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旅游管理自然地理文档.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旅游管理自然地理文档 】是由【春天资料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旅游管理自然地理文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第一节——岩石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拥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必然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会集体,是组成地壳和地幔的主要物质。1、火成岩(岩浆岩)地下深处(上地幔)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岩浆冷凝成岩过程:岩浆成岩与炼钢:钢水→冷却→钢坯岩浆→冷却→岩浆岩岩浆——地表之上,喷出(火山活动)——喷出岩地表之下,侵入活动——侵入岩分类:依照岩浆冷凝的地址和条件的差别分类1、喷出岩——喷出地表的岩浆在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2、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之下冷凝而成的岩石深成岩——在地壳深处冷凝而成;浅成岩——在凑近地表处冷凝而成常有的火山岩: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2、齐集岩——齐集岩是在地表或凑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先成岩石的风化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齐集层,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简言之,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叫齐集岩。齐集岩的形成过程先成岩石→破坏(风化作用)→搬运作用→齐集作用→成岩作用(齐集岩)常有齐集岩: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白云岩3、变质岩——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什么叫变质作用?——岩浆岩、齐集岩或先成变质岩等固态原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以致其矿物成分、构造和构造发生变化,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3要素1、温度2、压力3、化学要素常有变质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其他:花岗岩:天目山、九华山、衡山、华山、黄山、三清山燕山期花岗岩:千山、崂山、普陀山、天台山花岗石蛋地貌:万石山、鼓浪屿日光岩、普陀山磐陀石、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梅州地区:王寿山、项山甑第二章地貌第一节地貌学简介地貌——地球表面形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点、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地貌学由地理学、特别是由地质学中分化成独立的学科,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开始形成。地貌形态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地貌与地形:含义基实情同——正地形:相对高起的地形;负地形:相对低下的地形;顺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逆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不一致;一、陆地基当地貌种类1山地与丘陵:(top10Mouts):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川,而内部又有必然高差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拔高度500m以下,高低起伏<100m的正地形。高原与平原: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度>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成都平原)。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起落差别运动的产物。