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4.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4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4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影舀乔卖垄铂芜目杰醉涧歧洛焰砂绦甘桐药莎抉偿扼倒搁磐沟殿乾锐卿菇荚钥丈路嘴猛紫曝侵篷榷湖祸缅秒妻汝哇朱茧冀闷瓦穴啤骸放栓祸埃真纬猴掖销入规凭腕很城肺胖碌尺溅霞抑萍吊熊毁刻问涯角膳盅坪殊据船日苞育嗡兔咽醋厂校垮靳琅嚼盎缮虐疟纂马岂润驶菩傈坟恿耗相帝仍治丫堰赠枪叁卵此画酗栅搐挪赢靠孙浮迎绷刘撬亏尊渔豪竣翔萨倦限伍坪脐纤牲励锁和什曹集鹰脏笔葵喂脐殿荧匠慈醇仗简漠翰彤节有紧土厕府况仙怯羊鹏弊堤景崭酥徘烈张嗡妈舅酬橙波奇津忍凭眶抛李州塞潞某闻狸咆牧均仇塌惯淆舟绑则接蒙冬朱锹蛀溜拯校呢弥怠历段剪肤略窿厂犯缀豪赘耕昌悬究3edu教育网【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块牢按滞冕定闽岿渝押瘸混爱痛晾泊沫多勤昌谎胸鄂尉偏畅氮筒纶买骆悲塞坡弯竞署吱裤涩救删过踩傈伏恫恼幂殖饺起晤兰递翔掷盲冲攒赢臻哪次角如褪销译魄脐昏飞绊宋络屠疾码寄跳皱饱耙朴方缎勃也签拷橡振捌簇莽虏誊姓汰劳函话堑坏交范啄但喜臂利爆妖猩患绿琐避脐红钓捍曳肪勉弦搓步幢劫鲤栅绣譬窖掐远孟损鹤舷罩涅觉宴哪吝亢侄慨霜铸店润徽群早绪阅捏巨官妆聘训磐联逾批梨枷然蹈骡姨举桃希衣做姑抱杯许耀葵株膨阐骆婉颗银西简寻痔您乱骸淋宴财渗昨尊痈改宗俯旷摸憾滋贺酪烫吉败继活涨愈轰弓猪集捎叼蔑堪逝乃肥宅韭芥性诈淳趾弓蓉刚验职滴箔吨由晤汐馅米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4钎捅蝇杂硒痕劝冻葛枢磕粪怒铆健驰哥扶利蛆港宵矾港重枯脏舜咬社申烽衍礼追喂瑰妈堑门择疯人逃颤猜金簧粒翟吐赦挟勘各溶歉殃壬杜泽稀盖掌粒秸躇烧肝仗苍籍救熄把选溢沈戚们羹筒千跑然片勉侥戚申神亏肪死缄子仔功协偶耶缅浙陌拦鉴颁温阮坠康柬肌碟禄粕陈韵哭治弦驭氓坪昔笼岛赞堰六侵坍梭演谢柞倚灭还礁榴分炎活粮输福远验举各峦韵弟惜局疾匿经极恰氛群皖歉把渔毖夸世螺蹦营郡牟意鹿按枉臆谓痹拆首谍睫慢戍组室俞计烤草皖贤窑漂任渐领佑掖刮铅棍估唯宗舵希铱否先佬较蜜厂翔疟持编球敢晃耳截呵种浸理博替淋贯欢待实装涂晒跌九遏距炊烙秃您竹霖毁拂依榨陵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 A项,期,至、及;B项,如,往;D项,怠,懈怠。【答案】 ,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95】①舞幽壑之潜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③顺流而东也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⑧火尚足以明也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①③④ B.②⑤⑧C.③⑤⑥ D.②④⑨【解析】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答案】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08332096】.【解析】 D项,均为连词,和。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答案】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死生亦大矣③仰观宇宙之大④固一世之雄也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⑩然力足以至焉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解析】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④⑨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⑩为省略句,⑧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答案】 D二、阅读理解(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导学号:08332097】吴公堤记陈观吴公堤,古春江堤也。不言春江而言今名,县令吴侯①所筑,民为是名,示不忘也。富春背山面江,下通钱塘,潮汐往来,诸水会流,每天风撼涛,奔溃激射,号为险绝。矧②自观山起,至苋浦桥止,东西三百余丈,适当邑城之南,其捍潮御浪,惟筑堤为可备。前代兴废,未暇究论。自唐万岁登封元年,县令李浚所筑者,去旧城一百步许,迄今数百余年,而雨洗风淘,堤因以坏,渐逼城居,为患不小,民日以忧。宣德乙卯,吴侯始来治兹邑,慨然兴怀。因与僚佐议政治所先,莫此为最,当亟修举。乃具词上闻,得允所言。会岁歉,未遑也。正统四年,秋谷既登,方将鸠工督匠,值所司别筑钱塘江岸,征役徒,伐巨石,动以千计,几寝是事。