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内容.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教学内容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学内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课内容教课目标教课要求要点难点教课过程作业答疑小结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备课用纸第六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学时分派1、经过本章的学****使学生掌握接口电路的基本观点、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2、两种I/O端口的编址方式、32位微办理器采纳I/O编址的译码、微办理器与I/O3、设施数据传递的查问式输入输出方式以及中断方式输入输出。4、熟****32位微办理器保护模式下的I/O空间,直接储存器存取(DMA)方式以及I/O办理器控制方式。1、掌握接口的主要功能。2、掌握微办理器与I/O设施数据传递的几种方式。3、从观点上要理解接口的物理构造与意义。4、认真研究教材中的观点与原理。1、I/O端口的编址方式2、微办理器与I/O设施数据传递的查问式输入输出方式3、中断方式输入输出4、接口的主要功能1、使用自己做的电子讲稿解说。2、一定配合黑板板书解说。3、注意授课时采纳启迪式,适合发问,认识上课学生听课的成效。讲堂发问与议论回答下列问题状况记录作业:P1823、8、9、10、13《微机原理及应用》(Interface)就是微办理器与外头设施(简称外设)之间的连结电路,它是二者之间进行信息互换时的必需通路,不一样的外设有不一样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联合电子讲稿在大屏上解说结论:1、微办理器只有配接上各种I/O接口电路后,才能靠谱地与外头设施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进而提升CPU的工作效率,促使外设的一致发展,加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微机接口不是一些逻辑电路的简单组合。所以,所谓微机接口技术是采纳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联合的方法,使微办理器与外头设施之间进行最正确耦合与般配,以便在CPU与外头设施之间实现靠谱、有效的信息互换。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不一样的外头设施有不一样的I/O接口,并且各接口的功能也不同样,综合剖析微型计算机的接口电路,其主要功能有7条:.设施选择功能在微机系统中,常常有多个外设,每个外设中可能有多个要接见的寄存器,而微办理器在某一瞬时,只好对一台外设或许一台外设中的某一个寄存器进行读/写接见。一个寄存器对应CPU中一个地点编号,当CPU接见外设时,实质上是访问某一寄存器,那么,在接口电路中,第一要设置I/O端口地点译码电路,把CPU发出的地点代码翻译成I/O设施的选择信号,称之为“片选”信号。举例解说主要的功能《微机原理及应用》)为认识决高速微办理器与低速外设之间的矛盾,防止因速度不一致而丢掉数据甚至没法正常工作,接口电路中一般还设有数据缓冲寄存器。2)数据缓冲寄存器用于寄存I/O数据的寄存器,简称数据缓存器(或数据缓存)。数据缓存器分为输入缓存器和输出缓存器。(称为命令口)中寄存,再由此接口电路对此二进制代码进行分析辨别,产生若干控制信号,最后送往外头设施,产生相应的操作。.寄存外设状态的功能接口电路中一般设有特意用于寄存外设状态的寄存器,称之为“状态口”。CPU与外设之间互换的信息包含:①数据信息,包含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接口中相应有一个数据端口(数②命令信息,接口中相应有一个命令端口(命令口)。③状态信息,接口中相应有一个状态端口(状态口)。.信号的变换功能CPU和外设二者的信息在功能上的定义、逻辑关系、逻辑电平的规定以及工作时序不行能相一致,所以,要进行信号的变换,使二者的信号相般配。比如:在串行通讯接口中要进行TTL电平与RS—232C电平的互相变换。.数据宽度变换的功能在CPU与I/O接口一侧,是以并行传输方式传递数据的串行通讯接口、Modem以及磁盘驱动器与磁盘一侧则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外设的接口电路中有数据“并→串”变换和“串→并”变换两种功能。《微机原理及应用》)“编程”是指在不改变硬件的前提下,向接口芯片中某些寄存器写入商定的二进制信息。2)以此选择接口芯片的工作方式。(Port)是接口电路中能被CPU直接接见的寄存器地点。*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故称为I/O端口。对该寄存器进行读操作或写操作。两种I/,CPU把I/O端口所指的寄存器看作储存单元进行接见,直接用接见内存的指令接见I/O寄存器,或称为储存器映像的I/O编址方式。,而全部I/O端口成立的地点空间与电路内存地点空间是两个独立的地点空间,也常称这类方式为独立编址方式。