二、地貌的成因1、构造运动(内(营)力)2、天气(外(营)力)3、岩性4、时间5、人类活动三、地貌按造貌营力分类内(营)力——构造地貌外(营)力——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专门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地貌学基本理论(略)1.“现实论”,英国的赖尔(CharlesLyell)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18302.“地理循环”学说,美国的戴维斯(),1899年;3.《地形剖析》,德国的彭克(),1924四、地貌学的研究与应用(略)地貌学研究两个主方向:地貌发展历史、地貌模拟实验、发展趋势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我国划分标准:海拔1)>5000m:极顶峰2).3500~5000m:顶峰3)1000~3500m:中山4)500~1000m:低山5)<500m:丘陵(相对高度<100m)第二节流水地貌——是指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水流的运动特点层流与紊流——由雷诺数判断。一般>500为紊流。大多数自然明渠水流属于紊流v:平均流速;L:某一代表长度;vLRV:水的粘滞系数。V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断。缓流:Fr<1;急流:Fr>1。Fr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vgh陆地水流的形式:片(面)状水流——即坡面径流,降雨或冰雪融水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薄层水流;沟谷水流——是在沟谷中流动的、暂时性的、线状水流;河流水流——指河谷中的水流,拥有经常性、线状水流的特点。一、流水作用流水拥有动能,能对地表物质进行损害、搬运和齐集。流水动能的大小取决于其流速及流量。1、损害作用——指流水破坏地表,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流水损害的方式:1)化学溶蚀——水对可溶性物质的溶解;2)机械损害——流水以其动能使物质走开地面,进入水中。流水机械损害的种类:片蚀(片状损害,面蚀)下蚀(下切、垂直损害)——加深侧蚀(旁蚀、侧向损害)——加宽溯源损害——加长2①片蚀:面状水流对地表的损害,结果使地面高度平均降低;②下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底部进行的损害,结果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③侧蚀:线状水流对河谷或沟谷两坡进行的损害,结果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凹岸;④溯源损害:线状水流向河谷或沟谷的源泉进行的损害,结果使河谷(沟谷)伸长;2、搬运作用——指流水将损害下来的物质向下游搬移的过程;搬运方式:推移、跃移、悬移、溶解质搬运;3、齐集作用由于流水搬运能力降落而造成泥沙齐集(原因包括:流速降低、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二、片流(坡面径流)地貌影响要素:天气、地形、岩性、植被、人为要素形成损害坡面、深浅洼地和坡积裙三、沟谷水流地貌沟谷——由沟谷水流损害形成的长条状的洼地,长度几米至几十公里不等。1、沟谷水流的特点:①流量变化极大,狂涨暴落;②水流湍急,损害力很强;③含沙量大,可能形成泥石流。2、沟谷的发育与形态:细沟→切沟→冲沟→坳沟;3、沟谷地貌组合:集水盆、沟谷骨干、洪积扇;4、泥石流——指由大量的砂土、石块等固体物质与组成的一种特别大水。形成条件:①大量的废弛固体物质;②暴雨和洪水;③陡峻的沟谷。类型固体含量容重稀性泥石流15—40%——60%>:在中上游形成峡谷;在下游出口处,稀性泥石流形成洪积扇,而粘性泥石流则形成砾石垄岗。3四、河流地貌(一)河谷的形态河谷:由河流作用塑造而成的长条状洼地。河谷的基本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谷坡谷坡河谷的发育幼年:呈V形,下蚀为主,谷底几乎为河床据有;上游常有成年:呈宽V形,侧蚀为主,形成曲流河床,河床左右不对称,开始发育河漫滩;中游多见老年:为宽浅U形,以河流齐集作用为主,形成泛滥平原。下游常有河谷的形态:es河漫滩河谷成形河谷(二)河床——平水期河水所据有的谷底部分。1、河床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沿河床最低点所作的连线。为一上凹形曲线。上游:比降大,水量小,下蚀受限;中游:下蚀最快;下游:比降小,水量大,2、河床的平面形态①顺直河床(河床曲折率<):浅滩与深槽相间分布,间距为5—6倍河床宽度。②曲折河床(河床曲折率>):自由曲流--分布于冲积平原上深切曲流:分布于山地区。③分汊河床:其发展取决于汊道的分沙比和分流比。④游荡河床:河床比降小,水量变化大;含沙量和输沙量大,宽浅,无固定主槽。3、河床地貌浅滩:泥沙或砾石齐集体,枯水期可出露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边滩、心滩、江心洲(平水期出露);深槽:河床中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在曲流河床中分布于凹岸。4岩槛:坚硬岩层或岩脉突出于河床之上。常形成瀑布或急流。