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高中生物课本实验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生物课本实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实验原理:***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材料死亡)步骤器材与试剂作用与原理①%%的NaCl溶(1)制片2维持细胞形态液滴3烘干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②载玻片烘干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2)水解8%HCl中30℃保温5分钟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3)冲洗用蒸馏水缓流冲洗10分钟2滴吡罗红***绿混合染色剂***绿使DNA染上绿色(4)染色染色5分钟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5)观察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实验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一、还原糖的检测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鉴定原理:游离的醛基与斐林试剂(新配置的Cu(OH))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O沉淀。22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乙液:),现配现用。(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50℃—65℃)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二、脂肪的检测(该实验需使用显微镜)(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三、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在碱性条件下,Cu2+与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B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后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1、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收放。(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薄而透明)(2)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移动装片时,移动方向应与物象所在位同向移动)(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7)显微镜的有关性能参数。最重要的性能参数是分辨率,而不是放大倍数。高倍镜的使用时注意(1)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2)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47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中始终为活材料)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用健那绿染液(活体染色剂)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步骤操作方法目的与作用①新鲜的藓类的叶①藓类叶为单层细胞②菠菜叶下表皮略带一些叶肉②下表皮容易撕取,要略带些叶肉(1)取材注意叶片不能太干了,保持有水的状以免影响细胞活性态(2)制片叶绿体呈椭圆形,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3)观察(长轴)转向光源,在强光下以最小面积(短轴)转向光源。漱口,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1)取材将口腔细胞放在健那绿液滴上(2)染色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3)观察1、为什么不用植物细胞来观察线粒体?植物线粒体相对较少,叶绿体颜色易掩盖线粒体被染成的蓝绿色。2、如果观察发现染色不足,如何补色?问题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健那绿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原理:①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②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③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能力不同。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清水等。(实验过程中始终为活材料)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側滴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側滴清水,另一側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自身对照)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应用:1、可以用于测定细胞液的浓度2、可以用于判断细胞的死活注意问题:1、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壁是全透的)2、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无细胞壁)注意问题1、选材: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其细胞液为紫色,在显微镜下与无色透明的细胞壁容易区分,观察到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效果明显。另外,取新鲜水绵、黑藻叶、南瓜表皮也可以做这个实验。2、试剂:。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虽然很快,但不久就会将细胞杀死,细胞不能进行质壁分离复原;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另外,8%食盐溶液、5%的***钾溶液、一定浓度的尿素、甘油……也可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在引起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实验中不宜选用)3、时间的控制:做完质壁分离的实验后,不久就要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避免使质壁分离的细胞长时间处于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过度失水而导致死亡,从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例题:下面是一组用新鲜洋葱表皮进行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请分析回答:实验分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①将材料置于30%蔗糖溶液中①发生质壁分离第1组②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②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③将材料置于60%蔗糖溶液中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第2组④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第3组⑤将材料置于7%的尿素溶液中⑤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逐渐自动复原⑥将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min后⑥不发生质壁分离第4组取出,重复第1组实验(1)洋葱表皮细胞在第1、2、3组实验中均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内部结构基础和外在条件分别是。(2)比较第1和第2组实验结果的差异,说明。(3)比较第1和第3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性的原因是。(4)比较第1和第4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性的原因是。答案:(1)内部结构基础是有原生质层和原生质层内外两个溶液体系的存在;外在条件是原生质层内外两个溶液体系存在浓度差(2)高浓度溶液加快质壁分离现象的出现,但由于引起细胞过度失水,导致细胞死亡,使质壁分离复原不能发生(3)尿素是可能被细胞主动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随着尿素分子不断的进入细胞内部,当细胞内外浓度趋于一致时,质壁分离就会自动复原(4)高温致使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实验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83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后,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1、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等。2、步骤:(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注意问题解释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不能只用不同温度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0C)、处理淀粉溶液或酶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溶液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5min实验结果。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保持各自温度时间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不能太短,使反应的温度5min充分进行。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碘液不能滴加太多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分析: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60℃的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大,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滴入碘液后不会变蓝。100℃条件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O℃条件下,低温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但没有失活。所以100℃和O℃试管中的淀粉都没有被分解,滴上碘液后都会变蓝。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注:该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替代碘液,因为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步项目试管1试管2试管3骤1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mL2mL2mL2加入蒸馏水1mL——3加入盐酸溶液—1mL—4加入NaOH溶液——1mL5滴加肝脏研磨液2滴2滴2滴637℃水浴5min5min5min放入带火星的木复燃不复燃不复燃检条7验试管内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产生量生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O)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可22以放入带火星的木条,看能否复燃来检测是否有氧气产生。