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考化学一模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NHHCOD.***化钾:,此过程中水分子发生的变化是(),废气的电器属于()(),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雾气缭绕”9.“火上浇油”可以使燃烧更剧烈,其主要原理是(),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则该苹果汁的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CO2MgO++O=++OSO,无法获得的信息是()“混合物”理解错误的是(),正确操作方法是(),,观察固体颜色是否变化第1页,共14页:..,,,实验失败主要原因是(),,(),×,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时,在5***中不断加入固体物质A,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100***、、2、(HCO)CaCO↓+CO↑+HO,是石灰岩溶洞形成的32322主要反应。将1molCa(HCO)加热t秒时停止加热。322如图表示0→t秒过程中固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2况(该过程的CaCO不分解)。说法错误的是()→t反应阶段,固体a、→t反应阶段,固体a、、、b中所含碳元素物质的量的比值一定为2: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①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式)。②写出***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第2页,共14页:..③对微粒示意图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CHO)大量存在于水果中。每个CHO是由______个原子构成。它在61266126体内代谢的化学方程式酶为:CHO+6O=6X+6HO,该反应生成物X表示的物质是______。1mol果糖612622分子中碳原子的质量与______g蔗糖(CHO)中碳原子质量相同。,是生命之源。①验证水的组成。Ⅰ.观察图一,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a管连接电源的______(选填“正极”或“负极”),通电后电极上的现象是______。Ⅱ.分析图二,点燃氢气前,可选用______干燥氢气。“干燥”的目的是______。②自来水净化。Ⅰ.利用活性炭具有______性,常用于净水。Ⅱ.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气的目的是______。。如图1是甲、乙两物质(固体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Ⅰ.M点表示意义是______。在20℃时,20***中需加入______g甲物质,配成饱和溶液。Ⅱ.50g20%乙溶液,加入______***能配成10%的乙溶液。Ⅲ.20℃、乙饱和溶液分别加入试管1、2中,然后进行如图操作。当温度计的度数为5℃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选项ABCD1固体增多固体减少固体增多固体增多第3页,共14页:..2固体增多固体消失固体减少固体消失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①A、B装置的试管都需要固定,固定试管的仪器名称是______。②写出A装置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取用***酸钾药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根据装置的导气管推测实验收集氧气时采用方法是______。如用A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正在收集氧气迅速减慢,可采用______操作使反应继续进行。Ⅰ.将酒精灯位置升高Ⅱ.酒精灯稍向右移动Ⅲ.试管向下移动Ⅳ.加少量二氧化锰③若B装置K1处于关闭状态,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分液漏斗内液体不会全部顺利流入试管中。主要原因是______。Ⅰ.试管内压强略大于外面大气压Ⅱ.分液漏斗中液体太多Ⅲ.装置漏气Ⅳ.分液漏斗内压强太小④B、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观察C装置,判断该装置正处于______反应(选填“正在”或“停止”)。使用C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⑤把2g含80%,理论上可生成______mol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乙二个实验用于验证水的性质。甲:验证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乙:验证水与生石灰反应①写出甲实验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步骤二,胶头滴管中试剂名称是______。②乙实验发生反应时出现现象是______。③甲、乙实验都使用酸碱指示剂,其目的是______。、一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甲、乙、丙三组同学为验证其组成,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第4页,共14页:..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甲组乙组丙组结论一定有CO、HO(气)可能COHOCOCOHO2含有、2(气)含有、2、2(气)CO2①写出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由三组结论可以发现,同学们对混合气体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引起争议,为了确定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应该在______(选填“A”“B”或“C”),整个实验过程中有多处现象都可以证明CO存在,这些现象分别是______。③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反应结束后液体倒流。a、b导气管在试剂瓶内正确位置是______。第5页,共1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选:C。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判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是化学推断的题眼,是化学考查重点之一,有时出现在推断题中,有时单独考查,熟悉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2.【答案】A【解析】解:A、粮食发酵有菌类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切割玻璃只是将玻璃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湿衣晒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粉碎废纸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3.【答案】C【解析】解:A、NO从右向左读,读作一氧化二氮,故选项读法错误。2B、碳酸的化学式为HC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23C、碳酸氢铵中铵根显+1价,碳酸氢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HHCO,故选项化学式43书写正确。D、***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KCl,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C。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与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解:A、水是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体,水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故A错;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所以分子质量不变,故B错;C、水由液态变成气体,水分子的数量没有变化,不会增多,C错;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没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故D正确。故选: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水由液态煮沸后变成气态,水分子没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分子在物理变化时的变化及其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第6页,共14页:..做出正确的判断。5.【答案】C【解析】解: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废旧电器属于废弃金属,属于可回收物。故选:C。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准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可以正确解答。6.【答案】D【解析】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Cl可表示2个***化氢分子,故选项错误。