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6章复习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第16章复习教案 】是由【8697944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16章复习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二次备课秦安县莲花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年级: 九年级学科: 物理主备人: 郑小龙课题: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教案【复****目标】:,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学生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能记住常见电压值;学生能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并会正确使用用电压表测电压(包括连接、读数、选择量程)。2、学生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及应用。3、学生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能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4、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5、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重点、难点】:1.【重点】:(1).电压表的使用方法;(2).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解题;(3).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2.【难点】:(1).电路的连接;(2).变阻器的使用,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3).识别电压表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电路故障分析。【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前置准备】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二、专题复****画龙点睛(一)、考点一: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二次备课(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所以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压的单位是,1V=mV,1mV=μV。(3)..(4).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①.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②.电压表应该联在电路中;③.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0~15V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⑤.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两端的电压。【答案】:(1).电压、电压、电源(2).V、1000、1000(3).、2V、不超过36V、220V、380V(4).正、负、并、不、、电源2.【典题探究?提炼方法】(1).【例1】:下列能正确测出灯泡L2两端电压的电路是( )。【答案】:选D(2).【教师点拨】::“两要一不”。:采用“滑移法”。即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在电路中的导线上自由滑动,直到找到与它直接并联的用电器或电源。,电压表决不能测量用电器与电源的电压之和。(3).【小试身手】:如图所示电路,两个灯泡完全相同,闭合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V 【答案】:选D(设计意图:例题考察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表,使用时与被测量的用电器或者电路并联,并且注意“+”、“-”接线柱的连接,必须是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能够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和“+”、“-”接线柱接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小试身手”体现的是小循环的思想。)(二)、考点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1).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数学表达式:U=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数学表达式:U= 。【答案】(1).和,U1+U2(2).相等,U1=U22.【典题探究?提炼方法】(1).【例2】:在左图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的角度均为右图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V和_V。【答案】:、(2).【教师点拨】:首先应判断出此电路是串联电路,再采用“滑移法(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在电路中的导线上自由滑动,直到找到与它直接并联的用电器或电源。)”判断出电压表是测总电压,电压表是测R2两端的电压,则两电压表的读数应不同,且电压表的读数大于电压表的读数,即电压表接接的是小量程;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求出R1和R2两端的电压。二次备课(3).【牛刀小试】如图是用电压表测电压的电路图,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不明,但电压表V1、V2、V3的指针位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其电压分别为V、______V、V,此时灯L3两端电压为V。【答案】:、、、(设计意图:例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思考的难点是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一样。首先学生应判断出此电路是串联电路,再采用“滑移法”判断出电压表是测总电压,电压表是测R2两端的电压,则两电压表的读数应不同,且电压表的读数大于电压表的读数,即电压表接接的是小量程;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求出R1和R2两端的电压。“小试身手”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的是小循环的思想。)(三)、考点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1).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叫做电阻,单位是,它的符号是。(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和。【答案】:(1).阻碍、欧姆、Ω(2).性质、无关(3).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2.【典题探究?提炼方法】(1).【例3】: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导体编号 A B C D长度/m 镍铬丝 锰铜丝 镍铬丝 镍铬丝①要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②要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两根导体。【答案】:①A和D②A和C(2).【教师点拨】: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的思路是,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是否影响导体的电阻,就需要保持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这个因素,看电阻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这个因素是否影响导体的电阻。(3).【小荷才露尖尖角】:关于铜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电阻为零【答案】:C(设计意图:例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及应用,知道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小荷才露尖尖角”加深了学生对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的理解。)(四)、考点四: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二次备课(1).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接入电路中的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位器也是一种。(2).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使用时,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一上一下”。若错接在上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最;若错接在下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最,两种接法移动滑片P时,都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值的大小。(3).“50Ω,1A”表示滑动变阻器的50Ω,允许通过的为1A.【答案】:(1).长度、、变阻器(2).0、最大阻值(3).最大阻值、最大电流2.【典题探究?提炼方法】(1).【例3】如图所示,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L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逐渐变亮,则下列接法中正确的是(),,,,N接D【答案】:C(2).【教师点拨】:①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首先看题的要求确定接哪个下接线柱;②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一上一下”,利用“电流流向法”判断接入的是哪一段电阻线。③滑片远离所接下接线柱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靠近下接线柱时阻值变小。(3).【学以致用】:如图所示,是练****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未完成电路,:灯L1和L2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灯,滑动变阻器只控制L1的亮度,导线不能交叉.(设计意图:例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一上一下,以及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学以致用”考查了连接电路时,首先要通过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明确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的,开关在支路还是干路上,电表测量谁的电压和电流,滑动变阻器控制哪个用电器。)(五)、考点五:分析电路故障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电路出现故障,一般有两种情况:(1)发生路;(2)发生路。【答案】:(1)断路(2)短路2.【典题探究?提炼方法】(1).【例5】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灯L1和L2都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约等于电源电压。试根据上述现象,判断出电路中出现的故障。【答案】:灯L1处断路。(2).【教师点拨】:①若电流表无示数,则电路中可能处于断路状态或电流表被短路;②若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电压表处于断路状态或被短路;③若电压表的示数几乎等于电源电压,则可能是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或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3).【考考你】:如小强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按如图连接好了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均不发光,为检测出电路故障,他将电压表接到灯L1两端,来测量电压,发现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答案】:D(设计意图:例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的分析能力,掌握灯短路或开路对电路的影响,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提高分析能力。“考考你”考查了学生用电压表检验电路故障时,将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电压表有较大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此处用电器断路或与之串联的用电器短路;电压表无示数,此处用电器短路或与之串联的用电器断路。)(六)、引题反馈?原来如此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人体也存在电阻,一般人电阻较小,当220伏的电压进入人体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他的手和电之间存在非常大的电阻,

第16章复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