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是由【286919636】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1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第二节心血管科疾病护理常规 2一、胸痹心痛病 2二、脉胀 4三、心衰病 7四、心悸 9第三节脑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11一、中风 11二、颤病 16三、痴呆 18四、眩晕 20第四节脾胃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22一、胃脘痛 22二、胃疡 26三、呕血/便血 28四、积聚(肝硬化) 30五、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33第五节风湿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35一、痛风 35二、尪痹 37第六节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39一、消渴病 39二、消渴病肾病 42三、消渴病足病 44四、消渴病痹症 46五、瘿病 48第七节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慢性肾衰 50二、肾病综合征 53三、肾风 55四、淋证 58第八节呼吸科疾病护理常规 60一、喘病 60二、肺胀病 62三、风温肺热病或咳嗽病 66四、哮病 69第九节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71一、大肠癌 71二、肺癌 74三、肝癌 【环境与休息】、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入院介绍】、护士,并通知医师。。。【生命体征监测】、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入院评估】: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自理能力分级。:运用Branden评估表等评估患者皮肤情况。:运用跌倒护理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选择合适量表进行入院评估。【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做好护理记录。、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饮食护理】辨证施膳,满足患者康复需要。【情志护理】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健康教育】,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出院指导】。。第二节心血管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胸痹心痛病【概念】胸痹心痛病是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性质、时间及放射痛的部位。、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发现异常波型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1)阳虚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化瘀。(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治法:辛散温通,行气活血。(1)胸阳不振,痰瘀内阻:胸闷痛兼见胸闷气短,胸闷痛,痛有定处,四肢厥冷,神倦自汗,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治法:通阳宣痹,祛瘀化痰。(2)痰热瘀阻:胸闷或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黄或白腻或白滑,脉滑或脉涩或结、代、促。治法:清热化痰、活血通络。(3)气滞血瘀: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4)气阴亏虚,心血瘀阻:胸闷兼见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头昏乏力,倦怠懒言,遇劳则甚,胸闷隐痛,口咽干,心烦失眠,或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护理要点】。(1)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或热服。阳虚血瘀者偏热服。(2)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发生作用的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及患者的反应。(3)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须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处。(4)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常用药物有丹参、丹红、红景天、血栓通、舒血宁、灯盏细辛等注射液。(1)少量多餐,宜进食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食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2)心衰者宜低盐饮食。(3)阳虚血瘀证:宜进食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如牛肉、木耳、大枣、薏苡仁等。食疗方:山药大枣煲鸡汤等。(4)气滞血瘀证:宜进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如甘草、陈皮、丹参、三七粉等。食疗方:陈皮三七瘦肉汤。(5)胸阳不振,痰瘀内阻者:宜食通阳宣痹,祛瘀化痰之品。如韭菜、山楂、桃仁、干姜等。食疗方:薤白粥。(6)痰热瘀阻证者:宜食清热化痰、活血通络之品。如茯苓、白萝卜、扁豆、桃仁等。食疗方:薏苡仁桃仁粥。(7)气阴亏虚,心血瘀阻证者:宜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品。如甲鱼、鸭肉、海参、莲子、藕汁等。食疗方:山药粥等。(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2)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1)胸闷、胸痛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配合处理。2)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5L/分钟,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3)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甘油,并观察疗效。)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5)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位。6)给予中药泡洗: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2)心悸、气短1)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节律,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黑蒙等伴随症状。2)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3)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4L/分钟。4)给予穴位贴敷:选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内关、曲池等穴位。(3)便秘1)评估排便情况:如排便的次数、性质及排便难易程度,平时有无****惯性便秘,是否服用通便药物。2)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3)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4)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1)起居有常,发作时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如快步走、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不感疲劳为度。(2)日常生活中可常按压内关、足三里、神门等穴位,循经络拍打心经、小肠经等,以舒适为度。【健康(出院)指导】,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情绪激动、便秘、感冒等诱发因素。,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二、脉胀【概念】脉胀病是指营卫气血运行异常,导致经脉内气血压力过大所引起的脉搏胀满,其病位在血、脉,是独立于脏腑之外而又与脏腑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发症状。、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眩晕、头痛、头重如蒙、肢体困倦、心悸气短,劳则加剧,胸闷作呕,甚至呕吐痰涎,舌淡红或淡胖,苔薄白腻或滑,脉弦滑或沉细。