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血液系统疾病.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血液系统疾病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血液系统疾病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和毕业实****两个阶段。系统学****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毕业实****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专业学科,本大纲参照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内科学》课程基本要求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七版而制订的。按大纲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结合诊断学时学****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麻醉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临床心理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5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12学时,见****40学时。四教材:陆再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Ⅱ正文第一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内科学的学****方法、诊断、进展,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二教学要求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以及学****要求与方法。三教学内容(一)概述(二)内科学的学****方法(三)内科学的诊断(四)内科学的进展1/11:..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懂得血液病的分类、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血液病的诊断方法。(二)熟悉血液病的治疗原则。(三)了解血细胞的生成、血液病的分类及新的诊疗技术等。三教学内容(一)概述1造血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血细胞的生成和发育。2血液病的分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凝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二)诊断方法1病史:现病史,营养史,既往史,特殊药物史,毒物接触史,职业史和家族史等。2体格检查:苍白、黄疸、出血、发热、骨痛、肝、脾与淋巴结大小、皮肤等。3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和有关出血凝血机制检查,血清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血清叶酸和VitB12水平,Coombs试验,酸溶血试验,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免疫电泳。血红蛋白电泳,骨髓检查,组织化学染色,淋巴结和骨髓活检,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查。4影像学检查:超声显像、电子计算机体层显像(CT)、磁共振显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脾、淋巴系统及骨显像扫描。(三)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2保持正常血液成分及其功能:补充造血所需营养、刺激造血、细胞因子、过继免疫、切脾、成分输血及抗生素的使用。3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化疗、放疗、诱导分化、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免疫抑制、抗凝及溶栓治疗。4造血干细胞移植。(四)进展1HLA研究,为疾病的诊断和移植提供了可能。2CD抗原的确定,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3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白血病相关融和基因的发现等。4MICM的综合诊断技术的开展,为白血病的分型提供进一步的可能。5骨髓移植技术的进展,为根治许多疾病提供了可能。6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的重大突破,如:全反式维甲酸及***剂的应用。7靶向治疗的发展:格列卫治疗CML,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8生物效应调控治疗:细胞因子的应用,如:G-CSF、GM-CSF、EPO、IL-11、IL-2、IFN等。2/11:..9基因治疗:细胞因子导入、肿瘤疫苗制备、***基因疗法、向靶组织转移癌基因等。第二章贫血概述一教学目的懂得贫血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步骤、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意义及治疗原则。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贫血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二)熟悉贫血的诊断步骤、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意义。(三)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治疗手段。三教学内容(一)介绍贫血的概念,指出影响血红蛋白值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妊娠、居住的海拔高度、吸烟等。(二)提出贫血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按形态学分类和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三)根据发病原理分别讲述贫血时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四)讲解贫血的诊断步骤,包括病史采集(饮食与胃肠情况,理化因素接触史,慢性失血和其它肝肾疾病史,突出与贫血有关的家族史),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尤应注意与造血系统有关的体征,如皮肤粘膜、淋巴结、肝脾等)以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等)。应着重讲述常用的血常规和血涂片检查的意义。综合上述资料首先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病因、类型、然后作出诊断。(五)应强调按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原则。第三章缺铁性贫血一教学目的懂得正常人的铁代谢,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及实验室特征、防治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易感人群,临床及实验室特征,防治方法。(二)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三)了解正常人的铁代谢。三教学内容(一)简介正常人体内铁的代谢,包括铁的来源、吸收、分布、贮存、再利用和排泄。(二)阐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铁摄入不足和需求增加,铁吸收障碍以及铁丢失过多。(三)讲解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缺铁状态及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表现,典型的临床特征以及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四)介绍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骨髓象,骨髓细胞内铁和外铁染色等。3/11:..(五)讲解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首先是诊断依据,关键是病因诊断;缺铁性贫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如慢性病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六)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首先强调病因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铁剂治疗。