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BasisofMechanical课程代码:学分:4学时:64(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8实验学时:6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制造工艺基础、互换性及技术测量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杨可帧、程光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蒯苏苏、周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机械基础》是非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机构的表达方式与运动确定性的判断,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与设计,机械动力学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以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分析为主线,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相关的实验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科学的实验方法灵活运用到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性能分析、设计计算和创新设计等过程的能力。(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机构的表达方式与运动确定性的判断,掌握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与设计,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以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分析为主线,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课程目标2:具备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科学的实验方法灵活运用到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性能分析、设计计算和创新设计等过程的能力。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和毕业要求2::..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中的指标点4:能够利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寻找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试图改进。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5%。: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10%。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1-4√毕业要求2-1√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按章撰写)绪论(一)课程内容(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机构、机器、机械等基本概念;(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二)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内容;(2)掌握机构、机器、机械等基本概念;(3)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及本课程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机器、、机器、机械的区别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一)课程内容(1)运动副及其分类;:..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识别常用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副联接;(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作用,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3)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理解复合铰链、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能够判别机构运动确定性与自由度的关系;(4)了解速度瞬心的概念及分类,分析简单机构中所有速度瞬心的位置并且应用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三)(1)读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组成及运动传递路线;(2)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一)课程内容(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二)教学要求(1)了解平面四杆机构中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演化机构及其应用;(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具有整转副的条件,并进行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3)掌握机构的急回特性,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等基本特性,并能够对常用连杆机构进行急回特性和传力性能分析;(4)掌握按给定行程速比系数和按给定连杆位置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原理和方法。(三):..1)利用平面四杆机构具有整转副的条件进行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2)利用机构的急回特性,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等基本特性,对常用连杆机构进行急回特性和传力性能分析。。第三章凸轮机构(一)课程内容(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4)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二)教学要求(1)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认识常见机械系统中的凸轮机构;(2)理解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3)掌握反转法原理图解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4)掌握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凸轮机构的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对凸轮工作影响。(三)。。第四章齿轮机构(一)课程内容(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2)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3)渐开线齿廓;(4)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5)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6)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7)根切、最少齿数;(8)平行轴斜齿轮机构;(9)锥齿轮机构。(二)教学要求(1)了解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2)理解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和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的特性;(3)掌握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4)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了解无齿侧间隙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5)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6)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齿廓形成及啮合特点,掌握其几何尺寸计算。注意与直齿轮的联系与区别;(7)了解直齿锥齿轮齿廓形成原理、背锥、当量齿数等概念及其几何尺寸计算。(三)(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理解;(2)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3)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4)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根切原因、避免根切的措施。。第五章轮系(一)课程内容(1)轮系的类型;(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4)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5)轮系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了解轮系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2)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3)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4)掌握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5)了解轮系的应用。(三)(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3)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区分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以及混合轮系的组成;(2)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一)课程内容(1)棘轮机构;(2)槽轮机构;(3)不完全齿轮机构;(4)凸轮间歇运动机构。(二)教学要求了解常用间歇运动机构的种类: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等。(三)、运动特点。、运动特点。第七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条件(一)课程内容(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3)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二)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运转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即周期性、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各自的调节方法;(2)掌握飞轮设计基本原理和近似算法;(3)掌握飞轮主要尺寸的确定。(三)(1)根据机械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系统的最大盈亏功;(2)确定飞轮的转动惯量。。第八章回转件的平衡(一)课程内容(1)回转件平衡的目的;(2)回转件的平衡计算;(3)回转件的平衡试验。(二)教学要求(1)了解回转件平衡的目的;(2)掌握回转件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原理和计算;(3)了解回转件的静平衡试验和动平衡试验。(三),进行平衡计算。,进行平衡计算。第九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一)课程内容(1)机械零件设计概述;:..2)机械零件的应力、强度;(3)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4)机械零件的耐磨性;(5)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6)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和优先数系;(7)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二)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设计基本方法;(2)了解机械零件的强度、接触强度和耐磨性等要求;(3)了解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等要求。(三)(1)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2)机械零件的应力、强度;(2)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和耐磨性。(一)课程内容(1)螺纹参数;(2)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3)机械制造常用螺纹;(4)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5)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6)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7)螺纹的材料和许用应力;(8)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9)螺旋传动;(10)滚动螺旋简介;:..11)键连接和花键连接;(12)销连接。(二)教学要求(1)了解螺纹的基本参数,掌握常用螺纹连接的种类、特性及其应用,了解各种螺纹连接标准件的常用材料及其强度级别和许用应力的确定;(2)了解螺纹连接预紧的目的和控制方法,掌握螺纹连接防松的目的、原理及其防松装置;(3)掌握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4)了解螺旋传动的种类和滑动螺旋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其设计准则;(5)掌握键与花键连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6)掌握平键连接的类型、尺寸选择方法及其强度计算;(7)了解花键连接的设计与强度计算;(8)了解销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三)(1)普通螺栓和铰制孔用螺栓在结构、传力、失效形式、计算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区别;(2)受横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连接强度计算和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连接强度计算;(3)平键连接的类型、失效形式、强度计算。。