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分之三线差法--保险系数较高的高考志愿填报计算方法.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八分之三线差法--保险系数较高的高考志愿填报计算方法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分之三线差法--保险系数较高的高考志愿填报计算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线差法基本概念录取分数从院校录取的角度,录取分数一般分为最低录取分数、最高录取分数、平均录取分数。最低录取分是指院校某年度录取的考生中成绩最低的那名考生的高考分数。最高录取分是指院校某年度录取的考生中成绩最高的那名考生的高考分数。平均录取分是指院校某年度录取的所有考生的平均高考分数。录取区间(全称录取分数区间)是指院校某年度最高录取分数与最低录取分数之差。3/8分(读作“三八分”)将录取区间等分为8等份,自下而上第三等份相应的点位所对应的分数即叫3/8分。如图1,某院校最高录取分数=680分,最低录取分数=600分,则录取区间=80分。显见3/8分=630分。图1控制分数线是高考录取的“生死线”,按录取批次分别确定。如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等等。只有高考成绩达到或超过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被该批次的院校挑选,低于这个分数的考生一般来说当年就与该录取批次的院校无缘了。线差线差是我们在分析院校录取情况时所引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实际分数与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线差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尤其是对不同年度的录取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例:辽宁某考生2003年以650分录入北京大学,他的线差是650-523=127分。2002年辽宁某考生(文史类)也是以650分录入北京大学,他的线差是650-532=118分(辽宁省2003年取消了文理分类,一本控制分数线为523分,2002年文史类一本控制分数线为532分)。显而易见,虽然这两个考生都是650分考入北大,但由于不在同一年度,其同一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录取线差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可以认为,无论是否在同一年度,录取线差高的考生要比录取线差低的考生位置靠前;我们同样也可以认为,录取线差高的院校要比平均录取线差低的院校生源质量高。:..线差;根据各院校平均录取分数计算的线差叫做平均录取分数线差。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选取其他的分数计算相应的线差,“3/8线差”就是其中的一种。线差根据3/8分计算的线差叫3/8线差。如图1,3/8线差=110分。加权3/8线差加权3/8线差是运用合理的加权办法,将同一院校不同年度的3/8线差进行加权计算所得出的加权平均值。上线人数及上线率上线人数是指某一考生群体达到某一分数线的人数。上线率是指某一考生群体中上线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上线率是比较学校(班级)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上线率高的学校(班级)教学质量高,反之则低。考生所在中学历年的上线人数及上线率更是考生确定自己所处层次及在全省考生群体中位置的重要依据。录取人数及录取率录取人数是指某一考生群体被某一批次院校实际录取的人数。录取率是指某一考生群体中某一批次录取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同一群体同一批次录取率与上线率之差是考察其志愿填报情况的重要依据。志愿填报好了,可以使录取率接近或等于上线率。简言之,就是能使上线的考生“个保个”地被录取。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志愿填报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一愿上线录取率一愿上线录取率是院校实际录取人数与第一志愿上线人数的比值。它是我们分析院校录取情况时将要经常用到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一愿上线录取率=实际录取人数÷一愿上线人数×100%(约定:当一愿上线人数为0时,按1计算)计算一愿上线录取率的目的在于考察以第一志愿报考某院校而且达到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比实际录取人数(或招生计划)究竟是多还是少(一愿上线录取率小于100%为多,反之为少),它是衡量和比较院校报考热度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是考察和比较院校竞争强度、决定志愿取舍的重要指标。值得提请注意的是,“一愿上线录取率”是相对于“一志愿上线人数”,而不是相对于“一志愿报考总人数”而言的,千万不要弄混。它所表示的意义就是当你以第一志愿报考这所院校并达到该录取批次控制分数线后,被录取的概率有多大。显然,院校往年的一愿上线录取率越高,考生报考它时录取概率就会越大。加权一愿上线录取率加权一愿上线录取率是运用合理的加权办法,将同一院校不同年度的一愿上线录取率进行加权计算所得出的加权平均值。