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条解读.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条解读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条解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条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条: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依法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该条规定实际上确定了修理、重作、更换或恢复原状的请求权,简称为恢复原状请求权。《民法典》第237条在规定恢复原状的适用条件时明确使用了“依法”二字,而《民法典》第235条和第236条在规定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时并未使用“依法”二字,似乎说明,《民法典》第237条在性质上属引致性规范,可引致到合同编或者侵权编的具体规定,即“依法”二字是指依照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合同编或依据其他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因此该条并非独立的物权请求权。而从我国的司法实践看,“恢复原状”一词一般是指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之后,当事人负有恢复至合同没有订立的状态的义务,此时恢复原状在性质上属于合同责任,而非物权请求权,但第237条作为物权编中提供的物权保护方法,其中的“恢复原状”显然不是前述意义上的“恢复原状”。总结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完全否认《民法典》第237条规定的恢复原状的物权请求权性质,既不符合立法意旨,也不利于物权的保护。首先从立法意旨考虑,沿革恢复原状请求权的立法过程,原:..第36条在规定恢复原状时并没有使用“依法”二字,而是完全将恢复原状作为物权请求权加以规定,这也是我国物权立法的特色,其目的在于强化物权的保护。而从制度功能看,恢复原状的功能是将被毁损的物进行物理修复,从而恢复物的圆满状态,乃是保护物权的支配性与排他性最为直接的救济手段。而返还原物和排除妨害都难以对物的物理毁损进行救济。例如,德国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仅指排除外来的不利益,并不包括对物的毁损进行物理修复。可见,在物权保护方面,恢复原状具有独特的功能,同时,恢复原状也符合物权请求权的功能和目的,因为物权请求权的目的在于恢复物的圆满支配状态,恢复原状请求权赋予受害人要求加害人对被毁损之物进行物理修复的请求权,从而使物本身恢复至圆满状态。虽然一些种类物可以从市场上获得,但是在遭受毁损时恢复至圆满状态对于物的保护更有效率。可以说,恢复原状最本质地反映了将遭受侵害的物权恢复至圆满状态的功能特征。因此,《物权法》将恢复原状请求权规定为物权请求权,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物权的保护。《民法典》颁行前,我国司法实践也一般将恢复原状认定为物权请求权。《民法典》第237条继续采纳了原《物权法》第36条的规定和体系定位,表明立法者继续将恢复原状作为物权请求权的方式,但在原《物权法》第36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依法”二字并不意味着该条在性质上属于纯粹的引致性规范。这是因为,一方面,恢复原状作为责任承担方式,实现恢复原状的方式较多,这:..侵权的救济相交叉,因此为保证法条的严谨性和保护的全面性,需要借助引致性条款指向合同、侵权上的救济;另一方面,在物权保护中,即便依据《民法典》第237条引致到其他条款,但在具体适用恢复原状这一责任形式时,仍然需要与《民法典》第237条的规定相结合。需要指出的是,与原《物权法》第36条的规定相比,《民法典》第237条之所以增加“依法”二字,主要是考虑到修理、重作、更换在立法中争议很大,其究竟应当是合同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对此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增加“依法”这一表述,可以将这些责任方式的适用指引到其他各编,但这并不影响恢复原状的物权请求权性质。在适用恢复原状规则时,即便是援引合同编的规则,也应当援引物权编第237条作为请求权根据。《民法典》第237条将恢复原状规定为一种独立的物权请求权形式,是对财产遭受侵害情形进行救济的一种有效方式。从经济效率考察,具有如下合理性。一方面,充分发挥物的效用,满足受害人的需要。如果被毁损的物并不是可替代物,而是特定物,在市场上难以购买到,那么采用价值赔偿的方式并不一定对受害人有利。在造成物的毁损的情况下,加害人赔偿物的全部价值以后,在法律上应该取得该物,而受害人可能并不愿放弃该物,此时由加害人取得该物就会与受害人的愿望相悖。如果物遭受毁损后可以修补,且加害人有足够的能力予以修补,或者受害人也有能力修补该物,则采用修:..重作等方式可能对受害人甚至双方在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且避免了确定金钱赔偿数额所产生的困难。此外,如果受害人需要该物而加害人并不需要该物,则在加害人赔偿后由其取得该物也不利于发挥物的经济效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将损坏之物修复如初或予以更换,为物的效能最大化提供了物理前提。具体而言,如果财产遭受的侵害可以在物理上加以修复,那么法官应当尽可能要求加害人进行物理修复,而不是首先进行金钱赔偿。唯有如此,方可促进社会财富的累积。恢复原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财产的价值内容。恢复原状旨在保护财产的完整利益,而赔偿损失旨在保护财产的价值利益,恢复原状比赔偿损失更能全面地描述一项财产所蕴含的利益内容。事实上,所有权的概念并不仅仅体现为财产价值,而更是法律主体的人格在外在世界中的延伸。因此,一项财产上的利益内容远远不止经济价值,而其中可能包含一种人格上的精神利益。德国法在强调恢复原状的优先地位时,其实强调的就是财产权所内含的值得保护的精神利益。恢复原状方式的存在本身恰恰证明了情感利益也受到损害赔偿法的关注,否则,如果只是为了救济财产的经济利益,那么通过价值赔偿方式是完全可以提供充分救济的。从体系考察的视角看,《民法典》同时规定了第237条和第238条,是将其与侵权责任进行了区分,也说明其将恢复原状规定为一种独立的物权请求权形式。否则,将恢复原状请求权理解:..238条(侵权责任)和合同编第582条(违约责任)所涵盖。而将恢复原状请求权确认为独立的物权请求权也有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因为权利人在行使物权请求权时,既不需要证明行为人的过错和自身遭受了损害,也不需要证明行为人的行为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而且权利人的请求权也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这就极大地减轻了权利人的举证负担。反之,如果不承认恢复原状的物权请求权性质,而仍然将其理解为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则不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因此,应当认为,第237条规定的恢复请求权不完全等同于物权请求权,而有可能适用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等相关规定,从而确定该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但也仅仅是“不完全等同于”物权请求权,其兼有可引致债权请求权和直接适用物权请求权层面的恢复原状两种请求权。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一下:小飞与小丽南北相邻居住,小飞家位于小丽家北侧,,,剩余归小丽所有。,导致了小飞所有的墙体倾斜。那么小飞可以要求小丽搬走杂物对墙体进行修理吗?根据本条规定,小丽虽然在自家院落堆放杂物,但小丽堆放杂物的行为显然忽视了两家界墙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小丽的行为对邻近而居的小飞之生活起居所造成的影响不可避免且已经实际发生,所以小丽不仅应把杂物移除,而且需要把倾斜的墙体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七条解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474 KB
  • 时间2024-04-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