第十一章齿轮传动(一)课程内容(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2)齿轮的材料及齿轮传动的精度;(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6)圆柱齿轮材料和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8)直齿锥齿轮传动;:..9)齿轮的构造;(10)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二)教学要求(1)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及类型和齿轮材料的选择;(2)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3)掌握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及其影响因素;(4)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及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5)掌握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6)掌握齿轮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三)(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2)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及参数选择;(4)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及参数选择;(5)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计算特点及参数选择。(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2)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3)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及参数选择。第十二章蜗杆传动(一)课程内容(1)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2)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4)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5)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6)圆柱蜗杆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二)教学要求:..1)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2)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3)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了解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的特点;(4)了解圆柱蜗杆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三)(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2)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3)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特点及热平衡计算。。第十三章带传动和链传动(一)课程内容(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3)带的应力分析;(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传动比和打滑现象;(5)V带传动的计算;(6)V带轮的结构;(7)同步带传动简介(8)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9)链条和链轮;(10)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11)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12)滚子链传动的计算;(13)链传动的润滑和布置。(二)教学要求(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2)理解V带的结构及其标准、V带传动的张紧方法和装置;:..3)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情况、弹性滑动及其打滑等基本概念和V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4)了解带的应力及其变化规律;(5)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2)了解滚子链的标准、规格及链轮结构特点;(3)掌握链传动的运动特性、主要参数选择及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了解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等知识。(三)(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分析;(2)V带传动的设计与计算。(3)链传动的运动特性;(4)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1)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传动比和打滑等;(2)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等特性。第十四章轴(一)课程内容(1)轴的功用和类型;(2)轴的材料;(3)轴的结构设计;(4)轴的强度计算;(5)轴的刚度计算;(6)轴的临界转速的概念。(二)教学要求(1)了解轴的类型及其材料选择;(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3)掌握按扭转强度和按弯扭合成强度的轴的强度计算;:..4)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和临界转速的概念。(三)(1)轴按承受载荷不同分类;(2)轴的结构设计;(3)轴的设计计算。。第十五章滑动轴承(一)课程内容(1)摩擦状态;(2)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3)轴瓦及轴承衬材料;(4)润滑剂和润滑装置;(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6)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7)液体动压多油楔轴承与静压轴承简介。(二)教学要求(1)了解摩擦状态的分类;(2)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结构形式和滑动轴承常用材料的性能及选用;(3)掌握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条件性计算准则;(4)了解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三)。。第十六章滚动轴承(一)课程内容:..1)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滚动轴承的代号;(3)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4)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二)教学要求(1)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2)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常用代号及主要类型选择;(3)掌握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寿命计算;(4)掌握滚动轴承组合结构设计。(三)(1)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常用代号及主要类型选择;(2)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寿命计算;(3)滚动轴承组合设计。(1)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2)滚动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第十七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一)课程内容(1)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和应用(2)联轴器选择及应用实例;(3)离合器的种类和特性;(4)制动器。(二)教学要求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功用、类型特点及选用。(三);:..难点(1)联轴器的特性和选择;(2)离合器的特性和选择。第十八章弹簧(一)课程内容(1)弹簧的功用和类型;(2)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簧的应力与变形;(3)弹簧的制造、材料和许用应力;(4)圆柱螺旋拉伸、压缩弹簧的设计;(5)其他弹簧简介。(二)教学要求(1)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型式、制造方法、材料选用;(2)了解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三)、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如课程不含实验,该项可不填)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1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2认识性必做1-4,2-12带传动实验2验证性必做1-4,2-13减速器的拆装和结构分析2验证性必做1-4,2-1注:1.“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要求”填必做、选做。(1)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平面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2)实验要求: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组成,建立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本课程的具体内容。(1)实验目标: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张紧力对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影响;掌握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试方法;掌握转矩、转速的测量原理和方法,熟悉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的应用。(2)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台结构,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记录实验条件和原始数据;绘制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1)实验目标:了解减速器的总体结构及其各种零件的结构和用途;了解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熟悉并掌握阶梯轴设计的一般原则;了解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的特点及其安排方法;了解减速器拆装的顺序及零部件装配时的安排方法、需润滑零件的润滑方法。(2)实验要求:了解减速器的箱体零件、轴、齿轮等主要零件的结构及加工工艺。章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按序填写)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实上课程小教学验机实践计绪论10001讲授目标1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30003讲授目标1,2和速度分析第二章平面40004讲授目标1,2连杆机构第三章凸轮30003讲授目标1,2机构第四章齿轮60006讲授目标1,2机构第五章轮系40004讲授目标1,2第六章间隙0202自学目标1,2运动机构:..机械运转速度波动0002讲授目标1,2的条件第八章回转20002讲授目标1,2件的平衡第九章机械20002讲授目标1零件设计概论第十章连接60006讲授目标1,2第十一章齿60006讲授目标1,2轮传动第十二章蜗20002讲授目标1,2杆传动第十三章带62008讲授目标1,2传动和链传动第十四章轴30003讲授目标1,2第十五章滑20002讲授目标1,2动轴承第十六章滚52007讲授目标1,2动轴承第十七章联10001讲授目标1,2轴器和离合器第十八章弹00000自学目标1,2簧合计5860064注:;、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等教学方法)等。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计算三次实验成绩的平均成实验成绩10%绩,按10%计入总成绩。平时随机点名,次数不限;每章课后完成适量的****题,根据平时成绩完成质量进行评分,计算全部20%作业的平均成绩,按20%计入总成绩。采用闭卷考试,试卷题型包括期末考试70%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综:..70%计入课程总成绩。注:。、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论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上、下册)(第2版),张策主编,北京:***出版社,20102.《机械原理与设计》(上、下册)(第2版),马履中、谢俊、尹小琴主编;北京:***出版社,20153.《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机械设计教程》,刘莹主编,北京:***出版社,2008,第2版七、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也可另行布置思考题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2017年10月12日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山代下
  • 文件大小1.45 MB
  • 时间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