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工作行政》课程大纲.pdf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社会工作行政》课程大纲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行政》课程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课程代码:01182024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4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使学生了解社会行政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社会行政的执行过程,掌握社会福利机构的行政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中观和宏观层面上介入社会服务的能力。本课程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必修课,是在《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个案社会工作》、《团队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一门课程。(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课堂方面:考虑到本课程旨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重视结合本土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行政程序及技术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2、教学辅助方面:教学课件以PPT为载体,并组织学生进入南京当地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对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分小组进行口头报告会。3、作业方面: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的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能了解并从事中国非赢利组织的管理工作,因此作业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以读书笔记形式完成;第二部分是观察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个本土社会服务机构进行3-5次探访,并按要求完成一篇调查报告。4、考试要求:平时成绩占30%,其中,考勤与学****态度10%,课堂讨论和作业20%;期末考试占70%。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校和学生的定位,以及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主要想达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掌握的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能了解并从事中国非赢利组织的管理工作;2、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全国、本省及南京当地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3、要求学生了解行政程序及技术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等。(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专业知识明辨是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掌握社工管理以及社工机构的行政管理能力;3、提高学生考研意识及能力;4、通过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等。:..1、素质目标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价值观,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和僵化的思维模式;2、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具备理性思维、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3、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4、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等。三、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社会工作行政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定义,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发展历史,理解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社会工作行行政的实施程序。教学内容:一、行政、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福利行政的含义;二、社会工作行政与公共行政的比较;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管理的比较;三、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四、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学时:4第二章社会行政的层次、内容与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行政的层次,宏观、微观社会行政的特性及二者关系;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任务、过程、职责;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教学内容:一、社会工作行政的任务、过程、职责;二、社会行政的层次,宏观、微观社会行政的特性及二者关系;三、社会工作行政的任务、过程、职责;四、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学时:4第三章社会行政的体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行政体制的概念、建构原则、基本架构、影响因素;英、美、瑞典、东亚、欧洲大陆的社会行政体制类型及比较;中国的社会行政体制发展及改革思路。教学内容:一、社会行政体制的概念、建构原则、基本架构;二、英、美、瑞典、东亚、欧洲大陆的社会行政体制类型及比较;三、中国的社会行政体制发展及改革思路;学时:4第四章社会服务机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组织的涵义、基本特征、类型;非营利组织的涵义、基本特征、职能、类型;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性质及其组织特征、结构特征、目标特征;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我国不同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的比较。:..一、组织的涵义、基本特征、类型;二、非营利组织的涵义、基本特征、职能、类型;三、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性质、类型;四、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特征、结构特征、目标特;五、我国不同体制下的社会服务机构的比较学时:4第五章社会服务计划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理解计划的意义、架构,理性计划模型的优、缺点;掌握计划管理模式的SMART原则、SWOT分析、MBO理论;决策的含义、作用、程序、方法;社会服务计划的程序、方法及影响因素;社会服务计划的文本架构。教学内容:一、计划的意义、架构;二、理性计划模型的优、缺点;三、计划管理模式的SMART原则、SWOT分析、MBO理论;四、决策的含义、作用、程序、方法;五、社会服务计划的程序、方法及影响因素;六、社会服务计划的文本架构。学时:6第六章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组织理论、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掌握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分析框架;理解领导的意义与本质、领导理论、领导技巧、领导的影响力;理解有效沟通的含义、标准,沟通的过程、类型、方法;理解协调的内容、方法;理解行政控制的含义和意义、过程、类型;掌握冲突的类型、原因、管理策略。教学内容:一、组织理论、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分析框架;三、领导的意义与本质、领导理论、领导技巧、领导的影响力;四、有效沟通的含义、标准;五、沟通的过程、类型、方法;六、协调的内容、方法;七、行政控制的含义和意义、过程、类型;八、冲突的类型、原因、管理策略。学时:6第七章人力资源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理论,社会服务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机构的人员聘用计划、员工任用程序、员工培训及发展;理解员工的激励因素、耗尽的原因及应对方式;员工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督导的含义及功能、形式、方法、评估,志愿者的管理与督导。教学内容: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理论;:..三、机构的人员聘用计划、员工任用程序、员工培训及发展;四、员工的激励因素;耗尽的原因及应对方式;五、员工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六、督导的含义及功能、形式、方法、评估;七、志愿者的管理与督导。学时:4第八章财务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与资金募集方式;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的运用原则、项目预算及报账制度、资金的运营原则及方式;财务审计的概念、作用、原则与方法。教学内容: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费来源与资金募集方式;二、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的运用原则、项目预算及报账制度;三、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的运营原则及方式;四、财务审计的概念、作用;五、财务审计的原则与方法;学时:4第九章社会服务项目的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内容、意义;掌握项目管理的策划和设计、实施与管理、控制、监测与评估;掌握个案管理定义、内容、作用,了解其影响因素、实施模式、主要实践技能。教学内容:一、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内容、意义;二、项目管理的策划和设计、项目实施与管理;三、项目控制、监测与评估;四、个案管理定义、内容、作用、影响因素;五、个案管理的实施模式、主要实践技能;学时:4第十章社会服务的评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评估的发展、理论及意义;掌握社会服务评估的组织过程、模式。