现象,涨潮时水位暴涨,形成陡立水墙向前推进,来势凶猛,异常壮观。芬迪湾以世界最高的涌潮而闻名遐迩。芬迪湾是重要的三文鱼洄游地,上世纪初,这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八)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2.67 MB
  • 时间2024-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