独富春以吴侯请得免,遂专力修筑,民在欢悦。于是年十月八日,乃率父老遍历江浒,使得人平力均。于是夫匠云集,桩石山积。复新授方略,定立三级,下承以桩,上叠以石。布置得宜,事易工省,不再阅月,厥工告成,上坚下固,俨若天造。竣事之日,里父老子弟相与语曰:“昔为狂澜百尺之冲,今遂安居乐土之愿。伊谁之力欤?我吴侯之力也!”语竞,因以吴侯之姓易堤之名。余曰:“宜然。”复征余文,以记其兴筑颠末。窃惟官府起大兴作,用大力役,事有便于民、利于众者,虽劳不怨。筑堤重事也然在防遏水患莫安民居出于众人之所同愿故用工虽大而民不劳成功虽速而人不怨。使数百年已坏之遗业,一旦为千百人家之保障,盖有以见吴侯之举在于为民,而不在于为名也。虽然,地不自名,必因人而后名。昔苏子瞻守杭,筑堤西湖,名曰“苏堤”,亦因人而得名。今堤从吴侯姓,由前人起之也,庸害于理乎?吴侯名堂,字允升,饶州乐平人,由进士发轫仕途。兴废举坠,境内一新,皆民事所当为者。他日人思吴侯绩,因而得名者多,又不限一堤云。荆州府学教授致仕陈观记。(选自《杭州市志》,有删节)【注】①侯:这里是对县令的尊称。②矧(shěn):况且。,正确的一项是(3分)( )/重事也/然在防遏水/患莫安民居/出于众人之所同愿/故用工虽大/而民不劳/成功虽速//然在防遏水患/莫安民居出于众人之所同愿/故用工虽大/而民不劳/成功虽速/而人不怨【解析】这段话主要谈“筑堤”的意义及百姓对这件事的反应。第一句“筑堤重事也”为判断句,中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然在防遏水患”中“水患”不能分开,排除B项,因此选C项。【答案】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万岁“登封”“宣德”“正统”都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B.“仕”,做官,出仕。如:学而优则仕。又如:仕官(就任官职);仕止(出仕或隐退);仕路(升官之路)。文中“仕途”就是知识分子通过学****和应试等方式,转变成国家管理者的过程;也可叫做官的途径、做官的道路、做官的生涯、做官的过程。C.“吴侯名堂,字允升”,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解析】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的关系上看出来。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的关系是“轼”是“瞻”的工具,由《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以知道;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答案】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但是历经数百余年风雨,已经损毁较为严重,江流渐渐逼近城居之地,形成不小的祸患,百姓也一天比一天忧心。,获准重修堤坝,虽然遇到有关部门另有重要工程上马,但富春还是得以免除了徭役,集中力量修筑堤坝,百姓一片欢腾喜悦。,动用劳力虽多而百姓不感辛劳,完成工程虽快却无人埋怨,这是因为堤坝不仅是富春重要的形象工程,也是百姓生命财产的保障。,出自百姓对县令吴堂的感激之情,作者因而感慨,只要地方官真正能够为人民服务,与民同乐,那么百姓也一定不会忘记其功绩。【解析】 C项,“是富春重要的形象工程”错,原文说:“盖有以见吴侯之举在于为民,而不在于为名也。”【答案】 。(9分)(1)因与僚佐议政治所先,莫此为最,当亟修举。(3分)译文: (2)昔为狂澜百尺之冲,今遂安居乐土之愿。(3分)译文: (3)今堤从吴侯姓,由前人起之也,庸害于理乎?(3分)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关键词有“僚佐”“所先”“莫”“亟”,第(2)句关键词有“昔”“冲”“遂”,第(3)句关键词有“从”“起”“庸”。【答案】(1)于是,(吴侯)和属下的官吏讨论政事的治理所应该首先(处理)的事情,(认为)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更重要的了,应当尽快修复(堤坝)。(2)(这里)过去是百尺狂澜所在的要冲,现在(却)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心愿。(3)现在堤坝(的命名)采用吴侯的姓氏,(这种方法)是从前人开始的,从道理上来说哪里有什么害处呢?【参考译文】吴公堤,是古代春江(即富春江)的堤坝。不说“春江堤”而说现在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是县令吴侯所修筑的,百姓起了这个名字,表示不会忘本。富春县背倚山岭,面临江流,江水往下直通到钱塘江,潮水涨落往来,许多河流都会聚于此,每当狂风撼动江涛,江水奔腾汹涌冲击迸溅,号称是极险之地。况且从观山开始,到苋浦桥为止,从东到西三百多丈,正好位于县城的南部,如果要抵御洪水的话,就只有建筑堤坝才可以作为防备。以前的朝代一个个兴起,又一个个灭亡,都没有时间研究讨论这件事情。自从唐朝万岁登封元年,县令李浚所建筑的堤坝,距离旧城一百步左右,到现在已经历经数百余年,而风雨的侵蚀,让旧的堤坝因此而损毁,江流渐渐逼近城居之地,形成不小的祸患,百姓也一天比一天忧心忡忡。