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5616.pdf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5616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5616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学年第一学期衢温“5+1”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考生须知:(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90分钟。,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写在试卷上无效。,只需上交答题纸。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3年5月23日傍晚,月球和金星在西边天空“相遇”,形成“金星伴月”的奇观,本次金星伴月目视效果绝佳。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答案】【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星围绕太阳转,且与地球的体积、质量相似,为类地行星;月球围绕地球转,为卫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月相在傍晚就已出现,且呈弯弯的镰刀形状,应为上峨眉月,出现在我国农历初五前后,A正确。初八前后的月相为上弦月,B错误;二十二前后的月相为下弦月,C错误;二十前后的月相为凸月,D错误。故选A。:..【点睛】月相的变化规律:①初一前后,月球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上看不见月亮,为新月;②初七初八前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连线呈90°夹角,此时月球亮面朝西,为上弦月;③十五前后,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可看见明亮的月半球,为满月;④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前后,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连线呈90°夹角,此时月球亮面朝东,为下弦月。2023年6月4日,神州十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圆梦乘组”平安凯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递增→→递减→→递减→递增→→递增→递减→“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答案】【解析】【3题详解】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上升先递减后上升。所以飞船在返程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则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故选D。【4题详解】“神舟十五号”飞船高速进入稠密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生热,使得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这与流星体闯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流星现象的原理相似,A正确;极光是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形成原因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B错误;彗星是沿扁长轨道环绕太阳公转的以冰物质为主的天体,其形成原理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C错误;磁暴是指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发生急剧而不规则变化的现象,由太阳突然喷发的大量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而引起的,形成原因与返回舱表面“烧焦”的痕迹不同,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2023年9月,韦伯望远镜在距离地球124光年的一颗系外行星K2-18b上,发现了生命存在的痕迹,这颗行星的大气层极其浓厚,韦伯望远镜在它的大气光谱里发现了二***硫醚,这种气体分子在地球上主要由海洋生物和浮游动植物产生。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8b位于():..,可以推测出系外行星K2-18b具备生命的条件()【答案】【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韦伯望远镜在距离地球124光年的一颗系外行星K2-18b上”可知,该行星不在太阳系范围内,但一定处在银河系范围内(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C正确。地月系在太阳系内,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处于同一级别,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宜居的标准是适合生命存在: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存在、安全的宇宙环境等。由“K2-18b发现了生命存在的痕迹”和“发现了二***硫醚,这种气体分子在地球上主要由海洋生物和浮游动植物产生”可知,K2-18b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存在,A正确。。K2-18b大气厚度大,难以确定其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本,B错误。由“K2-18b行星的大气层极其浓厚”可推断,K2-18b大气厚度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是否有适宜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不能确定,CD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②-①-③:...②()【答案】【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是由于河流流入平原地区,侧蚀作用增强,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弯曲,最终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因此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C错误,牛轭湖的形成顺序为①②③,B错误;②阶段河道最弯曲,河水流动速度最慢,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由题意可知,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流流程减短,流速加快,可以快速达到排水效果,减小洪水造成灾害,故B正确;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故A错误;且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故C错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故D错误。答案选择B。【点睛】牛轭湖形成后,河道裁弯取直,与原有河道相比,新河道流程变短,流速、流量增大;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新的河道泥沙淤积减少,河床变深。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及其遗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所在年代以及指示古地理环境。下图为曾经在地球广泛分布的三叶虫的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发生在与三叶虫同一地质年代的是()【答案】【解析】:..【9题详解】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C正确;新生代和中生代位于古生代之后,AB错误;元古宙位于古生代之前,三叶虫尚未出现,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早期繁盛;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B错误,D正确;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是恐龙等爬行动物盛行的时代,AC错误。故选D。【点睛】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为研究地质时期的动、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证据。下图为某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甲、乙为距离界面较近的圈层,则()、、纵波都可以通过甲、,且由甲到乙代表由外至内,则(),【答案】【解析】【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为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若图中界面代表莫霍界面,甲、乙为距离界面较近的圈层,则莫霍界面以上的甲为地壳,界面以下的乙为地幔。地壳由岩石构成,但地幔不一定都由岩石构成,如其中的软流层不由坚硬的岩石构成,A错误;地壳和地幔主要由固体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纵波都可以通过,B正确;由于地壳厚度不均,因此莫霍界面距地表距离也不同,C错误;地震波由地幔向上传播时波速减小,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如果甲为光球层,则乙为太阳内部,图中界面就不是太阳大气层分界面,A错误。