分析: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过低或过高pH环境中,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不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没有氧气产生而1号试管没有加入酸或碱,溶液近似中性,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使木条复燃。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条件,pH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甚至使酶失去活性。:..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1、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3、注意事项:研磨时,加SiO为了研磨得更充分。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2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否则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不明显或没有分离开。4、结果分析:①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色素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②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色素在层析夜中溶解度大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③在滤纸上距离最近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与叶绿素b,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5、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6、实验创新:在本实验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由内到外依次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1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真菌。(实验过程始终为活材料)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酶CHO+6O+6HO→6CO+12HO+能量6126222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酶CHO→2CHOH+2CO+少量能量6126252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⑴1号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2号瓶(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⑵3号瓶和5号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的产生2⑶4号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5号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5号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23、检测:(1)检测CO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2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P115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材料:洋葱根尖(葱,蒜)(实验过程中细胞死亡)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二)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取根尖2~3mm)::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最佳的观察时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分裂间期时间最长。注:选材的标准是分裂期的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时间的比例最大。:..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P110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步骤: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放入烧杯内,加入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在一定时间内,NaOH在琼脂块的每一侧扩散的距离大致相同。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1)细胞越小,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营养吸收与废物排出),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2)保证适宜的核质关系,使细胞质能在细胞核的控制范围内。?卵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因为它含有许多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卵黄,而使细胞体积增大了许多倍。但卵细胞一般与外界交换物质少,故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特殊。:..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P2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方法步骤:讨论:、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形成精原细胞),又有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P88一、原理:(1)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缍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用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使分裂前期纺缍体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二、方法步骤:(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2)~1cm,~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染色时可以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通过抑制分裂前期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P91实验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要求: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不选择多基因遗传病的原因是多基因遗传病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如果调查某病的发病率,则要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进行调查统计方法: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3、计算公式:4、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概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使用相应的DNA分子探针检测。例如,使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探针可以检测苯***尿症。不能使用DNA分子探针检测该类遗传病,可通过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来检测,属于细胞水平。:..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P51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自变量)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只能是一个范围)、在此浓度下插条生根数量最多、生长(因变量)最快。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IBA(吲哚丁酸)等2步骤:(1)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2)扦插枝条的处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芽数尽量一样多。(3)生长调节剂的使用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即自变量)不同);②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④对照原则(相互对照——不同浓度、空白对照——蒸馏水);⑤科学性原则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的实验一样认真进行。:..实验十七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P68原理: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抽样检测法3、推导计算: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为:10*1000*nN=(n为2mmX2mm方格内计数的酵母菌数)2*2*、讨论: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注意:①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数量变化有差异。②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正确计数个数,只能估算。③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正确性,减少误差。④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⑤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⑥结果的记录最好以计录表来记录时间/123456…天数量/个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使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空间及有害代谢废物等5、本实验采用的是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6、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可采取稀释培养液的方法。:..实验十八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P75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方法:取样器取样注意: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步骤:(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1取样,取样后,可采用诱虫器或简易采集法采集动物。诱虫器的设计应用了土壤中小动物的趋暗、趋湿的特点。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固定。2、观察和分类:3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98 MB
  • 时间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