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配套章末检测题含答案.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配套章末检测题含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配套章末检测题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章末综合检测卷(一)(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0年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读图,完成1~2题。,正确的是(),正确的是():甲>乙>丁>:甲<乙<丁<:第1题,A图为地球的侧视图,不符合题意;乙位于北极点附近,C、D分别为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故选B。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丁、乙、甲,因此自转线速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丁<丙;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相等,因此,四地自转角速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由于四架飞机均沿纬线自西向东飞行,迎着太阳飞,乘客就会感觉到太阳向西边落下的速度更快,所以会感觉当天变短了。答案:,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1:..,,,,并向南移动4.“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③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④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2月12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选C。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此时地球位置最接近轨道上③与④之间的d点,故选D。答案:,B平面为赤道平面。完成5~6题。,北半球的节气应是()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26′°26′:第5题,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则P点位于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故选B。第6题,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即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2°,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故选C。答案:(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据此,完成7~82:..题。、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解析:第7题,结合地球自转的逆顺时针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为黄昏。第8题,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加上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答案:,完成9~10题。()()/:第9题,由图可知,太阳光线垂直照在120°W,再结合题意可知,此经线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故60°E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24时,即12月23日0时。A点所在经线为90°E,则A点的地方时为12月23日2时。第10题,日期的分界线是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0时所在经线为60°E,从60°E向东到180°经线的经度范围为120,日期为12月23日占全球范围的120°/360°=1/3。答案:、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情况。读图,完成11~12题。3:..()、、、、()、M、、N、、M、、N、M解析:第11题,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日昼短夜长,而且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大、冬至日小,据此可知M、N、P反映的是冬至日状况,而M、N、P反映的是夏至222111日状况。第12题,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据此可以判断三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M、N、P。答案:,来自仰光(17°N,96°E)的阮先生乘飞机到凯恩斯(17°S,146°E)参加会议。据此,完成13~14题。,并于当日凯恩斯日落时安全降落,飞机飞行时间为()():第13题,春分日阮先生起飞时仰光的时间为6:00,此时,凯恩斯的地方时为9:20,到达时凯恩斯正值日落,地方时为18:00,其飞行时间为8小时40分。第14题,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反之越小。两地分别位于17°N和17°S,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减小,太阳直射点应位于两地以北(南)并向北(南)移动。春分日后10天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仰光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秋分日后10天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凯恩斯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冬至日后10天内,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均增大。答案::..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读图,完成15~16题。,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第15题,夏至日太阳日出于东北方,正午在正南方,日落于西北方,影子与太阳方位相反,则影子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故D项正确。第16题,北半球各地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又因为晷针指向北极星、垂直于晷盘,故晷盘与地面的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天津纬度高于上海,则移到上海后,该夹角应该增大。答案:、综合题(共3题,共52分),完成下列各题。(18分)(1)广东省汕头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____处附近。(填字母,下同)(3分)(2)图中____________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当全球极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时,地球应位于________处、__________处。(25:..分)(4)当地球从C处运行到F处时,上海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5)当地球位于D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解析:第(1)题,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第(2)题,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为夏至,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图中B处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的过程,地球公转速度先逐渐变慢,到B处时公转速度最慢,再逐渐加快。第(3)题,当全球极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时,为夏至日和冬至日,地球应位于A、D两处。(4)当地球从C处运行到D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到南回归线,上海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昼渐短、夜渐长;到D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海市昼最短、夜最长;从D处到F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上海市昼渐长、夜渐短。