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精品9011.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精品9011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精品901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中华大地出现多处以农业为基础的古文明,考古学家称此现象为“满天星斗”。而距今约4000年左右,许多中原之外灿烂一时的古文化出现“月朗星稀”的现象。由“满天星斗”到“月朗星稀”的现象说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特点是()“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故“亲亲而仁民”;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故“治民无常,惟治为法”。他们思考的出发点是(),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夜半逾城”是佛教故事中的经典题材。下列图片可以用于佐证()浮雕上,四大著名演员命令手下的具有守护意义,画面中在一座代表城门的雕刻前,身着汉族服饰的的保护神夜叉捧举马蹄,腾空而起,在城门之上太子骑于马上,同时在这匹马的下面雕有四位头梳一跃而过,身穿半袒衣服的太子坐在马上,手举高髻的人物形象,这四人各托一个马蹄将白马托起无畏印,神情坚定毅然,左上角还有“飞天”紧随其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某一农学著作评价是“于农圃,衣食之法纤悉毕备,又文章古雅,援据博奥,农家诸书,无更能出其上者”。关于这一著作表述正确的是()()时期赋税制度内容北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士君子之生斯世,达则仁天下之民,未达则仁其乡里”的新境界,促使一部分士绅尝试构建基层社会,乡约应运而生。这说明(),牛转翻车、高筒转车已被广泛应用。高筒转车利用水力,一次即可把水提高十丈,若将两车相接,则可把水提高二十丈。这可用以佐证元代(),以及女儿嫁到夫家后依然有支配嫁妆的权利。如果妻子和丈夫离婚,可以取回嫁妆。这折射出宋朝().《金史·兵志》记载,金国常备军不多,每到战时,“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金世宗在平定契丹起义,结束对南宋战争后,裁军归农。金朝裁军归农(),日本海盗不断骚扰中国东部沿海。东南沿海地区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武装走私和烧杀抢掠。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包括()、.《明会典》卷三十七《茶课》中载:“盖西边之藩篱:莫切于诸番,诸番之饮食,莫切于吾茶”,所以要“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就可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在明朝统治者看来,茶马贸易(),清廷在西北部和北部逐步推行绿营兵屯田、八旗屯田、流人屯田、民户屯田和人屯田,先后在传统牧区兴建了太仆寺牧场、上驷院牧场、八旗牧场、绿营牧场等一系列官牧场。屯牧政策推行()。这表明当时()—1930年上海洋货外埠转运占全国进口比重图。据此推论可知()全国进口总值按100%,康有为提出:“凡论古今人辟新知之功及恶言之过,先当考明其时,次当区别其地”“于其义理一项,则以今日所发明之实理为准而算之……其制度一项,则从现在比例最末之制度起算……进则记功,退则计过”“是非随时而易义”。在此,康有为旨在()“中体西用”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授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额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摘编自钊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材料二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室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额,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史海专家熊月之曾概括了本土想象对上的海看法:在经济层面,上海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在殖民层面,上海是“外国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在道德层面,“上海既是罪恶的渊薮,同时也是文明的渊薮”。——摘编自熊月之《历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论》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选择“本土想象”的某个层面或全部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可以对现有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质疑或提出新的观点;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中期以前,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由于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繁荣的根本。唐朝后期,南方大力兴修水利,围水造田,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晚唐五代时期,江南一代已经出现了圩田。南方粮食作物本以水稻为主,从唐代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水稻品种多样化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据首位。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粮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经济作物的生产。——摘编自赵黎君《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材料二北宋靖康年间,大量人口涌入南方,土地亩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宋王朝积极推广多种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实现了稻麦两熟制。北宋真宗一朝,积极改良稻种,特派使臣从福建地区征调占城稻种,分配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宋王朝还首开“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先河,承认土地的私有化形式,允许农户对土地进行公开买卖与兼并。大量的私田被开垦,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田种;圩田、沙田、架田等等。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两宋在兴修水利上也没有放松。北方以疏浚河道和淤田为主,南方则主要是圩田和海塘工程等;在方式上既有修复整治旧有河流渠道,又有修筑新堤堰塘扩大灌溉面积。两宋年间的徭役主要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农田水利建设。——摘编自王旎《宋朝的农业经营管理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唐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因素。20.(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材料一阿保机建国后,不少汉族农业人口流入,对流入汉民筑城以居之,“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瓷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契丹统治者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还开科取士。圣宗更是将以儒家政治学说为指导的《贞观政要》奉为圭臬。辽朝统治者效法汉人制定相关礼仪,逐渐将本民族特有之礼制与汉人礼制相结合,形成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礼仪制度。——摘编自李蕊怡《从辽朝内民族交融看“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二雍正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大一统”民族之,间就会充满矛盾,以致彼此诋毁,相互排斥,“北人诋南为岛夷,南人指北为索虏”。各民族只有在统一政权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统”意识。雍正认为“柔远之道,分疆与睦邻论,则睦邻为美。畏威与怀德较,则怀德为上”。雍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观念深有体悟,认为“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在雍正看来,清朝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一统”,海“隅日出之乡,普天率土之众,莫不知大一统之在我朝”。——摘编自宫岩、武雪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与清代国家治理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内民族交融的特点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案一、选择题1-5BBDCD6-10BACBA11-、非选择题17.(1)基础:均田制。原因:租庸调制与均田制日益脱节;租庸调制长期僵化;逃税避税现象严重。(2)背景: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变化: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征税时间固定;税收明目简化;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衡量权进一步上归朝廷。:观点一:上海的命运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缩影论述: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上海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起,英美法三国络绎来沪设立租界,不断扩张,严重侵害了中国主权;西方列强在此经商,传教,办学,不断扩展其殖民统治,上海逐渐成为了列强在华最大投资和掠夺基地,也成为中国民族资本集聚,人才荟萃的多功能经济中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之后中共中央政治机关一度设在这里,领导全国的政治斗争,日本两次发起侵沪战争,上海人民奋起反抗,上海成为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辜负了人民的期望,人们在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迎来新生。综上所述,上海的命运是中国近代被侵略被殖民的缩影,它在压迫中逆流勇进在烈火中淬炼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观点二:我赞成“上海是罪恶的源头,也是文明的摇篮”这一观点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一方面,列强在此设立租界,经商,传教,办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不断发展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窗口,较早的接触了先进的思想和文明,例如,1865年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6年民族资本家创立的发昌机器厂,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此成立,抗战时期的《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救亡的歌曲也产生自上海,这一系列的发展积极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激励着中华儿女的觉醒与抗争。综上所述,上海近代受侵略时间早,是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上海是近代工业发展的领军之地,上海是救亡图存的前沿阵地,上海是新思想不断涌现的光明之地,故而我认为上海既是罪恶的源头,也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摇篮。19.(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南方的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据首位;农作物种植出现专业化。(2)因素:劳动力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推广;政府政策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社会状况的变化。20.(1)特点:结构上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双向发展;方式上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兼有移民、战争等交往;内容上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意义: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促进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为元朝进行彻底的统一做铺垫;加快一些民族与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为元明清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主要内容:充分认识国家“大一统”是民族“大一统”的重要前提(或答两者关系均可);民族“大一统”方式多样,以相互交流学****为主;强调德政是维护和巩固民族“大一统”的重要保障。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精品901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778 KB
  • 时间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