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30分),它含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该种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答案】D【分析】蓝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详解】A、颤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蓝细菌不是植物细胞,B错误;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D、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D。,正确的是()+引起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RNA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合成的场所及方式都不相同【答案】B【分析】生物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等有关,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几丁质除外),核酸的多样性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A错误;B、人体内Na+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而钠离子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关,因而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会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B正确;C、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蛋白属于转运蛋白,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C错误;D、DNA、RNA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合成的场所及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ERMES蛋白复合体中含有一个SMP结构域,缺失SMP结构域的ERMES蛋白复合体不能正确地定位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上。在酵母菌细胞中,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的脂质转运也依赖ERMES蛋白复合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脂质转运属于依赖ERMES蛋白的主动运输【答案】B:..【分析】1、内质网是细胞内范围最广的细胞器,向内与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2、。3、内质网产生的囊泡运输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运输。【详解】A、葡萄糖不会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A错误;B、由“缺失SMP结构域的ERMES蛋白复合体不能正确地定位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上”可知,SMP结构域参与相关蛋白在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上的正确定位,B正确;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酵母菌中,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的脂质转运依赖ERMES蛋白,但不一定是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正确的是(),,、协助扩散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往往伴随载体蛋白的磷酸化【答案】D【分析】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2、在载体蛋白这种酶的作用下,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脱离下来与载体蛋白结合,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这就是载体蛋白的磷酸化。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详解】A、某物质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可能是胞吞,也可能是主动运输,A错误;B、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缺氧环境中,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B错误C、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D、无机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时,需要载体且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往往伴随载体蛋白的磷酸化,D正确。故选D。,可以催化某些RNA的切割和连接,其活性部位是富含嘌呤的一段核苷酸链,下列关于该酶的叙述错误的是(),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与破坏【答案】C【分析】1、核酸的功能:①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①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详解】A、L19RNA的核酶可以催化某些RNA的切割和连接,则该酶要与其底物RNA相结合。其活性部位是富含嘌呤的一段核苷酸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那么与L19RNA核酶结合的底物RNA中应富含嘧啶,A正确;B、L19RNA是一段有酶活性的RNA,其催化的底物为RNA。酶与底物结合才可催化底物发生反应,L19RNA与其底物之间的碱基能互补配对才能结合,所以L19RNA核酶作用的专一性是通过酶与底物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B正确;C、L19RNA核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核糖、磷酸,C错误;D、L19RNA核酶催化RNA的切割是打断磷酸二酯键,L19RNA核酶催化RNA连接是形成磷酸二酯键,D正确;故选C。,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答案】B【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说明细胞质基质内H+转运至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液泡中H+浓度高,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A错误;B、玉米根部短时间水淹,根部氧气含量少,部分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B正确;C、转换为***酸产酒精途径时,无ATP的产生,C错误;D、***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与***酸产乳酸途径时消耗的[H]含量相同,D错误。故选B。,字母代表有关物质,数字代表代谢过程,图2为探究密闭装置中不同温度对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③,消耗O2的是过程⑤[H],,,植物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答案】C【分析】黑暗条件下氧气的消耗值代表了呼吸速率,且已知t1<t2<t3<t4,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逐渐增加,说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光下氧气的增加值代表了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t4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详解】A、图1中产生O的是过程③光反应,消耗O的是过程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错误;22B、图1中D是CO,E是E是ATP和NADPH,B错误;2C、光照下氧气产生量就是实际光合速率,t温度下,,C正确;3D、t温度条件下,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对于整个植物体而言,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D错误。4故选C。,主要是由角膜干细胞维持的。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的细胞,并修复较小的角膜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速度,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如角膜变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答案】D【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的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角膜干细胞能形成角膜上皮细胞,未体现全能性,A错误;B、细胞的形态构建由遗传物质所决定,对个体来说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角膜上皮细胞特有的基因,B错误;C、据题意,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推测长期睡眠不足不会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分裂分化,故角膜受损,C错误;D、角膜干细胞的增殖时,与增殖有关的基因会表达,如染色体蛋白等,分化过程根本原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基因的表达情况都发生了变化,D正确。