两种I/O端口编址方式优弊端的比较:1)一致编址方式的长处:不需要建立特意的I/O指令,用接见内存的指令就能够接见外设,指令种类多,功能齐备。主要弊端是I/O端口占用了内存空间,减少了内存容量。2)专用I/O编址方式的主要长处:不占用内存空间,使用特意I/O指令访I/O端口,I/O速度快。弊端:CPU的引脚上一定拥有能划分出接见内存仍是接见I/O端口的信号。《微机原理及应用》/O接口电路的连结I/O接口电路与CPU一侧的连线主要包含:①数据线②地点线③CPU的读(RD)、写(WR)控制信号相应接到I/O接口电路中的读、写控制输入端。④在特意I/O编址方式CPU的引脚上必定有一根用。:用于中转数据信息。命令端口:用于传递对I/O设施的命令信息。状态端口:用于传递外设所处的状态信息。与I/,其I/O接口电路及软件比较简单,全部的操作均由履行程序来达成。采纳这类方式,输入接口电路老是准备好了等候输入给CPU的数据,输出接口电路老是准备好了接受来自CPU的数据。CPU不必查问I/O设施能否准备就绪,直接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程,实现输入或输出操作。《微机原理及应用》*因为查问式输入与输出在履行数据输入或输出以前,都一定第一输入外设目前所处的状态信号。*CPU对状态信号进行判断此后才能进行数据输入操作或数据输出操作,所以,两种接口电路都一定拥有一个状态输入端口。实质上,查问式输入接口电路拥有一个无条件输入的状态端口。1)查问式输入方式当CPU采纳查问方式从外设读取数据时,CPU一定第一从状态端口查问外设的数据能否已经准备好,确认已准备好后,才能履行一次数据输入操作。2)查问式输出方式当CPU采纳查问方式向外设输出数据时,CPU一定第一从状态端口查问外设能否已经作好了接受CPU数据的准备,若没有准备好,则要持续查问,若准备好了,CPU便履行一次数据输出操作。例【6-1】一个查问式A/D变换的基本构造。在数据收集系统中,常采纳查问式输入方式来实现A/D变换。《微机原理及应用》,转向为申请中断的外设(或中断源)履行服务程序,一旦服务程序履行结束,一定返回到被中断程序的断点处,接着履行本来的程序。中断近似于程序设计中的子程序调用,不一样的是惹起中断的原由是随机的,而对子程序的调用是主程序中早先安排的。子程序与中断服务程序都是早先编写好后,在履行程序时都已寄存在储存器中,子程序能够被主程序随时调用,而中断服务程序则是经过中断恳乞降中断响应后,供应给CPU履行的子程序。2其中断源中断过程的表示图《微机原理及应用》(DMA)方式DMA(ess)即直接储存器存取方式,是指在特意的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外头设施与内储存器直接互换数据的一种接口技术。在这类方式下,数据传输经过CPU,传递的速度只取决于储存器和外设的工作速度。1)DMA传递的基来源理①向DMAC预置字节计数器的初始值,以确立本次传输数据字节的长度值。②向DMAC预置地点寄存器的初始值,以确立本次传输数据所用储存器的开端地点。③向DMAC预置控制字,以确立本次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向,是字节传递,仍是块传递,即能够每次只传递一个字节,也能够每次传递一个数据块,并启动DMA操作。④对I/O接口设置控制字,指出数据传输的方向,并启动I/O操作。DMA传输过程大概过程表示图:?中断方式输入输出仍旧是一种程序控制方式,DMA传递方式只好实现比较纯真的数据传递,在大型计算机系统与高档微机中,外设数目多,传输速度快,I/O操作屡次????为了进一步减少CPU的负担,提升整体性能,采纳了I/O办理器(IOP)控制方式来实现外设数据的I/O传递。?IOP办理技术也称之为通道技术,IOP也被称之为“通道”在80X86系列微机中,借助Intel企业生产的IOP芯片实现了IOP控制方式。Intel企业生产的i8089能够辅助8086CPU实现I/O办理器控制方式下的输入输出。Intel80303和80310分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智能型IOP。《微机原理及应用》第六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8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备课用纸?IOP是一种专用的办理器,特意用于I/O设施的管理和I/O操作,IOP有独立的局部储存器,有独立的指令系统。?比如:有通用数据传递指令、位操作及位测试等专用I/O指令,用于编I/O管理程序,实现系统所要求的I/O操作,还能够经过码制变换、数据互换、数据搜寻、数据装置以及拆卸等指令,编写出各样预办理程序,以便知足I/O操作的需求。拥有I/O办理器的计算机系统的表示图:主要****题:?什么叫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可分为哪四类?????一般I/O接口电路中有哪几种端口???与外设一侧有哪几种连线??一般I/O接口电路中有哪几种端口??。。《微机原理及应用》第六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9《微机原理及应用》第六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9

教学内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