重点介绍口服铁剂的种类、用量、方法及注意事项。说明注射铁剂的应用指征、种类、用量和副作用等。(七)强调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性。加强卫生宣传,做好妇幼保健和积极防治原发病的工作。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教学目的懂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主要治疗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二)熟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三)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三教学内容(一)简介本病的特点、本质和发病情况。(二)介绍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分类。(三)阐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的发病机制,介绍干细胞学说及微环境学说,免疫在发病学上的地位及遗传易感性。(四)讲解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分述重型和轻型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五)介绍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象,骨髓活检,干细胞培养,染色体,CD55,CD59,腹部超声检查等。(六)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非白血性白血病及其他伴有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脾功能亢进,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七)治疗包括支持疗法(输血、抗感染、止血和造血细胞因子的合理应用)和特异性治疗(免疫抑制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雄性激素的应用的适应证和副作用。(八)了解本病的预后及预防知识,强调合理用药及作好劳动保护。第六章溶血性贫血一教学目的懂得溶血性贫血这组疾病分类、共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二)熟悉溶血性贫血的分类。(三)了解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三教学内容(一)介绍溶血性贫血的概念。4/11:..(二)溶血性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类。(三)介绍正常和溶血时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和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的不同。(四)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并介绍常见合并症。(五)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首先确定是否为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加和代偿增生的证据),然后进一步确定属于哪一种溶血性贫血,如红细胞形态观察,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CD55、CD59检测,抗人球蛋白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及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六)讲解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介绍鉴别诊断,注意与其他类型贫血、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和败血症鉴别。(七)溶血性贫血的防治,包括病因防治,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脾切除术,输血(必要时),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第九章白血病一教学目的懂得白血病分类与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和进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分类与分型、临床表现。(二)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三)了解本病治疗原则和进展。三教学内容分以下三节介绍第一节概述(一)分类分类的目的,根据自然病程、病理、细胞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二)发病情况发病率,常见类型的发病情况。(三)病因与发病原理各种病因,外因与内因关系,目前的认识。(四)病理白血病细胞在造血系统增殖及对其他器官组织的浸润,感染及出血的改变。第二节急性白血病(一)分型FAB分型和MICM诊断。(二)临床表现发病与感染、出血、贫血及浸润的临床表现。(三)实验室检查血象及骨髓象的特点,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四)诊断和鉴别诊断5/11:..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进行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血象,骨髓,细胞形态学等与再障、MDS等进行鉴别诊断。(五)治疗1支持疗法。2化学疗法:化疗原则。急淋、急非淋在诱导缓解、缓解后治疗的主要药物和方案;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3分化诱导剂治疗。4中医中药治疗。5免疫治疗。6造血干细胞移植。(六)疗效标准缓解、长期生存、治愈、难治与复发的概念。(七)预后自然病程,化疗可以使病情缓解甚至治愈,造血干细胞移植使长期无病生存率进一步提高。第三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第四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临床表现慢粒与慢淋的特点,慢粒的临床过程。(二)实验室检查慢粒与慢淋在血象与骨髓象上的特点。(三)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组织化学、细胞表面标记、染色体检查及融合基因在诊断上的意义。(四)治疗1化学治疗:慢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常用药物。2靶向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格列卫)。3生物制剂:干扰素。4造血干细胞移植。5其他:放疗、脾切除的指征。6中医中药,青黛及靛玉红的疗效。(五)预后自然病程,治疗可使病情缓解,但慢髓最终都将急变,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根治性治疗。第十章淋巴瘤一教学目的懂得淋巴瘤的分类、分型、分期和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淋巴瘤的治疗原则。6/11:..(二)熟悉淋巴瘤的分类、分型、分期和临床特征。(三)了解淋巴瘤的病理改变、病因及疾病的发病史。三教学内容(一)淋巴瘤的定义,发病率。(二)病因及发病机制:重点是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三)病理和分类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介绍该两类淋巴瘤的分型及其主要病理变化。(四)临床表现1阐明两类淋巴瘤临床表现的共同之处。2叙述两类淋巴瘤临床表现的特点。3简述淋巴瘤侵犯各系统或器官时的特殊临床表现。(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象、骨髓象、化验检查(血沉、乳酸脱氢酶等)、淋巴结病理:里-斯(Reed-Sternberg)细胞形态特征、免疫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CT、MRI、PET。(六)诊断和鉴别诊断1确定诊断:淋巴结病理为主要诊断依据。2确定分型:3确定分期:4鉴别诊断:要与引起淋巴结肿大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其他疾病,如HL与NHL鉴别、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结节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及非典型细胞疾病等相鉴别。