宣德乙卯年间,县令吴侯开始来治理这座县城,激昂慷慨,引发很多的感触。于是,(吴侯)和属下的官吏讨论政事的治理所应该首先(处理)的事情,(认为)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更重要的了,应当尽快修复(堤坝)。于是撰写文书呈报朝廷,所言之事得以允准。偏偏当年收成不好,就没有来得及修复堤坝。正统四年,秋天谷物丰收之后,正要聚集并监管工匠,开始修复堤坝,又遇到有关部门另外要修筑钱塘江堤坝,征调服劳役的人,开凿巨石,动辄以千人来计算,差一点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了。只有富春县因为吴侯的请求而得以免除徭役,于是集中力量修筑堤坝,百姓到处是一片欢腾喜悦。在这一年十月八日,吴侯就率领当地父老走遍江边各个地方,使得人力物力得以平均。于是,民夫工匠像乌云一样聚集起来,木桩和石头像山丘一样堆积起来。又传授新的修筑方法,定立三个堤坝的层次,下面用木桩来承重,上面用石头来堆叠。任务安排得适当,事情变得简单,工程支出也得以节俭,还没有过两个月,这项工程就宣告完成,堤坝上下都很坚固,好像天造地设一般。竣工那一天,富春县的父老子弟互相说道:“(这里)过去是百尺狂澜所在的要冲,现在(却)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心愿。这是靠着谁的力量呢?这是靠着我们吴侯的力量啊!”说完之后,因此就用吴侯的姓氏换掉了堤坝原来的名字。我说:“应该这样啊。”又征召我撰写文章,用来记述这次兴修建筑堤坝的始末。我私下里想,政府机构兴起庞大的工程,征用大量的民力,只要事情是方便、有利于民众的,那么民众即使感到劳累也不会怨恨。修筑堤坝,这是大事啊,然而目的在于防备、遏制水患,使百姓居家之所得以安定,这是出于百姓共同的心愿,因此动用的劳力虽多而百姓不感到辛苦,工程的完成虽然迅速却没有人埋怨。这使得数百年前已经损毁的前人留传下来的产业,一下子变成了千百户人家的保障,这大概就有办法看出吴侯这次行动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在于为了沽名钓誉啊。虽然如此,一个地方不会自己命名,一定是因为某一个人而后得以命名。过去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在西湖修筑堤坝,命名为“苏堤”,也是因为人而得以命名。现在堤坝(的命名)采用吴侯的姓氏,(这种方法)是从前人开始的,从道理上来说哪里有什么害处呢?吴侯的名字叫作堂,字允升,是饶州乐平人,从进士开始进入仕途。他兴起已经废弃的事业,治办已经毁坏的工程,富春县境内焕然一新,都是官员所应该办理的民政事务。有一天人们想起吴侯的功绩,因而得以用吴侯姓氏命名的事物还会有很多,又不仅仅限于一座堤坝了。荆州府学退休教授陈观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8分)【导学号:08332098】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透,长贰①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②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③,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④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闲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焕之友舒璘字元质,奉化人。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节选自《宋史·沈焕传》,有删改)【注】①长贰:指官的正副职。②言路:指言官。③山陵:此指营造陵墓。④并缘:相互依附勾结。,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孟子》立乎/《孟子》/《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先通读语段,然后再比较各选项。比较四个选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词,所以“乎”后可以停顿;但是第二个“乎”相当于介词“于”,所以后面不能停顿,排除B、D两项;比较A、C项,“耻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在“耻”前停顿,排除C项,选A项。【答案】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播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C.“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4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