教学内容:一、社会服务评估的发展、理论及意义;二、社会服务评估的含义、类型;三、社会服务评估的组织过程、模式;四、社会服务的组织的评估;五、社会服务的方案实施评估;学时:4:..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与能力建设方法;社会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资本。教学内容:一、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与能力建设;二、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方法;三、管理主义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四、社会服务机构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资本;学时:2第十二章中国社会行政的实践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关行政的历史及其背景;计划经济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行政体制,了解中国社会行政的发展前景。教学内容:一、中国社会关行政的历史及其背景;二、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行政体制;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行政体制;四、中国社会行政的发展前景;学时:2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本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和适应学生的专业及其就业需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感觉到该课程比较实用,进而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考虑到本课程旨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重视结合本土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案例讨论,使学生了解行政程序及技术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2、教学课件以PPT为载体,并组织学生进入南京当地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对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分小组进行口头报告会。3、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的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理论,能了解并从事中国非赢利组织的管理工作,因此作业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以读书笔记形式完成;第二部分是观察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个本土社会服务机构进行3-5次探访,并按要求完成一篇调查报告。4、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视听资料、读书笔记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兴趣。案例教学紧密结合现实社会和学生各专业知识特点,促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讨论能够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回应困惑,发挥学生学****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读书笔记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所学法学知识,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古今中外学术专著,一是促使学生去读书学****培养读书兴趣;二是促使学生紧跟本课程学****进度学点知识;三是通过读好书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想甚至改变或优化学生人生规划。(二)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体系。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思想深度、价值判断及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为主要指标体系。以学生和社会为主体,以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欢迎程度和社会对学生的欢迎程度作为重要参照系数。:..推行学分制更是如此。要避免如下不良倾向:()不要简单地以学生考分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打消教师尤其年轻教师顾虑。因为,考试成绩取决于学生素质、试卷质量、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评价教师好坏关键在于平时学生对老师上课的评价以及学校督导、其他老师对教师听课的评价。在大学里,衡量大学好坏、衡量教师好坏,学生考试成绩不是主要因素,甚至起不了作用。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对学生考分严格点,是好事情。(2)不要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固然要考虑正态分布,否则会涉及试卷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风等多种因素。但要因课程因教师而异,比如考查课、公共课、某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等。还要看有些老师命题试卷考试目的和要求等。在统一教学规范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张扬和课程的特殊性要求。(3)不要因学分制而可能带来的“拉分”不良倾向,这会助长不良学风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推行学分制既要考虑试卷命题合理,适当考虑学生的分数比例及分数绩点要求;也要加强对学生严格要求,实行淘汰制。虽然这会在一定阶段加剧学校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复杂性,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学校学风和教风改进,以及学校的良性发展。2、教学评价的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等。上述方式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但也有值得改进之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教。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不要仅仅考虑从所谓“好学生”中选取教学信息员。如前所述,学****成绩好坏不能简单衡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因而,这类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标准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应当从男女生不同比例、所谓学****成绩好坏的不同比例的学生中抽取教学信息员进行评教。二是尽管院系也组织学生对教师评教,但毕竟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而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不定期地到学生中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三是建议学校教务处在网站专门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地评价教学。四是建议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定期随机调查,反馈他们在大学期间所上课程的好坏。(2)教师同行评教和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从目前来看,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师同行评教多流于形式。要么存在专业差异,要么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从而影响评教效果。同样,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固然有其好处,但也因年龄差异、专业知识差异等因素而影响评教效果。因此,一是不要过分注重这些方式;二是建议尽可能在全校组织相同或相似专业的老师进行评教;三是建议组织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院系领导不定期地进行听课评教;四是建议凡是到学校交流访问的客人中,只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就随机组织他们到相关专业老师中听课。这是学校掌握教师教学动态的一种途径探索。(3)社会评价。一是教师所上该门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教学科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二是用人单位等社会各界对毕业学生评价所涉及的大学期间授课内容。(三)教材选编1、教材选用:[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行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主要教学参考书:[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张曙编著:《社会工作行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3]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张世信、周帆主编:《行政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庄勇:《社会工作管理学概论》.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本课程开发了相应的教案、课件,以作教学需要。本人计划申请精品课程建设,条件成熟时,适时编写相应的教材和案例汇编。笔者认为,编写相应课程的教材应是每位高校老师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是任课教师教学与科研总结的一次展示机会,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条件成熟时,开设网络视频精品课程,供学生和社会各界使用。五、其它说明本课程作为社会工作应用型专业课程,需要大量案例支撑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收集了许多案例。鉴于社会的变动性,本课程将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以适应社会需要。

《社会工作行政》课程大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620 KB
  • 时间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