如果甲为日冕层,乙为色球层,当乙层太阳活动出现的时候,地球上会出现“磁暴”现象,使得地球上的指南针不能正常指示方向;同时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会突然中断一段时间,C正确,D错误;在地球“磁暴”发生时,极光通常会更加活跃和明显,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上海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极光现象,B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小曾同学暑假去腾格里沙漠游玩,她在朋友圈写道:蔚蓝的天空下,行走在细腻的沙子上,感到阳光很刺眼,但是气温却不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曾同学一行人墨镜、防晒衣全都用上了,原因是(),,,,地面反射少【答案】【解析】【13题详解】当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散射得较弱,由于这种综合效应,天空呈现出蔚蓝色,所以C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B错误。吸收作用是大气中的水汽、氧、二氧化碳、臭氧等,对太阳辐射有吸收作用,也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吸收具有选择性,D错误。大气的保温作用是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又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反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A错误。故选C。【14题详解】由材料知道,小明在腾格里沙漠,晴天多,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多,小明需要注意防晒,A正确,C错误;沙土下垫面反射率较高,地面反射多,D错误;腾格里沙漠海拔不是很高,空气不明显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但如果反射较多,也不会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B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先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形式主要有吸收、反射、散射。散射作用是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在可见光部分蓝、紫光波长最短,散射能力最强,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故天空呈现蓝色。反射作用是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能将一部分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是没有选择性。吸收作用是大气中的水汽、氧、二氧化碳、臭氧等,对太阳辐射有吸收作用,也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吸收具有选择性。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震源深度20千米,强震已造成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超2万人遇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能正确反映本次地震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答案】【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软流层位于地幔,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均比地壳深度大,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不发生变化;烈度是对地面物体的破坏程度,随震中距增加而递减,据此,D正确,排除ABC,选D。【点睛】震级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烈度是对地表物体的破坏程度;震中是震源对应的地表地点;震中距是地表某点距离震中的距离。:..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下面右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答案】【解析】【17题详解】左图景观是海蚀拱桥,受外力风化侵蚀和重力作用,顶部易崩塌,位于陆地一侧的形成海蚀崖(右图的①),位于海洋一侧的形成海蚀柱(右图的④),故向陆向海演化为①④,A正确;②处景观为海蚀穴是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均与海蚀拱桥的演化无关,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风力沉积地貌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海坛岛在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A错误;图中没有显示河流,主要外力作用不是流水沉积,B错误;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不是侵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③处附近有海面,海浪往陆地运动过程中,将携带的泥沙沉积至海岸,D正确。故选D。【点睛】海浪侵蚀地貌包括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图中两个透明可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置一样的土堆。将两块大小一样的冰块放置其中。将实验组1放置于室内遮阴处,,将实验组2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时后观察实验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答案】【解析】【19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土堆是模拟山地,混合颗粒物在山前堆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呈扇形的地貌,即冲积扇,B正确;三角洲地貌通常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区域内地势低平,水流速度减缓,在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地势低平,而图中模拟是山地向平地过渡区域,堆积体呈明显缓斜状态,因此图中堆积体模拟的地貌不是三角洲,C错误;冲积平原是在大河的中下游由河流带来大量的冲积物堆积而成的,A错误;江心洲,位于江、河中的岛屿,它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当流水将上游的泥沙带到河流下游,由于河流流速的减小,泥沙沉积而成,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实验组1在遮阴处,实验组2在烈日下,所以实验组2的冰块融化量更大,所以乙比甲侵蚀的沟谷更深、更宽,C错误,D正确;形成的堆积体更大,A错误;土堆物质组成相同,两者颗粒物的粒径差别不大,B错误。故选D。【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3年4月10日,四川省西昌市发生森林火灾。有关部门接报后迅速派出无人机进入火场,获取动态信息,并绘制出了进入火场的路线图,为灭火争取了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快速获取了火线走势、火点分布、森林分布等现场信息,并绘制出进入火场的路线图这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灭火指挥部需要获取的资料是()【答案】【解析】【21题详解】快速取得了火线走势、火点分布、森林分布等现场信息,主要是获取地表信息,RS的功能主要是获取地表信息,故B正确;GIS主要是储存数据、处理数据、具有分析、模拟、查询等功能,绘制出进入火场的路线图用GIS,故D正确;BDS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为全球定位系统,他们的功能都主要是定位导航,故AC错误。故答案选BD。【22题详解】地面高程可以确定地势高低,地形地貌确定地形类型,根据地势高低信息、地形类型信息确定进入的交通路况信息,来确定最佳路径,争取有效的时间进行灭火,故AB正确;获得最优路径和所需时间与土壤质地、树木种类无关,故CD错误。故答案选AB。【点睛】3S各自功能:RS:地理信息的获取;GIS: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GPS或BDS: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下面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衢州市2023年10月18日、19日天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③,19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②增强【答案】【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结合所学可知,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太阳辐射①,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传到地面即②,地面吸收②的热量后增温,通过地面辐射④传递给大气,大气逆辐射③起到保温作用,因此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过程为①→②→④,温度保持为②→④→③,BD正确,排除AC。故选BD。