故选D。,观察到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各时期图像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②处于分裂前期,、数目最佳时期为细胞③④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答案】C【分析】分析图可知:①处于分裂间期,②处于分裂前期,③处于分裂中期,④处于分裂后期,⑤处于分裂末期。【详解】A、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B、洋葱根尖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所以不存在中心体分开并移向两极,B错误;C、③为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D、④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像,⑤为有丝分裂末期图像,因此过一段时间后⑤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故选C。,成功地揭示了进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提出的假说是F产生配子时,,观察到后代性状分离比约为1∶11【答案】C【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在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才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错误;:..B、两亲本杂交所得F表现性状分离是因为F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21中,雌雄配子进行随机受精,产生的子代就表现出了性状分离,B错误;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正确;1D、孟德尔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期测交后代两种表型的比例为1:1,这一步是“演绎“过程,D错误。故选C。。直刚毛基因(Z)对焦刚毛基因(z)为显性;棒眼基因(E)对圆眼基因(e)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z和E、♀×直刚毛♂,e基因在减数分裂中有时会随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而交换【答案】D【分析】分析题干示意图: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中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可以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由题干示意图可以看出,焦刚毛基因与棒眼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Z、z和E、e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如果这对同源染色体是X染色体,则焦刚毛♀(XzXz)×直刚毛♂(XZY)的子代中雌性(XZXz)个体均为直刚毛、雄性(XzY)个体均为焦刚毛。如果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则焦刚毛♀(zz)×直刚毛♂(Z_)的子代可能是雌雄个体均为直刚毛(Zz),也可能是雌雄个体均有直刚毛和焦刚毛。因此,可通过焦刚毛♀×直刚毛♂的子代表现证明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C正确;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导致基因重组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错误。故选D。(2N=8)体内一个减数分裂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只显示其中2条染色体),细胞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昆虫的基因型为GgXEY(只考虑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进行不均等分裂【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该昆虫2n=8,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体,应有16条染色单体,A错误;B、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粒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图示细胞发生的是基因突变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交叉互换则经过分裂能得到4种配子,只考虑染色体互换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4种配子,C正确;D、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GgXEY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C。,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则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可检测到3H【答案】B【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2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错误;B、保温过程中会发生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时间过长会导致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释放,过短则会导致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即与细菌分离,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正确;C、子代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来自亲代噬菌体的DNA,C错误;D、若用3H标记噬菌体,则亲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被标记,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大肠杆菌的原料氨基酸合成的,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中不能检测到3H,D错误。故选B。()+T的量不一定等于G+【答案】A【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等于DNA分子中碱基总数的一半。(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A、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千决定了DNA的特异性,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决定了DNA的多样性,A错误;B、位于链状DNA分子两端的1个磷酸只与一个脱氧核糖相连,其他位于中间部位的磷酸均连接两个脱氧核糖,所以每个脱氧核糖上通常连有两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B正确;C、每个DNA分子中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C正确;D、一个DNA分子上具有多个基因,且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即DNA分子中有非基因序列,所以一个DNA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正确。故选A。,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答案】A【分析】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详解】A、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即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之间的氢键,A错误;B、图示过程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而保证了子代DNA和亲代DNA中碱基序列的一致性,B正确;C、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图中DNA分子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双向复制,C正确;D、DNA复制为多起点复制,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故选A。二、多选题(共10分)。重建细胞核时,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最终核膜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核,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Ⅱ末期,核膜小泡相互融合形成核膜【答案】CD【分析】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3、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在核糖体。