一愿上线率一愿上线率是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与院校实际录取人数的比值。它是一愿上线录取率的倒数。它的作用与一愿上线录取率相同,只是表示形式不同而已。一愿上线率=一愿上线人数÷实际录取人数×100%一志愿率一志愿率是指在院校实际录取人数中,第一志愿人数所占的比例。当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一愿上线人数时,它与一愿上线率表示的意义相同。一志愿率=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实际录取人数×100%什么是3/8线差法3/8线差法是以3/8线差为主要分析指标,结合一愿上线录取率等指标,对招生院校历年录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其未来年度录取线差、考生报考热度进行估测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图1线差法的基本原理3/8线差(用△T表示)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T=(最高录取分数-最低录取分数)×3/8+最低录取分数-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下面对这个公式的基本思路解释如下:图1,假设某一本院校某年度在某省招生录取数据是:最低录取分数“T(min)”600分、最高录取分数“T(max)”680分、一本控制分数线“T(k)”520分。我们将该院校录取分数区间均分为8等分,把自下而上第三等分的点位(即图中的“T(3/8)”处)作为比较点位。根据这个约定,无论是哪所院校,无论最低录取分数(或平均录取分数)是多少,无论录取分数的区间是多大,我们都以该校录取分数区间的3/8处作为分析比较的基本点位。这就解决了在同一年度内各院校录取数据不可比的问题。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有了统一的口径:比如说甲院校录取分数比乙院校高,是指甲院校录取区间3/8点位的分数比乙院校高,而不是指最低录取分数或平均录取分数等其它指标。从图中可以看出,本例中该校3/8点位的分数“T(3/8)”是630分。是不是将所有院校的“T(3/8)”都计算出来就可以比较院校的录取分数高低了?刚才已经提到,对于同一年度录取数据可以这么比,但对于不同年度的录取数据则不能这样简单比较,因为各年度同一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不一样。为解决这个各年度录取数据不可比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到前面已经介绍过的一个重要概念——“线差”。具体的说,就是将3/8点位的分数“T(3/8)”与同年的控制分数线“T(k)”比较,看差值是多少(即图中的“△T”,本例的△T=110分)。这样一来,无论何年度、无论何院校、无论录取数据如何,我们都可以用“3/8线差”这个指标去度量、去比较、去分析了。至此,大家可能会对3/8这个点位的意义感觉模糊。我们可以这样直观的去理解:即要想比较有把握地被某高校录取,考生的分数应该达到该校录取分数区间自下而上3/8的位置。就一般情况而言,这个点位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它是通过大量统计分析找到的一个黄金点位。若低于这个点位,录取概率会大大降低;若高于这个点位,可能要浪费一些分数。[B]3/8分的理论依据大家可能还会问,选取3/8这个点位的依据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选1/8、2/8或其他别的点位,非得选取这个位置不可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每所高校在整个录取区间的各个分数段的录取人数分布是不均匀、也各不相同的,但我们为了分析的方便,可以假定它是呈标准正态分布的。在这个假定下,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规律,在整个录取分数区间的8个等分小区间录取人数的分布率就应该符合图2::..第二,根据以上假定下的分布规律,很显然,选取3/8这个点位,可以这样来描述:如果总共录取了100人,而我恰以3/8这个点位的分数被录取的话,那么,分数比我高的考生约有75人,分数比我低的考生约有25人。这是不是达到了既可以以较低的分数被录取,又可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保险空间的效果。我们研究志愿填报方法的目的不也正在于此吗?[/B]第三,最低录取分数也好,平均录取分数也好,都不能反映整个录取分数区间的大小特征,而3/8的点位分数却具有这方面的功能,或者说隐含着录取区间大小的特征。因此,单从填报志愿的角度出发,用它来表征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无疑是更科学、更客观的,对于录取区间较大的院校尤其如此。例:甲、乙两校的平均录取分数都是540分,甲校最低录取分500分、最高录取分580分,乙校最低录取分530分、最高录取分550分。则计算得知,甲校3/8点位分为530分、乙校3/。大家可以从上例的计算结果中显见:对于甲校来说,把530分作为填报志愿的依据是不是更科学一些?若从填报志愿的基本目的出发予以考察,甲乙两校相比较,说乙校的录取分数比甲校高是不是也更符合实际情况?分的普遍意义虽然3/8线差法是建立在录取人数在录取区间呈标准正态分布的假定上的,但无论实际分布如何,它都能为我们填报志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就考生在录取区间的分布而言,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形(如图4-3):标准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低偏态分布(录取区间低分区人数偏多)、高偏态分布(录取区间高分区人数偏多)。