【24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0月19日气温日较差较小,主要是因为10月19日为多云,云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气温较低;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③较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BC正确,排除AD。故选BC。【点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可概况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正确的是()【答案】【解析】【25题详解】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物质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成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一般认为,熔岩熔岩主要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BD正确;地壳位于岩石圈上部,温度条件很难产生熔岩,A错误;下地幔位于地下很深处,其物质很难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熔岩主要分布区域,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D。【26题详解】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熔岩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分界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离太阳近,,,,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答案】【解析】【27题详解】我国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在总体上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趋势;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28题详解】:..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少,而重庆在四川盆地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丰富,晴天多光照时间长,而拉萨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所以拉萨相较于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原因是多晴天,光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CD正确。故选C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天气状况(阴晴状况)、海拔高低(影响大气透明度)、日照长短、其它因素(如坡向、物体遮挡等)。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桑干河流域某地层剖面,T1、T2、T3、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T1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T2、T3阶地由砂砾组成,T4阶地上覆盖黄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答案】【解析】【29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T1阶地由粉砂和黏土组成,颗粒物较小,说明河流流速较慢,携带能力较弱,A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形成是地壳间歇性抬升的结果,B错误,D正确;T4海拔最高,可知形成时间最早,C错误;故选AD。【30题详解】根据图中沉积物的类型可知,本地曾经存在着湖相沉积物,如今以黄土沉积物为主,风力沉积作用显著,说明湖泊消失,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干,蒸发加剧,使得湖泊消失,A正确,B错误;全球气候变干,河流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减弱,风力作用加剧,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睛】外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平缓,与内力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第Ⅱ卷三、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材料二: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1)图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冬季华北平原的农民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人工烟雾,主要是增强了____,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2)材料二的天气最有可能发生在____(季节)。并分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答案】(1)①.①②②.⑧③.③④.④⑤.⑤(2)①.深秋或冬季②.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低,易产生霜冻现象【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部分记述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所以图中①或②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冬季华北平原的农民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人工烟雾中气体成分以及烟尘吸附的水汽吸收⑦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强⑧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而,补偿地而的热量损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③反射,④吸收、⑤散射。【小问2详解】材料二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有“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说明此时是冷锋降雨,降雨过后盛行温度很低的偏北风,则此描述深秋或冬季。“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降雨是冷锋降雨,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的快,降温快,地面温度低,易产生霜冻现象。,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塔里木盆地区域简图及甲地景观。材料二地质时期陆地上生长的茂密植被,是煤炭生成最主要的物质来源。堆积的原始植物遗体,由于地壳运动,被埋入地下,然后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就是煤炭;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1)甲地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____(大或小),常见沙丘地貌,两翼延伸方向指示____风向(上或下)。(2)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____;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____和____,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较,光伏发电的优点____。(3)说出图中甲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地貌,并简述该地貌的特点。【答案】(1)①.大②.下(2)①.太阳能②.古生代③.中生代④.清洁或可再生(3)冲积扇呈扇形,扇顶到扇缘沉积颗粒变细,厚度变薄。【解析】【分析】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区域简图及甲地景观及能源材料为背景,涉及风成地貌分布地区和沙丘的判读、化石能源形成及光伏发电的优点、聚落分布及地貌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据图可知,甲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因此该地貌两翼延伸方向指示下风向。【小问2详解】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生物的生长主要是在太阳光合作用下不断生长,因此是太阳能的不断积累;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植被繁盛时期,主要在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两个地质年代;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因此会引发全球气候变暖;与其相比,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利用其进行光伏发电是因为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5616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屁孩
  • 文件大小4.31 MB
  • 时间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