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2).ppt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2)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讲: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TheNeo–classicalSynthesis)一、.“新古典综合〞的含义“新古典综合〞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第五版〔1961年〕中首先提出。“新古典综合〞就是把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综合在一起。Samuelson在他的?经济学?第七版中说明了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到达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根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根底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在于说明:(1)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那么是混合经济的代表理论;(2)混合经济有着很大的优越性;(3)这种综合是凯恩斯的收入分析与新古典的价格理论的综合。:凯恩斯在?通论?中译本第326页说到:“我们对于经典学派理论之批评,倒不在发现其分析有什么逻辑错误,而在指出该理论所依据的几个暗中假定很少或从未能满足,故不能用该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实行管理以后,总产量与充分就业下产量相差不远,那么从这点开始,经典理论还是对的。今设产量为,换句话说,设决定产量多寡之力量,不在经典学派思想体系之内,那么经典学派所作分析,例如私人为追求自己利益将决定生产何物,用何种方法〔即何种生产要素之配合比例〕生产,如何将最后产物之价值分配于各生产原素等等,仍无可非议。〞:萨缪尔森在1970年的?经济学?第八版中,就不再用新古典综合一词,改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名称变而实质未变,但却反映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困境。在?经济学?第十一版中,萨给主流经济学下了定义:〔略〕随后,在?经济学?第十二版中,他又用“现代主流经济学〞代替“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以说明其经济学的正统地位。随然名称变了,其理论内容并未根本改变,因此,一般仍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凯恩斯派。:〔1〕客观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根底;〔2〕凯恩斯的的某些提法,为新古典综合提供了依据。,有两次较大的综合:一是从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理论的综合及开展;二是80年代以后对凯恩斯经济学与其它非凯恩斯学派的综合。因此,新古典综合的理论特点:〔1〕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综合;〔2〕宏观领域中的新古典—凯恩斯综合;〔3〕宏观经济政策上新古典—凯恩斯的综合;〔4〕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及现代宏观主流经济学的综合。,新古典综合派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或主流,,其理论和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攻击,,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其理论体系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其政策主张的实施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而新古典综合派又提不出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对策。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寂静和理论调整之后,90年代以后又开始重新活泼起来,他们以“新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以示与老凯恩斯主义有所不同。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论又被西方国家的政府纷纷采纳,成为新的政策理论依据。、—LM一般均衡模型IS—LM曲线的方程:I(r〕=S(Y)L=L1(Y)+L2(r)—LM模型与劳动市场的结合传统的劳动市场观点: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均衡的劳动雇佣量为:VMP=PL=w即MPP?P=PL=w或MPP=PL/P=w/P;w/P即为劳动的真实工资;劳动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和劳动的供给均为w/P的函数:ND=NS=〔W/P〕ISLMYrEr0Y0Ow/—LM模型与劳动市场的结合 在新古典综合论中,劳动市场结合到IS—LM模型中的具体过程如下:第一、建立总生产函数:Y=f〔N〕整个经济的劳动的边际产品即为产量的增量与就业量增量之比:?Y/?N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雇佣劳动量的增加,?Y/?N将会递减。而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的劳动雇佣量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其本钱,即:?Y?P=?N?w其中P为一般价格水平;W为货币工资。等式可重新表述为:?Y/?N=w/P第二、建立劳动市场的均衡上式中W/P是真实工资;公式说明各厂商处于均衡状态和实现最大利润时,真实工资必然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其含义是劳动需求为真实工资的函数:ND=f〔w/P〕在劳动供给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接收了传统的观点,即劳动总供给也是真实工资的函数:NS=f〔w/P〕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的交点,确定了均衡就业量和真实工资率。如前图所示。、引入劳动市场和总生产函数:说明工资和价格可变情况下的充分就业均衡。〔参见:?教程?第150—154页〕如图Q=f(N)W0W1W/PQQNNDNSPrADASISLM(P0)LM(P1)Q0QfNfp1p0r0r1QfQ0(a)(b)左图中任意给定一个价格水平P0,在图〔c〕中会有一条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得到一个均衡点〔r0,Q0〕决定着总需求为Q0;但这时充分就业的总供给为Qf,于是在价格为P0时商品市场会有过度供给ES。但这种AS>AD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商品市场的过度供给会使价格水平下降,当价格降为p1时,会使图c中的LM曲线右移;而在货币工资不变时,实际工资W/P上升,使劳动市场的NS>ND;于是W降低为W1,W/P又回到原水平,仍为均衡状态;而LM右移使需求水平提高,P1价格下的需求量与充分就业的供给量相等,从而商品市场到达充分就业的均衡。(c)(d)(e),以说明价格持续下降,一国经济将自动恢复充分就业。以修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说的消费函数C=f〔Y〕和流动陷阱的利息理论。〔1〕真实余额效应的含义巴廷金认为,消费不但决定于真实收入流量,,个人以不同形式持有其财富,最普遍的方式是持有货币,这样消费函数改写为:C=f〔Y,M/P〕。即说明消费决定于真实收入水平和真实货币余额,后者为公众真实财富的代表。真实货币余额的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变动的影响,称为真实余额效应。