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峡》《短文两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为比较练习随堂小测(附答案).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三峡》《短文两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为比较练习随堂小测(附答案)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峡》《短文两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为比较练习随堂小测(附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文言文及诗歌专题练****一)内容:《野望》、《三峡》复****及完成时间:10月27日《野望》知识点提示:1、首联交代“望”的时间、地点,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表现诗人彷徨惆怅、孤独无依的心情;2、颔联和颈联由远及近、一静一动地写景,整体给人静谧之感,“秋色”、“落晖”从颜色的角度增添了萧瑟的意味;3、尾联借用典故,既道出诗人类型苦闷,又透露出归隐的意向。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东薄望,欲何依。树树秋色,山山落。牧人,马带归。相无相识,长歌怀。1、将诗歌补充完整。(做完红笔订正,写错的在诗歌右侧空白处认真写五遍)2、颈联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语言描述出来。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1)沿溯阻绝()(2)哀转久绝()(3)河中漱广()⑷窥深悸魄()。(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10月28日:..文言文及诗歌专题练****二)内容:《黄鹤楼》、《答谢中书书》复****及完成时间:10月28日《黄鹤楼》知识点提示:1、首联巧用典故,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2、首联和颔联由虚到实,两个“空”字吊古怀今,大有岁月已逝之感慨;3、颈联写景,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4、尾联以“愁”字作结,表现缠绵的乡愁。5、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一、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人已乘黄去,此地空余黄楼。黄一去不复,白云千空。晴川汉阳树,芳草。何处是,江上使人愁。1、将诗歌补充完整。(做完红笔订正,写错的在诗歌右侧空白处认真写五遍)2、结合诗歌内容,描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呈现的画面。3、请从“日暮”“烟波”两个词语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5、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10月29日文言文及诗歌专题训练(三)内容:《使至塞上》、《记承天寺夜游》复****及完成时间:10月29日《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提示:1、首联交代出使任务及经过地点(轻车简从,出使边塞);2、颔联运用借喻(比喻的一种,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以“蓬草”“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漂泊无定、孤独抑郁之感;3、颈联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4、尾联表现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一、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单车欲问边,出汉塞,归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逢,都护在然。1、将诗歌补充完整。(做完红笔订正,写错的在诗歌右侧空白处认真写五遍)2、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3、颈联“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3)拏:通“桡”,撑(船)。(4)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5)毡:毛毯。(6)焉得,哪能。(7))拉:邀请。(8)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想念,思念)(一同,共同)...(小草)(大酒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10月27日文言文及诗歌专题训练(一)内容:《野望》、《三峡》复****及完成时间:10月27日《野望》知识点提示:4、首联交代“望”的时间、地点,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表现诗人彷徨惆怅、孤独无依的心情;5、颔联和颈联由远及近、一静一动地写景,整体给人静谧之感,“秋色”、“落晖”从颜色的角度增添了萧瑟的意味;6、尾联借用典故,既道出诗人类型苦闷,又透露出归隐的意向。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东薄望,欲何依。树树秋色,山山落。牧人,马带归。相无相识,长歌怀。5、将诗歌补充完整。(做完红笔订正,写错的在诗歌右侧空白处认真写五遍)6、颈联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语言描述出来。牧人赶着牛羊,牧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7、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得萧瑟秋色。萧瑟的秋景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1)沿溯阻绝()(2)哀转久绝()(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⑷窥深悸魄(看,望)。(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①“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②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评分标准:4分。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清”的特点即可翻译: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10月28日:..文言文及诗歌专题训练(二)内容:《黄鹤楼》、《答谢中书书》复****及完成时间:10月28日《黄鹤楼》知识点提示:6、首联巧用典故,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7、首联和颔联由虚到实,两个“空”字吊古怀今,大有岁月已逝之感慨;8、颈联写景,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9、尾联以“愁”字作结,表现缠绵的乡愁。10、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一、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人已乘黄去,此地空余黄楼。黄一去不复,白云千空。晴川汉阳树,芳草。何处是,江上使人愁。1、将诗歌补充完整。(做完红笔订正,写错的在诗歌右侧空白处认真写五遍)2、结合诗歌内容,描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呈现的画面。晴日里原野上的汉阳树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草木茂盛。3、请从“日暮”“烟波”两个词语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烟波”,字烟雾笼罩的水面。二者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出诗人愁苦的怀乡之情。8、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有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5、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向西北,朝西北)。(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①《答谢中书书》美(奇)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奇状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译文: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象熊在登山。10月29日文言文及诗歌专题训练(三)内容:《使至塞上》、《记承天寺夜游》复****及完成时间:10月29日《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提示:1、首联交代出使任务及经过地点(轻车简从,出使边塞);2、颔联运用借喻(比喻的一种,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以“蓬草”“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漂泊无定、孤独抑郁之感;3、颈联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4、尾联表现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一、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单车欲问边,出汉塞,归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逢,都护在然。1、将诗歌补充完整。(做完红笔订正,写错的在诗歌右侧空白处认真写五遍)2、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浩瀚无边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很圆很圆。3、颈联“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3)拏:通“桡”,撑(船)。(4)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5)毡:毛毯。(6)焉得,哪能。(7))拉:邀请。(8)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A)(想念,思念)(一同,共同)...(小草)(大酒杯)...(D),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三峡》《短文两篇》《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为比较练习随堂小测(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1.09 MB
  • 时间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