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各学科简介[管理资料].pdf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各学科简介[管理资料]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各学科简介[管理资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0各学科简介0(一)实用中药学0“实用中药学”是1991年经云南省教委批准“八五”期间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1996年学科完成五年的建设获得授牌,自“九五”以来该学科依靠自筹经费继续建设。2004年,“实用中药学”作为已挂牌的省级重点学科的抽查学科接受并通过了省学位委员会专家抽查评估。目前,“实用中药学”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十二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截止到2005年,已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20余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0人,1名在职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得学位。学科组科研成果获得奖励7项,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星火计划奖1项,主持和参加教材、专著编写1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通过十余年的建设,结合教学科研等,在人才培养、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结构合理、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学术梯队,为学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实用中药学”学科的建设促进了我省中药科研、教学生产紧密结合,为我省中药材生产形成支柱产业、培养中药高层次人才和研制新药等作出了贡献。00(二)临床中药学00“临床中药学”是省教委96第034号文批准的“九五”省级重点学科,是“八五”省级重点学科“实用中药学”的续建。2001年,该学科作为“十五”期间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建设,为自筹经费建设项目。2004年,我院“临床中药学”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地区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12月,经云南省教育厅学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估,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建设已较好地完成建设任务,获得授牌。“临床中药学”学科担负着提高中药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水平的主要任务,经过1996年至2007年的进一步建设,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科研成果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到2007年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1人,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2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人,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截至2007年,共取得科研成果37项,其中15项获成果奖,22项鉴定结题。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19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新药研发专项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参与3项;主持厅级课题3项。在研经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教材、专著14部,出版教辅教材5部,(其中教材获教育厅优秀成果奖2项)。院内自编教材5种。学科研究方向稳定,学科梯队的建设已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交叉、知识互补、团结进取的较稳定的学科群体。00(三)中医基础理论00:..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是在完成“九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医经络学”三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于2001年经教育厅审批后,将“中医经络学”提升为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作为“十五”期间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继续建设,为自筹经费建设项目。进入“十五”以来,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的建设思路确定为:坚持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特色,整合中西医基础学科现有资源,发挥多学科群体优势,支撑和带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各项建设和科学研究。2004年12月经云南省教育厅学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估,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已较好地完成建设任务,获得挂牌,提前结束了建设阶段。依托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到2006年已拥有了中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学位授予点,从2000年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44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截至2006年,共取得科研成果6项,其中获省部级3项、厅局级3项。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28项,其中:国家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厅级课题19项。。发表学术论文216篇,出版教材、专著21部。00(四)中医内科学00“中医内科学”学科于1998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学科,2002年通过验收并获授牌;2000年批准为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点。通过学科建设,现学科拥有10个研究方向,即:中医药治疗内科急症、心系病、肺系病、脑病、风湿病、肾病、脾胃病、内分泌病、肿瘤和老年病的临床研究,学科成员中有6人被评选为云南省名中医。学科形成老中青相结合、学科范围内的多专业方向相结合、不同知识领域和层次相结合的学术梯队,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函授生等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和培养形式的学科教学任务。本学科至2004年以来各研究方向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1项、厅级项目30项、院内项目43项,获科研资助经费200余万元,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学科组成员自2001年以来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9部﹙主编或参编﹚。培养中医内科硕士学位研究生90人,已毕业51人。依托重点学科建设,现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病1个,即风湿病;省级重点专科7个,即急诊科、肿瘤科、肾病科、肝病科、风湿病科、脑病科、老年病科,在建重点专病2个: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00(五)针灸学00“针灸学”学科是2001年云南省教育厅立项的“十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该重点学科担负着针灸专业本科、研究生理论传授和技能培养及自身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并通过对外交流,扩大了云南省针灸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国外进修人员与年俱增,参观考察人员不断增多,不断收到邀请赴国外从事针灸交流访问、临床指导、诊疗活动的函件。6年来接受来自11个国家或地区进修人员164人,香港9人、法国29人、澳大利亚6人、奥地利18人、英国3人、西班牙1人、加拿大5人、德国10人、美国68人、也门1人、瑞士12人、日本2人;外派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临床指导、诊疗活动4人,共计9人次。赵永海、刘自力、姜云武、魏建文等赴泰国、西班牙从事讲学、针灸临床指导及诊疗活动共计8人次。自重点学科建设以来,共发表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篇90余篇,2000年以来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院内课题6项,主编或参编教材或专著9部。00(六)中西医结合基础00“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为2004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云南省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确定为云南中医学院院级重点学科,2006年11月确定为“十一五”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现有云南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等教学及科研基地。学科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群体和稳定的学科研究领域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基础理论多学科研究——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及微生态平衡相关性的研究。主要特色方向有“中医药抗感染的免疫与微生态调节干预机理研究”、“亚健康状态下的中医邪正发病关系与免疫及微生态相关性研究”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机理的研究”。近三年来,获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多项课题基金资助。已完成:(1)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及微生态平衡相关性的研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及微生态平衡相关性的初步研究”;(3)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尔肝健脾软肝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组方研究”等课题。其中“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微生态平衡相关性的研究”,在国内同学科领域中处于前沿优势。目前在研课题31项,其中国家级2项,国家科技部联合公关2项,省部级11项,厅级课题14项,横向课题1项,其他项目1项。。获奖6项,其中国家1项、省厅级5项。从2004年以来,:..本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28人;发表学术论文216篇,出版教材、专著26部。本学科已初步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有教授3名,副教授8名,博士1名,硕士8名,平均年龄34岁,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其中院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00(七)民族医学00“民族医学”学科是我院2006年10月增补设立的云南中医学院院级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11月申报成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民族医学是一个跨单位、部门,整合院内、外资源的学科,研究的重点是以云南民族医药理论及文献整理研究为基础,民族医药有效验方的临床研究为切入点,从民族医药中筛选新药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传统用药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民族药新药开发研究,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以科研促进学科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民族医学的学科链。“民族医学”虽然是一个新兴学科,但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发展迅速,形成了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较好成长性的学科。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方面处国内同类学科中领先水平。学科具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为民族医学理论及文献整理研究、民族医学的临床研究、民族药开发研究。近3年来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科研项目逐年递增,目前承担科研项目21项,。2004年~2006年发表论文158篇,出版《中国民族药志要》、《云南特色文化》、《纳西东巴医药研究》、《中国纳西东巴医药学》、《中华本草——傣药卷》等学术专著14部;获省部级奖1项,获其他科研奖7项。00(八)中医外科学00“中医外科学”学科是2003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经学院批准确定为云南中医学院院级重点学科。学科组从2003年以来发表论文共77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教材3部,自编院内教材6部;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5项,院级课题9项,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拥有科研经费合计200余万元。00(九)中药药理学0我院“中药药理学”是中药专业和制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我院首批省级精品课程之一。1989年即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其中4人考取博士研究生。0(十)中医诊断学00“中医诊断学”学科于2005年被确定为云南中医学院院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协作建设单位。该学科已形成以“云南少数民族医学诊断学研究”、“中医体质与症候相关性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研究方向。200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在科研方面,近三年来,获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多项课题基金资助。已完成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重大项目课题“云南省艾滋病中医发病学特点及中医证候数据库建立”;云南省教育厅“中医与傣医诊断方法及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群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佤族中医体质及人类学调查”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5项,其他课题3项。至2006年,共取得科研成果1项。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及本科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本学科35岁以下学科成员均具备硕士学位。教学改革中成绩优秀,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厅级教学论文、课件成果8项,院级教学讲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6部。00(十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00

各学科简介[管理资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276 KB
  • 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