壶穴:河床中的凹坑。急流、旋涡流带着沙砾旋磨形成,多在构造破碎带上。(三)河漫滩指洪水期被淹没而平水期出露水面的谷底滩地。广阔的大型河漫滩称为“泛滥平原”。1、河漫滩的发育①滨河床浅滩阶段——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青时期的V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损害,使谷坡逐渐退后,谷底开始展宽,在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②雏形河漫滩阶段——随着侧向损害作用的不断进行,凹岸连续退后,凸岸处雏形浅滩不断扩大加高,以致在河流平水期也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这时,因河谷仍比较窄,洪水时水深和流速依旧较大,在谷底的齐集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质如砾石和砂等为主,而悬移质如泥和粉沙则被水流带往下游。③河漫滩阶段——雏形河漫滩形成今后,谷底进一步扩宽,滩面再度淤高,洪水时由于滩面水深变浅而流速减小,洪水中的大量悬移质就可以在那边齐集下来,组成由粉砂及粘土组成的齐集层。这样雏形河漫滩就发展成为真切的河漫滩。河漫滩的特点:河漫滩具二元构造,下部为较粗的河床齐集物,上部为较细的河漫滩齐集;河漫滩据有了谷底的大多数,滩面向内侧慢慢倾斜。2、河漫滩的分带(配图)由河床向河谷谷坡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天然堤带(滨河床沙堤)②平原带③洼地沼泽带①天然堤带(滨河床沙堤)洪水泛滥时,河水溢出河床,流速骤减,较粗大的泥沙第一在贴近河床处齐集下来,形成沿河岸分布的沙堤,称为天然堤。其两坡不对称,向河床的一坡较陡,背向河床的一坡较缓。天然堤的最大高度与大洪水期的最高水位相当,大江大河的天然堤宽度可达1~2km,高5~10m。如黄河下游天然堤高出泛滥平川8~10m,堤宽达2~5km;,高出平川面5~6m。②平原带天然堤以外,地形由高起的天然堤转变成低下的平川,地面宽广,组成河漫滩的主体。它是洪水中悬移质的主要齐集带,因上滩洪水量很小(1/10左右),滩面粗糙度特别大(经常生长有喜湿植物),故流速小,有利于悬移物质如粉砂、粘土的齐集。泛滥平川上,可见二元构造,即下部为河床相砂砾层,具斜层理;上部为河漫滩相的粉砂粘土层,具很薄的水平层理及和缓的波状层理。③洼地沼泽带位于远离河床的凑近谷坡坡麓部分,是河漫滩中最低洼的地带。由洪水带来的泥沙经过沿途5齐集而越来越少、越细,齐集速度十分缓慢,齐集物质以粘土和粉砂为主;这里常分布有荒弃河流或牛轭湖(Oxbowlake),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这里易积水成湖沼。如广东西江下游两岸的塱(积水洼地)、塘,可开发养鱼,种植水草和水生作物,如莲藕、茨实等。湖沼洼地带也可出现在两天然堤之间,如长江中游由武穴到安庆间的北岸,保留了大量的湖泊群,是长江古河流的遗迹。3、河漫滩的种类①河曲型河漫滩:是随曲折河流横向搬动发育而成的河漫滩,由于洪水期水流损害力强,每次洪水凹岸都有一次明显的退后,损害下来的物质经过单向环流被带到凸岸齐集,在凸岸形成多条大体平行的弧形沙堤和沙堤间的狭窄的弧形洼地(常为沼泽或湖泊)。这些弧形地形向河流下游方向辐聚,呈扇形的齐集在一起,称为迂回扇。②汊道型河漫滩:是心滩并岸而成的河漫滩。洪水期心滩的两侧对岸发生强烈损害,泥沙通过底流带到心滩两岸齐集,成为高起的沙堤,沙堤之间为洼地。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顺直或微弯河床的两岸。微地貌由河岸向陆可分为三个部分:天然堤带、平原带、洼地沼泽带。(四)阶地(terrace)由于河流下蚀,过去不相同时期的谷底便相对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上,称为阶地。1、阶地的成因①地壳起落运动当地壳相对牢固或降落时,河流以侧向损害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今后地壳上升,河床纵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若是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形成几级阶地。②天气变化天气变化影响到河流水量和含沙量。天气变干时,河水量减少,地面植被稀有,坡面损害加强,河水含沙量相对增加,此时河床齐集填高;而天气湿润期,河水量增加,植被旺盛,河水含沙量相对变少,以致河流下蚀,形成了阶地。由于天气干湿变化引起的齐集、损害交替作用,所成的阶地称天气阶地。③损害基准面降落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在同一河流的上下游可形成交织式的阶地。冰期时,源于冰川作用区的河流,携带大量冰川损害的泥沙齐集在上游段;而下游因冰期海面(即损害基准面)降落,以致下游段的下切加强而形成阶地。间冰期时,天气转暖,植物旺盛,河源地区进入河流的泥沙减少,上游段下切加强,形成阶地;下游段因间冰期时海面(即损害基准面)上升,齐集加强,并将冰期所成的阶地掩埋,形成埋藏阶地。2、阶地的种类——依照形态和构造特点,河流阶地可划分为损害阶地、齐集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等四种基本种类。