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资科目二简答题汇总.pdf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教资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资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5)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③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4)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1)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学校教育。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1)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5)培养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具有重大意义:第一,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第二,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第三,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综合作用:(1)劳动技术教育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2)劳动技术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使其智力得到发展。(3)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增强体质。。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指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代表人物是杜威。其主要特点是:①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②强调儿童的主动性,重视儿童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主要观点包括:(1)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主要观点包括:主张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主张分科教学。。(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1)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2)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2)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3)理论和实践统一。(4)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5)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1)改善学生的学****方式;(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3)评价内容综合化;(4)评价标准分层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1)研究性学****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领域;(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为特征的学****领域;(4)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领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4)教育性,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1)激发学****动机。(2)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知识的多少与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二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为智力发展提供可能性,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具备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的能力,才能去进行分析、判断、抽象、推理等活动。因此,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智力是无法发展的。(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人从生下来开始,遗传智力就成为掌握知识的必备条件,且个体智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个体具备经过进一步发展的智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条件。此外,个体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也依赖于个体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由此可知,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在教学中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只重视知识传授或者只重视发展智力这两种偏向,真正实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内部转化。。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加强学****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修养。。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使用该教学方法的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4)要组织学生听讲;。(1)课程性质和特点;(2)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3)学生的年龄特征;(4)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5)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④不利于因材施教;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1)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2)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3)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4)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4)作业反馈清晰、及时。。(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3)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4)注意的转移是指主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的自觉性。①要经常进行学****目的性教育;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活动。。(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①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性、新异性和刺激物的运动变化。②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个人需要、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兴趣、个体的知识经验、期待等。。(1)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特性。(2)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特性。(3)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4)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惯。(4)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1)强度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清晰地感知。(2)差异律;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3)活动律;我们知道,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4)组合律;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1)学****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1)时间很短:5秒到1分钟。(2)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平均值为7。(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4)操作性强: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有时也称工作记忆。也就是说,这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对该事物进行操作。:..5)易受干扰。(6)复述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2)记忆的有意性加强;(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1)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于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在学****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3)动机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4)提取失败说: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5)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经常复****2)合理分配时间;(3)分散复****与集中复****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7)复****内容的数量要适当,数量不宜过多;(8)适当过度学****过度学****50%。。(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方法,防止遗忘。(1)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全面细致地思考和分析问题。(2)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3)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4)思维的批判性;指根据客观标准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5)思维的灵活性;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应对变化。(6)思维的敏捷性;能单刀直入地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7)思维的逻辑性;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1)问题情境。(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的机会。(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惯。(或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1)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1)学生的学****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2)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学生的学****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5)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激发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1)小步子:教材上的知识项目应该是许多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下一步与上一步间的难度、深度差异不应太大,要方便学生顺利地学****2)积极反应: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3)自定步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的进度,而不必要求每个学生同时同步学****同一知识项目。(4)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出反馈信息,进行强化。(5)低错误率:将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反应。。(1)有意义学****的实质:有意义学****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2)有意义学****的条件:①学****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的心向;③学****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3)理解知识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历程。。建构主义的学****观:(1)学****的主动建构性;(2)学****的社会互动性;(3)学****的情境性。。(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4)态度。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5)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学****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的内部动力。学****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学****需要和学****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的动机系统。学****动机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强烈的学****动机时,这种学****动机能够唤醒学生学****的情绪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行为。(2)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学生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使自己的学****行为指向这一目标。(3)维持功能。学****动机能够使学生在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仍坚持不懈,直到达到学****目的。:..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学****动机与学****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1)在中等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2)安全需要:寻求依赖和保护,避免危险与灾难,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4)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5)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6)审美需要:对美、秩序和平衡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心理需要。。(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资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