(5)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当地球位于D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1)A(2)B先逐渐变慢,到B处时公转速度最慢,再逐渐加快(3)AD(4)从C处到D处过程中,昼渐短、夜渐长;到D处时,昼最短、夜最长;从D处到F处过程中,昼渐长、夜渐短(5),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1)写出该日的日期:__________。(3分)(2)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4分)(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方向。(2分)(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6:..__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3分)(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上面图2)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为________。(6分)解析:第(1)题,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第(2)题,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图示65°E地方时是12:00,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是15:40。第(3)题,B点在赤道上,此时是正午时刻,太阳在其正南,B点的旗杆影子朝向正北,影长是一天中最小。第(4)题,C地在30°S,其昼长与同纬度北半球A点的夜长相等;A点在晨线上且在10°W经线上,已知65°E是12:00,A点的日出时间是7:00,由日出时间可算出A点的昼长=(12-7)×2=10小时,即C地的昼长=24-10=14小时。该日是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的极夜范围变小,C地昼长将变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第(5)题,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的夹角与太阳高度是相等关系,当日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30°+23°26′)=36°34′,所以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最大夹角是36°34′。夹角一年中的变化幅度是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52′。答案:(1)12月22日前后(2)23°26′S15:40(3)最小正北(4)14小时短大(5)36°34′46°52′、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16分)(1)甲图是__________半球俯视图。(2分)(2)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________(晨、昏)线;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4分)(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________。(5分)(4)这一天D点白昼长________小时;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解析:第(1)题,根据乙图中的经度信息可以确定,乙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该半球为南半球,所以甲图为北半球俯视图。第(2)题,甲图示意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顺着自转方向,D点由夜进入昼,所以这段弧线为晨线,而C点为赤道与晨线交点,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由乙图的经度数值变化,可以推断出A点为135°W,再结合光照图,可推断出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时;综上可知,C点在A点的西北方。第(3)题,乙图示意南半球,甲图示意北半球,则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35°W地方时为12时,所以直射点为(23°26′S,135°W)。C点地方时为6时,B点比C点晚3小时,所以B点地方时为3时。A点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经度为135°W,可推出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5时。此时自45°E向东到180°都为23日,因而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35°/360°,即为3/8。第(4)题,由甲图可以明显看出D点所在的纬线圈有1/4属于白昼,因而昼长为6小时;冬至日过后杭州昼短夜长,且昼长在不断增长。答案:(1)北(2)晨西北(3)(23°26′S,135°W)3时122353/8(4)6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日时昼夜等长8:..章末综合检测卷(二)(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完成1~2题。()():第1题,图中等高线凸起方向海拔降低,应为山脊;按照沉积岩的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中间为最早沉积的砾岩,两翼为后沉积的砂岩和页岩,所以该地为背斜,故D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背斜成山,是由于地壳运动隆起抬升而成,故选A。答案:,完成3~4题。()()9:...:第3题,据图可知,图示反映了一处大洋的生长边界和一处海陆的碰撞边界,因此有3个板块。故选C。第4题,图中虚线圈内反映了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海沟,大陆一侧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故选B。答案:,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5~7题。()①外力作用②地壳运动③岩浆活动④变质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D、G、B、、E、D、A、、B、A、E、、F、B、D、()③,则应该在①,,多火山、地震解析:第5题,图中有沉积岩,故有外力作用,①正确;岩层褶皱变形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②正确;A为岩浆岩,故有岩浆活动,③正确;E为变质岩,故有变质作用,④正确。第6题,沉积岩地层下老上新,形成顺序G早B晚;岩浆穿透沉积地层G、B,形成岩浆岩A;变质岩E是岩层受热形成的,在岩浆岩A形成之后,又有新的岩浆穿透变质岩形成岩浆岩D。第7题,找石油、打隧道均找背斜构造,①地下部有背斜构造;根据图中信息,该处地下无断层构造。答案:,地势起伏和缓,海拔4000米左右,多季节性冻土。高原面上河谷浅切,谷底宽阔平坦,河谷内阶地为基本无分选的砂砾层组成,而高原面以下河谷深切,谷底狭窄,谷坡陡峻。如下图,川西北高原的地貌垂直地带性明显。读图,10:..8~9题。、乙、丙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流水堆积、(),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形成冰斗、,易富水,强度高,,,透水性差,易被侵蚀解析:第8题,甲、乙、丙分别位于流水地貌带、冰缘地貌带和冰川地貌带,甲处海拔较低,坡度较大,以流水侵蚀为主,乙处相对较平缓,应为冻融侵蚀,丙处海拔较高,冰川侵蚀明显,B正确。第9题,由图可知,海拔较高处为冰川地貌带,是因花岗岩强度高,抗寒冻风化能力强,形成冰斗、角峰,A正确,D错误;砂板岩构造破碎较强烈,强度低,抗寒冻风化能力弱,B、C错误。答案::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第10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第11题,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岩石内外部温度的差异会使内部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属于热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借以模拟风化作用。答案:。读图,完成12~13题。,可能正确的是(),河流下切侵蚀,—,盛行上升气流,,():第12题,图中甲、丁两处有大量的河流沉积物,说明最初为河流的谷底,现在甲、丁两处高于河谷100多米,说明该地经过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谷底白天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成雨;丙处有河流沉积物,土壤肥沃。第13题,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不会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因而最适宜聚落布局。答案:(虚线)分布图,完成第14题。,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流处应为山谷。