①损害阶地——由基岩组成,有时阶地面上残留极薄层河流冲积物。它多发育在河谷上游及山区河谷中。这种阶地的阶地面是河流损害削平不相同的岩层而成。6②齐集阶地——阶地全由河流冲积物所组成,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最为常有。齐集阶地依照多级阶地之间的接触关系,还可分为上叠阶地、内叠阶地等。③基座阶地—阶地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是河流冲积物,下部是基岩。它是由于河流下切的深度高出了原冲积层的厚度,切到基岩内部而形成的。它分布于新构造运动上升明显的山区。④埋藏阶地——指初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冲积物覆盖而埋入地下的种类,这种阶地不展现于地面,多出现在下游段。三、三角洲与河口湾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而在河口区形成的齐集平原称为三角洲。其平面形态像希腊字母“△”(delta),极点朝向河流上游,底边靠海。该术语最早(公元前5世纪)用于描述尼罗河三角洲。河口区的分段(配图)1、三角洲的发育条件①丰富的齐集物本源;年输沙量∕年径流量>>;②海洋作用力弱;③构造牢固或稍有下沉的宽浅海滨区。2、三角洲的发育过程①拦门沙阶段:(发育河口沙坝与沙嘴)由一系列水下浅滩和边滩、河口沙坝组成。河流自出口门今后,在宽浅的口外海滨,能量耗资,泥沙发生齐集,形成水下浅滩、河口沙坝,以及水下汊道。同时,口门两侧亦发育了水下边滩。这时,口外海滨仍为一连续水体。②河流分汊阶段:(河口沙岛形成)河口沙坝和边滩,不断接受陆源及海源物质的齐集而增高,逐渐露出水面,变成沙岛和沙咀。原来的连续的水面也被沙岛切割成几股汊道,汊道的两岸有时形整天然堤,堤间是低平的小海湾、泻湖或沼泽洼地。洪水泛滥时,这些低洼地带淤积泥沙和死亡了的植物而发育了泥炭层。这样,洼地便逐渐消失成了沙岛的组成部分。③沙岛合并阶段:(河汊荒弃,沙岛合并、并岸)被沙岛切割的各股汊道,由于水量分配、输沙特点以及损害和齐集的不平均性,必然使得某些汊道发展成为主河流,而另一些支汊道由于水流不畅,引起淤塞和消亡,并以致了沙岛的结合或并岸。这样,沙岛、沙咀经过塞支、并连,最后成为三角洲平原。这种三角洲发育模式,经常由于河口水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差别而形成多各种类。3、三角洲的种类7按三角洲形成的主要营力可分为三大类:①河流型。河流作用力较强,泥沙本源丰富,波浪、潮汐作用较弱,形成鸟爪形、扇形、舌形等形态的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黄河、多瑙河等三角洲。②波浪型。波浪作用较强烈,三角洲齐集物经波浪的再次损害、搬运和齐集,形成平行海岸的沙坝、沙滩,三角洲呈向海突出的尖头形、弓形,如尼罗河三角洲。③潮汐型。潮汐作用较强烈,形成一系列由粉砂和淤泥组成的、平行潮流的长条状沙脊(水下)、沙岛(水上)等齐集形态,沙脊或沙岛之间为广阔的潮汐通道所分开,如湄公河、恒河、长江等三角洲。4、河口湾被海水淹没的河口区,称为河口湾。多呈喇叭状或漏斗状。其成因主若是冰后期海平面上升的结果,但也有因河口区构造下沉所成。河口湾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河流输沙量较大时,河口湾将被泥沙充填而变成三角洲,如长江、多瑙河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都是由古代河口湾演变而成;二是河流输沙量少或构造下沉时,河口湾都将获得保持。河流袭夺及其地貌损害基准面——流水下蚀的极限平面。可分为:暂时损害基准面;终极损害基准面。(配图)溯源损害(配图)裂点,可形成瀑布瀑布的形成8河谷系统冲积扇洪积扇9壶穴的形成第三节喀斯专门貌一、喀斯特简介◆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齐集,以及重力坍毁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损害作用为辅。。◆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称为喀斯专门貌◆喀斯特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喀斯特(Karst)。◆可溶性岩石的分布碳酸盐类岩约占全球齐集岩的15%,面积4100万km2,硫酸盐岩面积为1100万km2,合5200万km2,%;中国碳酸盐类岩的分布可分为裸露、覆盖和埋藏等三各种类,,。主要分布在桂、贵、滇,其他还有鄂西、湘西、川东、鲁、晋等地。二、喀斯特发育的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三大类可溶岩:①卤盐类如钾盐、石盐;(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②硫酸盐类如硬石膏、石膏、芒硝等;③碳酸盐类如石灰岩、白云岩等。溶解度:卤盐>硫酸盐>碳酸盐10

旅游管理自然地理文档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 文件大小2.39 MB
  • 时间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