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3/8)与整个分布曲线和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S)之比,就是3/8点位以下录取考生与录取总数之比。若实际分布不同,这个比值也会不同。从图中显见,当实际分布为正态分布时,S3/8/S=25%;为均匀分布时S3/8/S=3/8=%>25%;为低偏态分布时S3/8/S>25%;为高偏态分布时S3/8/S<25%。单从填报志愿的角度出发,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能不能被录取,只要S3/8/S不是太小就可以。所以除了高偏态分布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并要视情在3/8线差的基础上修正一个合适的数值外(在图中实际上就是将点位向右移动一定的距离),其他情况都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图4-3线差法的运用下面以南京大学2002年前在辽宁省理工类招生录取数据为例进行演示,使大家加深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南京大学理工类在辽宁省招生录取数据如表1:表1注:因为辽宁省《普通高考指南》中只列了最高分数段和最低分数段,未列最高分和最低分,所以在计算时一律将最高分数加5分后作为最高分,最低分取最低分数段数值。(1)计算单个年度的“3/8线差”△T(1998)=(最高录取分数-最低录取分数)×3/8+最低录取分数-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655-590)×3/8+590-548=66△T(1999)=(645-590)×3/8+590-525=86△T(2000)=(635-590)×3/8+590-515=92:..T(2001)=(655-610)×3/8+610-529=98△T(2002)=(685-610)×3/8+610-528=110(2)计算历年的“加权3/8线差”首先,应确定各年度的权重。为了便于计算,又能客观体现各年度录取数据的重要程度,各年度的权重可以这样赋值:,(即各年度自近而远依次减半,最早的两个年度权重相等)。据此,计算历年的加权3/8线差如下:△T(1999-1998)=×△T(1999)+×△T(1998)=×86+×66=76△T(2000-1998)=×△T(2000)+×△T(1999-1998)=×92+×76=84△T(2001-1998)=×△T(2001)+×△T(2000-1998)=×98+×84=91△T(2002-1998)=×△T(2002)+×△T(2001-1998)=×110+×91=: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填报高考志愿的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历年的“加权3/8线差”作为当年的重要参考指标。比如2000年报考时可以用“△T(1999-1998)=76分”作参考,也就是说,根据前两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0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线76分(即515+76=591分)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南京大学录取。事实上,2000年南京大学理工类在辽宁省的录取最低分段为590分。同理,根据前三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1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线84分(即529+84=613分)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南京大学录取,事实上,2001年南京大学理工类在辽宁省的录取最低分段为610分;根据前四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2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线91分(即528+91=619分)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南京大学录取,事实上,2002年南京大学理工类在辽宁省的录取最低分段为610分;根据前五年的录取情况看,如果你2003年的高考分数能高于控制分数:..(即523+=)以上时,就应有希望被南京大学录取,事实上,到本文草就时,笔者尚未见到2003年南京大学在辽宁省的录取最低分段资料,但其100%调档分数线已经公布,为622分。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把历年“加权3/8线差”指标作为当年填报志愿时定量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可行的。线差法的主要特点科学实用、简单易学、通用性广、可操作性强

八分之三线差法--保险系数较高的高考志愿填报计算方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03 MB
  • 时间2024-04-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