治法:健脾益气、燥湿化。:头痛头胀,颜面潮红,急躁易怒,气***干,目赤耳鸣,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眩晕、头痛、目眩,心烦少寐,五心烦热,口干而不欲饮,盗汗,耳鸣腰酸,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头晕头痛、喜叹息,胸闷不舒,肢体麻木,唇甲瘀暗,舌质淡暗或瘀暗,舌下脉络瘀滞,苔薄白,脉细或细涩、弦涩。治法:活血祛瘀。【护理要点】。(1)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2)眩晕伴有呕吐者宜姜汁滴舌后服,并采用少量频服。(3)遵医嘱服用调节血压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4)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变化,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应立即平卧。(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清淡、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饮食。(2)气虚痰浊证: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素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饮食不宜过饱,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半流饮食。可配合食疗,如荷叶粥等。(3)肝阳上亢证:饮食宜清淡和富于营养、低盐,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芹菜、萝卜、海带等,并可多吃水果,忌食辛辣烟酒、动物内脏及动风滞气食物如葱、蒜等。(4)肝肾阴虚:饮食宜富营养,如甲鱼,淡菜,银耳等,忌食煎炸炙烤及辛辣烟酒。日常可以黑芝麻、核桃肉捣烂加适当蜂蜜调服。(5)气滞血瘀证:饮食宜选择补益气血的食品,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猪肝、鸡蛋、龙眼肉之类。(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有效针对指导。(2)阳亢情绪易激动者,讲明情绪激动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控制。(3)眩晕较重、心烦焦虑者,减少探视人群,给患者提供安静的休养空间,鼓励患者听舒缓音乐,分散心烦焦虑感。(4)多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成功经验,增强患者信心。(1)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4)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5)予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2)头痛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需有人扶持。2)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4)予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5)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3)心悸气短1)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气短者取半坐卧位。2)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3)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4)呕吐痰涎1)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2)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3)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鲜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5)饮食宜软温热素食,如生姜枇杷叶粥或生姜陈皮饮,忌生冷、肥甘、甜腻生痰之品。)根据患者病情,在医师指导下可适当选择降压操等进行功能锻炼。2)在眩晕缓解期,可进行眩晕康复操进行功能锻炼。3)指导患者日常生活可常按压耳部降压沟、提拉耳尖、鸣天鼓等。【健康(出院)指导】,舒适,空气新鲜,光线不宜过强。,不宜过度疲劳。眩晕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减少头部晃动,切勿摇动床架,症状缓解后方可下床活动,动作宜缓慢,防止跌倒。,按时服药。并如实做好血压记录,以供临床治疗参考。、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心衰病【概念】心衰病是以心悸、怔忡、气喘、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诸脏,是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属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范畴。【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伴随症状、、面色、肢体肿胀情况。。【常见证候要点及治法】(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治法:回阳固脱。(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治法:平喘化饮,健脾祛痰。(1)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利水。(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护理要点】。(1)中药汤剂应浓煎温服,利水药应空腹或饭前服用。(2)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时间、方法服药,并观察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3)慎用镇静剂,如巴比妥类药物、安定等,禁用吗啡类可致呼吸抑制的药物。(4)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1)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药、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子等。食疗方:百合莲子羹。(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宜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之品,如海参、鸡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枣、茯苓、玉米须等,食疗方:黄芪煲乌鸡汤。(4)阳虚水泛证: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茯苓、赤小豆等,食疗方:生姜茯苓羊肉汤。(5)痰浊壅肺证:宜食平喘化饮,健脾祛痰之品,如:猪肺、陈皮、雪梨、丝瓜等,食疗方:橘皮薏苡仁粥。(6)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7)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遵医嘱轻度者每天供给食盐不超过5g,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g,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g。(8)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1)关心体贴患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增强治疗的信心。(2)对患者进行多方面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3)与患者家属沟通,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1)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2)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3)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2)喘脱的护理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3)胸闷、心悸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4)神疲乏力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5)尿少肢肿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6919636
  • 文件大小338 KB
  • 时间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