真实货币余额〔M/P〕的变动,可以由货币数量M的变化引起,也可以由价格水平P的变动而引起。例如:假定P不变而M增加,那么M/P增加,M余额过剩,人们将以多余的局部购置商品和劳务,即增加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相反,名义货币存量减少,那么会压缩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同样,如果货币存量M不变,价格水平P下降,那么真实货币余额增加,改变了人们拥有各类财富的比例,也将增加总需求;相反,价格水平上升,那么会产生相反的结果。根据真实余额的分析,巴廷金认为:但凡真实货币余额的变化,通过个人的各类财富的调整,影响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称为直接真实余额效应,即以往所说的庇古效应,其结果表现为IS曲线的移动;真实余额的变化通过利率的变动再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是间接真实余额效应,即通常所说的凯恩斯效应,其结果表现为LM曲线的移动。7.〔2〕凯恩斯效应凯恩斯效应是建立在价格水平和投资需求之间存在负相关这一假定之上的。由于均衡通常情况下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只要货币有伸缩性,超额劳动供给迫使货币工资下降,货币工资的下降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提高货币购置力,减少交易的货币需求,造成超额货币供给,同时给投机需求提供了条件,引起债券市场的超额需求,使债券价格上涨,从而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支出增加,进而使产量和就业量增加,直至到达充分就业的均衡。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的伸缩性影响利率和投资的这种间接机制,被称为凯恩斯效应。它使LM曲线位置移动。〔3〕庇古效应庇古等人认为,凯恩斯及其追随者没有深入分析通货紧缩问题,只注意了LM曲线的移动,而没注意到IS曲线的移动。庇古认为,衡量一个人的财富是看他财富的实际价值。财富水平与价格水平是反方向变化的,价格水平的下降会提高财富的实际价值,使人们感觉到自己的财富增加了,为了重新获得人们以前保持的最优财富存量,他们将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结果导致IS曲线右移,使利率和收入水平提高,到达充分就业的均衡。这种实际现金余额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被称为“庇古效应〞。同凯恩斯效应相似,庇古效应也是建立在价格水平和总支出之间存在负相关这一假定之上。区别在于,前者注意的是总支出中的投资支出,只在债券市场上起作用;后者那么注意到总支出中的消费支出,只在产品市场上起作用。新古典综合派有条件地接受了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认为工资和价格的下降太缓慢,要想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为时过长。从政治上看将会有风险。“滞胀〞的解释和对策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有效需求缺乏,厂商将缩减产量解雇工人,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反之,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会产生过度需求,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有效需求缺乏与过度需求不可能并存,所以失业和通货膨胀也不可能同时并存。但是,战后的事实与凯的断言恰恰相反。为说明这一问题,新古典综合引入了PhillipsCurve,以弥补凯恩斯解释之缺乏。〔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它说明在1913—1957年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将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改换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而之所以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率,是因为他们认为决定价格的原那么是本钱价值法,即在本钱的根底上加一个固定比率的利润,在短期中当其它本钱一定时,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因此,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一定时,如果货币工资增长率上升并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那么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同比率上升。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不同于传统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是由工资本钱推进的新型通货膨胀。新古典综合派进一步使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因为根据该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短期中存在替代关系,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可运用该曲线进行相机抉择,使失业率和通膨率都能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较低水平内。,新古典综合派的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是以“本钱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理论来补充凯恩斯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理论。而前者又是新古典理论的继承。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种“新古典—凯恩斯综合〞。但是,有于70年代西方 “滞胀〞经济的出现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消失,新古典综合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新古典综合面对各种批评和挑战,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地位,不得不寻求新的解释。〔2〕关于“滞胀〞原因的解释第一,部门供给的冲击。第二,社会褔利支出的过度增长。第三,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以上三种解释,都是从微观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滞胀〞的原因,以弥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缺乏。这也再次表达了新古典综合派的折衷调和的本质特征。〔3〕关于“滞胀〞的对策基于上述分析,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治理“滞胀〞的微观经济政策。不过,他们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总需求管理的两大手段,用来单独对付失业或通货膨胀仍然有用,它提供了调节经济的根本手段。各项微观经济政策不能取代宏观需求管理政策,但可作为补充:第一,制定和执行新的能源政策和农业政策。如限制石油消费等。第二,改进社会褔利政策。第三,收入政策,即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以对付本钱推进型通货膨胀。具体措施有三。第四,人力政策,以对付“结构性失业〞。主要有四项措施。10.

古典综合派经济学 (2)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2.44 MB
  • 时间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