【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转录的场所,翻译发生在核糖体,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重建细胞核时,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最终核膜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核,所以膜小泡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大分子物质通过核膜时消耗能量,B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膜小泡聚集在染色体周围可能与膜融合蛋白有关,核膜是双层膜,有4层磷脂分子,C正确;D、在重建细胞核时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最终融合形成细胞核,因此在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分裂II末期形成的核膜是核膜小泡相互融合而成,D正确。故选CD。、生理状态相同的两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答案】ABD【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处于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逐渐减小,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直径先减小,然后增加,说明细胞处于甲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过程中细胞先失水,然后又吸水。【详解】A、AC段乙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因此乙细胞的大小基本不变,A正确;B、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因此D点以后,细胞的吸水速率会受细胞壁的限制,B正确;C、AC段,乙溶液中的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变大,由于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不断减小,因此细胞失水速率不断减小,C错误;D、10min后,取出乙中的细胞再放入清水中,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细胞也可能因失水过多已经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正确。故选ABD。,图2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②之后时期对应,着丝粒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①①到②之间对应时期可以为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答案】ACD【分析】分析图1:a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是4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中染色体数:核DNA数=2n:4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中染色体数:核DNA数=2n:2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和有丝分裂间期中的G期。分析图2:0到①时期表示间期,①到②之间对应的时期表示前期和中期,②时期表示着丝粒分裂。【详解】A、分析图1:a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是4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中染色体数:核DNA数=2n:4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中染色体数:核DNA数=2n:2n,所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和有丝分裂间期中的G期,故有丝分裂发生的时间顺序是c→b→a→c,A正确;B、图1的a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是4n,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中②时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B错误;C、图2中0到①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由1变为2,所以此期细胞中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图2中①到②之间,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都为2,对应时期可以为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和中期,D正确。故选ACD。,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B/b、D/d控制,已知基因R、B和D三者共存时表现为红花(分为深红花、浅红花两种表型)。选择深红花植株与某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6∶37。下列关于F2的说法错误的是(),,,,后代中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答案】CD【分析】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由F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6:37可知,深红花比例为1/64,即1/4×1/4×1/4,应为显性纯合子,浅色花为三个2基因全部为显性但是三个基因不能同时为纯合子,白花即必须有一个基因为隐性,所以R_B_D_,基因型共2×2×2=8种,去掉纯合子即浅红花7种,后代基因型一共3×3×3=27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27-8=19种,A正确;B、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如rrBBDD和RRbbdd杂交后代基因型为RrBbDd为浅红花植株,B正确;C、如果浅红花植株为杂合子RrBbDd自交,后代会出现白花植株,C错误;D、由于白花植株必须有一个基因是隐性纯合子,所以浅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中不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D错误。故选CD。(POR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其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图1是某POR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图2中a、b、c、d条带分别是I1、I2、Ⅱ5、Ⅱ6的该对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不考虑突变及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Ⅲ的一个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I个体,不可能来源于I个体812C.Ⅱ和Ⅱ再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其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与c相同56D.Ⅲ7与人群中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后代女孩患病概率为1/400【答案】BD【分析】题图分析,I为纯合子,I、Ⅱ、Ⅱ均为杂合子。系谱图显示,“无中生有为隐性”,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表现正常12565且为杂合子,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知Ⅱ为杂合子,因而可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5误;B、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的致病基因来自Ⅱ和Ⅱ,Ⅱ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Ⅰ个体,不可能来源于Ⅰ个856512体,B正确;C、Ⅱ和Ⅱ均为杂合子,再生育一个儿子,如果表型正常,则其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基因电泳检测的结果不一定与c56相同,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的概率为1/100,若Ⅲ与人群中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婚77配,该正常男子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因此后代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100×1/4=1/400,D正确。故选BD。三、综合题(共38分)在许多植物中,花的开放对于成功授粉至关重要,部分植物的花能够反复开合,主要是相关细胞膨压,即原生质体对细胞壁的压力变化引起的。龙胆花在处于低温(16℃)下30min内发生闭合,而在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22℃)、光照条件下30min内重新开放,这与花冠近轴表皮细胞膨压变化有关,水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2.33 MB
  • 时间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