(七)治疗1以化疗为主的化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淋巴瘤的基本治疗策略。放射治疗:大剂量照射的适应证和方法。化学疗法:适应证、常用的方案、药物及毒副作用,常用方案:如MOPP、ABVD、CHOP等。2造血干细胞移植。3生物治疗。4手术治疗。(八)预后。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概述一教学目的懂得正常的出血和凝血机理,出血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和诊断步骤及其防治。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正常的出血和凝血机理。(二)熟悉分类、诊断步骤。(三)了解治疗原则。三教学内容7/11:..(一)概述:简单介绍出血性疾病的定义。(二)复****正常出血和凝血机理:1出血的三个主要因素:血管因素,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凝血功能。2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与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凝血途径。3纤溶过程在凝血平衡中的意义。(三)概述疾病分类:1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2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3凝血功能障碍。4抗凝或纤溶过度。5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四)实验室检查(五)出血性疾病的诊断1临床诊断步骤,着重注意病史和临床症状,尤其是家族史,药物与毒物接触史。2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项目: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DP、D二聚体等的临床意义。3判断是否属于出血性疾病,依据实验室检查鉴别系何种出血性疾病,并寻找其可能的原因。(六)防治1消除病因和预防出血。2介绍常用止血药,有关维生素K,糖皮质激素,成分输血及凝血因子的补充等。3中医治疗。第十七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一教学目的懂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二)熟悉临床特点。(三)了解发病机制。三教学内容(一)概述:指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本节只讲ITP,介绍定义和发病情况。(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简述自体免疫(抗血小板抗体),脾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阻留血小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生成减少,毛细血管损伤在发病中的作用。(三)临床表现:急性型和慢性型的临床特点,相互关系和病理。(四)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出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束臂试验,骨髓象(重点了解巨核细胞数、类型及比例),血小板功能;血小板抗体。(五)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2鉴别诊断: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疾病引起的8/1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六)治疗1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用法和剂量,长春新碱,环磷酰***,硫唑嘌呤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抗D血清输注。2脾切除术的适应证,术前、术中和术后注意的事项。3中医治疗。第十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教学目的懂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二)熟悉临床表现。(三)了解本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三教学内容(一)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几乎各科各系统疾病均可以引起。(二)叙述临床表现1出血症状。2微循环障碍表现。(三)诊断:1病史(原发病)。2出血倾向及休克。3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纤溶亢进的检查,如3P试验、FDP测定、D-二聚体测定等。(四)治疗1治疗原发病。2肝素疗法及低分子右旋糖酐。3输新鲜血。4抗纤溶治疗(晚期)。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执行。二组织内容:教案和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教学方法:9/1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见内科学见****大纲。:课堂答疑等。四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100%。Ⅳ教学时数分配表讲课内容教学手段时数见****内容时数类型绪论①集中介绍见****的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自学0②请护士长介绍病房工作环境;4验证型③熟悉所管病人病情呼吸系统疾病带教老师给学生讲解询问病史、书写病历、224验证型开医嘱及填写各种申请单总论同学自己询问病史,准备书写住院病历及课堂讲授14验证型小讲座肺部感染性疾病看全身体格检查录像及在病人身上进行体课堂讲授24验证型格检查肺结核同学对所管病人进行全身体检及典型病例课堂讲授34验证型示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课堂讲授3同学书写住院病历及各种病程记录4验证型支气管哮喘同学书写住院病历及各种病程记录及小讲课堂讲授24验证型座肺血栓栓塞症课堂讲授2同学书写住院病历及各种病程记录4验证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课堂讲授2带教老师给见****同学进行典型病例示教4验证型胸腔积液带教老师对同学书写病历及见****中存在问课堂讲授14验证型题进行总结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课堂讲授3呼吸衰竭课堂讲授3循环系统疾病24总论、心力衰竭课堂讲授4心律失常课堂讲授4高血压课堂讲授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课堂讲授4心脏瓣膜病课堂讲授3感染性心内膜炎课堂讲授2心肌疾病课堂讲授2心包疾病课堂讲授1消化系统疾病22总论课堂讲授1胃炎课堂讲授110/11:..消化性溃疡课堂讲授4胃癌课堂讲授2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课堂讲授2炎症性肠病课堂讲授2肝硬化课堂讲授4原发性肝癌课堂讲授2肝性脑病课堂讲授2上消化道出血课堂讲授2泌尿系统疾病14总论课堂讲授2肾小球病概述及肾小球肾炎课堂讲授2肾病综合征课堂讲授4尿路感染课堂讲授2急性肾衰竭课堂讲授2慢性肾衰竭课堂讲授2血液系统疾病14总论课堂讲授1贫血概述课堂讲授1缺铁性贫血课堂讲授2再生障碍性贫血课堂讲授1溶血性贫血课堂讲授1白血病课堂讲授3淋巴瘤课堂讲授2出血性疾病概述课堂讲授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堂讲授1(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堂讲授1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12总论课堂讲授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课堂讲授3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皮质课堂讲授1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课堂讲授6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4总论、类风湿关节炎课堂讲授2系统性红斑狼疮课堂讲授2合计1124011/11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血液系统疾病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12 MB
  • 时间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