答案:A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m/s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读图,完成15~16题。~80cm段,风速()():第15题,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第16题,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答案:、综合题(共3题,共52分),完成下列各题。(18分)材料一华山(图1)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图2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13:..材料二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1)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6分)(2)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6分)(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6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块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块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2)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完成下列各题。(16分)(1)甲图中A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4分)(2)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图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4分)(3)甲图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乙图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__________。(2分)(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6分)解析:第(1)题,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其成因为风力侵蚀作用。第(2)题,结合成岩规律即可判定。第(3)题,结合沙丘形态判定该地区盛行北风。第(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甲中有断层和岩浆侵入,从而判断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答案:(1)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2)E、D、C。(3)北风1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某地理研究性学****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分)(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曲类型是什么?并简述理由。(6分)(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请分析其原因。(6分)(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请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褶曲有两种形态,一是背斜,二是向斜。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新。从出露的岩层可判断是背斜。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村落沿河流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谷地势低平,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第(3)题,山区的公路要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以节省工程量,乙村到甲村沿河谷修建,地形平坦;乙村到丙村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坡度小、工程量小。答案:(1)背斜;中心地层年代较老,两翼地层年代较新。(2)①山前的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②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③淤积有肥沃的土壤。(3)①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②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沿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15:..章末综合检测卷(三)(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江苏某地某年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第1题,读图,图中曲线气温下降,气压升高,说明是冷锋过境,所以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冷锋过境造成的。第2题,冷锋天气系统是冷气团势力强,当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被迫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雨。答案:。读图,完成3~4题。、乙、丙、丁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秋高气爽”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16:..: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气旋气流运动方向逆时针方向辐合,故选A。第4题,“秋高气爽”说明天气晴朗,气压高,人感到舒畅,大气中氧气充足,应是高压控制,北半球高压(反气旋)。图中属于北半球高压(反气旋)的只有丁,因为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且气流按顺时针方向辐散。故选D。答案:“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来说,“回南天”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平均气温低于12℃至少要持续3天;②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要突然变得暖湿。下图为广州某月的日最高、最低气温距平累积图,℃,℃。读图,完成5~6题。()“回南天”的次数为():第5题,根据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变化可知,该月气温反复升高、降低,属于准静止锋控制的天气变化特征,C项正确。如果冷锋过境,整体气温下降,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应呈下降趋势,A项错误。如果暖锋过境,整体气温上升,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应呈上升趋势,B项错误。气旋过境,气温不会反复升降,D项错误。第6题,材料信息表明,℃,℃,气温距平值为负时,日平均气温大致低于12℃,图中气温距平值累积下降即表示气温距平值为负。距平值由下降转为上升,说明气温明显上升。图中显示,该月有3次持续低温后迅速升温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持续低温后迅速升温容易出现“回南天”现象,因此,该月广州有3次回南天现象。故选C。答案:,完成7~8题。17:..、乙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A.②和aB.③和dC.①和aD.④()①④:第7题,甲图中降水在锋线附近,且锋前和锋后都有降水,应是冷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锋前是暖气团,锋后是冷气团,故①和④属于暖气团,②和③属于冷气团;乙图是锋面气旋,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图中a、b是冷气团,c、d是暖气团。第8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①地将受冷气团控制;乙图中的冷气团来自北侧,暖气团来自南侧,说明位于北半球;甲图中④地处于冷锋锋前;乙图中存在连续性降水的主要在暖锋的锋前,四地中只有b存在连续性降水。答案:、风带分布,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9~10题。9.①所示的大气运动特点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配套章末检测题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