B、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H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2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可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项正确。2故选: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与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答案】D【解析】A、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C、氢气在氧气中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D、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D。A、、、、,纯属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只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答案】B【解析】解:A、干冰易升华吸热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就是运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错。B、干冰用于灭火运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正确。C、保存食物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错。D、舞台“雾气缭绕”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的物理性质,错。故选:B。A、运用干冰易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解答。B、运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C、运用干冰易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解答。D、运用干冰易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解答。第7页,共14页:..本题考查了物质用途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要贯通所学知识。9.【答案】A【解析】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选项说法正确。B、“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而不是增大氧气浓度,故选项说法错误。C、“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而不是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而不是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C【解析】解:在常温下,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溶液的pH逐渐变大,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故选:C。根据向酸中不断加水,溶液pH的变化情况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可以正确解答。11.【答案】A【解析】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正确;B、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故选:A。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12.【答案】D【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MgO,故选项错误。2B、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MgO,故选项错误。2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MgO,故选项错误。2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第8页,共14页:..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3.【答案】C【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故选:C。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答案】B【解析】解:A、混合物一定由多种物质组成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混合物一定由多种分子组成错误,也可以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混合物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正确,如氧气和臭氧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混合物可能由多种原子组成正确,如稀有气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答案】B【解析】解:A、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固体颜色是否变化能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故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不能检验是否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不能检验是否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答案】C【解析】解:检验装置气密性时,需要对密闭容器加热,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但是本题的锥形瓶内没有装水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液封,气体也可以从长颈漏斗逸出,导致实验失败,故选:C。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操作,结合不同的装置进行具体的分析。17.【答案】B第9页,共14页:..【解析】解:、1个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均含有2个原子,1molN与1molO所含的原22子个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氮气与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g/mol,故选项说法错误。C、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则1molN中含有2mol氮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2D、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1023个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根据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之比,进行分析判断。A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意义,掌握物质的量的含义、单位、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A【解析】解:这四种物质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A、CH~3CO36213B、CH~2CO24212C、CH~CO4211D、C~CO211由关系式可以看出,等物质的量的上述四种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得38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多的是CH。36故选:A。先根据ABCD中的四种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这四种物质分别与二氧化碳的量关系,再判断若四种物质量相等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多少。题考查了含碳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量的情况,该题解题方法多种,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出规律:其实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多少,是由该物质中的C元素来决定的,因为不计氧气的消耗,所以C越多的,生成的CO必然越多。219.【答案】D【解析】解:A、溶液3中含有固体A,说明第三次加入的2gA可能部分溶解,也可能全部没有溶解,即5***中至少溶解4g固体A,说明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等于或大于80g/10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溶液3属于饱和溶液,溶液2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溶液1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2、3,溶液2、3质量分数可能相等,也可能溶液2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过程中和温度无关,因此无法判断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这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要注意理解。页,共14页:..【答案】D【解析】解:Ca(HCO)CaCO↑+HO,通过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32322A、不论碳酸氢钙是否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固体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所以0→t反应阶2段,固体a、b的物质的量不变,故A正确;B、0→t反应阶段,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固体a、b的质2量变小,故B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a、b两点固体中钙元素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故C正确;D、0→t反应阶段,不能确定碳酸氢钙是否完全分解,所以固体a、b中所含碳元素物2质的量的比值不一定为2:1,故D错误。故选:D。根据碳酸氢钙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元素守恒的方法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21.【答案】HgO2HgO2Hg+O↑分解反应DE2【解析】解:①***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化学式是;HgO。②***加热分解生成了***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该反应由2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③,每二个氧原子可以构成一个氧分子,故A正确;***的构成可知,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B正确;,反应前后氧、***元素存在形态都发生变化,,故D错误;,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故E错误。故答案为:①HgO.②2HgO2Hg+O↑;分解反应。③DE。2①根据分子的定义和***的构成分析回答。②根据***加热的反应分析回答。③根据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根据变化示意图及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应类型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和反应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22.【答案】24CO1712【解析】解:1个CHO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6126每个CHO是由24个原子构成。6126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1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6X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1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1个果糖分子蘸有6个碳原子、1个蔗糖中含有12个碳原子,(CHO)中碳原子质量相同。12221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1=342,则其摩尔质量为342g/mol,×342g/mol=171g。页,共14页:..故答案为:24;CO;171。2根据1个CHO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6126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根据1个果糖分子蘸有6个碳原子、1个蔗糖中含有12个碳原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答案】2HO2H↑正极电极上有气泡冒出BC除去氢气中的水,防止对222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水的干扰吸附杀菌消毒【解析】解: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O2H↑+O↑;a管222中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电解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连接电源两端的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Ⅱ.无水硫酸铜、生石灰具有吸水性,点燃氢气前,可选用BC干燥氢气。“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氢气中的水,防止对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水的干扰;②Ⅰ.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Ⅱ.加***气,向水中通入***气,***气遇水会产生次***酸HClO,用于消毒;故答案为:①Ⅰ.2HO2H↑+O↑;正极;电极上有气泡冒出;222Ⅱ.BC;除去氢气中的水,防止对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水的干扰②Ⅰ.吸附;Ⅱ.杀菌消毒;①Ⅰ.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实验结论、水的构成来分析;Ⅱ.根据物质的性质解答;②Ⅰ.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②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③根据铁锈的成分和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解答;④Ⅱ.加***气,向水中通入***气,***气遇水会产生次***酸HClO,用于消毒。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4.【答案】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550C【解析】解:I、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点表示意义是: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在20℃时,20***中需加入5g甲物质,配成饱和溶液;II、50g20%乙溶液,加入-50g=50***能配成10%的乙溶液;III、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温度计的度数为5℃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甲固体增多,乙固体减少,故选:C。故答案为:I、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5;II、50;III、C。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页,共14页:..状态的变化。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铁架台2KClO2KCl+3O药匙排水法Ⅰ【解析】解:①A、B装置的试管都需要固定,固定试管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②A装置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KClO2KCl+3O↑;32取用***酸钾药品的仪器名称是药匙;根据装置的导气管推测实验收集氧气时采用方法是排水法;如用A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正在收集氧气迅速减慢,可采用Ⅱ操作使反应继续进行。故填:2KClO2KCl+3O↑;药匙;排水法;Ⅱ。32③若B装置K1处于关闭状态,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分液漏斗内液体不会全部顺利流入试管中。是因为试管内压强略大于外面大气压。故填:Ⅰ。④B、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理由是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气体;观察C装置,判断该装置正处于停止,是因为固体和液体分离;使用C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气体;停止;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⑤设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反应的碳酸钙物质的量:2g×80%÷100g/mol=,CaCO+2HCl=CaCl+HO+CO↑,=,x=,故填:。***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化钾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26.【答案】CO+HO=HCO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指示溶液酸碱性,从而证明发2223生反应生成新物质【解析】解: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为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滴加到试剂是紫色的石蕊试液;故填:CO+HO=HCO;紫色石蕊试液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57 MB
  • 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