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模式研究.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模式研究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模式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模式研究??王波韩立民(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模式研究王波韩立民(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贝类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与社会功能日益凸显。论文从产量、产值、品种结构等角度,分析了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深入剖析了贝类养殖存在的问题,认为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养殖行为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等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深入研究了我国贝类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并从产业组织形态方面提出了“渔业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贝类养殖户”的合作发展模式。最后,从资源环境养护、科技投入、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贝类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贝类养殖;基本态势;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海洋贝类等高营养蓝色食物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广阔的消费市场促进了我国贝类养殖业的发展。贝类产业在供应优质蛋白、优化居民饮食结构、提高渔民收入、增加外汇收入与改善近海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贝类养殖也面临着空间制约、水域污染、资源衰退、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发展不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我国贝类养殖的健康发展。厘清现阶段我国贝类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贝类养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贝类基础研究,例如贝类品种改良(例如王一农等)、[1]病虫害预防与控制(例如梁玉波等)、[2]加工与保鲜(例如丁琼等)、[3]贝类***及重金属检测(例如明红霞等)、[4]养殖环境监测与评价(例如王利宏)等;[5]二是贝类产业发展分析,例如贝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例如安娜等),[6]生态碳汇能力评估(例如岳冬冬等),[7]产业竞争力评价(例如孙琛等)、[8]管理制度建设(例如王靖陶等)等。[9]因此,本文以我国贝类养殖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从资源环境、科技投入、规范养殖行为、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一、我国贝类养殖产业发展基本态势(一)我国贝类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贝类养殖品种繁多,%,产量较大的有牡蛎、蛤蜊、扇贝、蛏和贻贝等。贝类苗种的选择与培育大致经历了“天然采捕—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阶段。贝类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滩涂养殖(例如插竹养殖)、池塘养殖(例如筏式养殖)、工厂化养殖(例如室内池养)和浅海养殖(例如沉箱养殖)。贝类养殖伴随养殖技术的改善与提高,获得较快发展,产业效益逐步凸显。1、养殖产量逐渐增加,海水养殖成为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贝类养殖产量不断增加,,%,占水产养殖总量的28%,较2014年增长7个百分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如图1)。由此可知,我国贝类养殖逐渐形成以海洋养殖为主,淡水养殖为辅的基本格局。据中国海洋大学韩立民教授课题组测算,、×109千卡,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图1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分别占海水养殖与贝类总产量的比重变化不同贝类品种的单产量差异性显著。2015年海水贝类养殖单产超过15吨/公顷的仅有牡蛎与贻贝,扇贝与蛤蜊的单产均低于10吨/公顷。从2000-2015年主要养殖品种单产量可知,牡蛎与蛤蜊的变动幅度较小,而贻贝与扇贝的单产变动幅度较大,且呈现下降趋势,/公顷。图2我国主要海水贝类(贻贝、扇贝、蛤蜊与牡蛎)的单产量的变化2、贝类产值不断增加,外汇收入逐步提高随着贝类产量的持续增加,,%,%,%。由图3可知,蛤蜊与蚶、牡蛎、扇贝的年产值占贝类总产值的比重较大,其中扇贝与蛤蜊、蚶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以扇贝增长最快,%%,蛤蜊与蚶的增长缓慢,年均变动幅度基本维持在1%左右。牡蛎产值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较1999年下降约9个百分点,贻贝产值占贝类产值的比重最小,比重在1%与3%之间。蛤蜊与蚶、牡蛎、扇贝成为拉动我国贝类产值增长的主要来源。图3我国不同海水贝类产值占贝类总产值的比重变化贝类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2014年我国贝类产品出口年均量为26万吨,%,但年际变动幅度较大,2011年贝类出口量最大,,,%。由图4可知,%与3%之间,表明我国贝类产品主要以国内市场消费为主,国际市场消费偏少。我国贝类出口额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仅在2012年略有下降,。出口量与出口额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不同年份贝类产品价格不同。我国贝类出口占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05-2011年的比重在10%-20%之间,2012-2014年下降到10%以下,年均在10%左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0]图4我国贝类出口数量、总额、占水产品一般贸易额及贝类总产量的比重3、品种结构基本形成,主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由2000-2015年海水贝类养殖数据分析可知,我国海水贝类养殖的品种逐渐形成以牡蛎、蛤蜊、扇贝为主,贻贝、蛏、蚶等为辅的产品结构,养殖种类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性。2015年牡蛎、蛤蜊、、、,%、%、%,%、%、%,2001-%、%、%,显示了牡蛎的增长幅度远小于蛤蜊与扇贝的增长幅度较大,表明近年来随着蛤蜊与扇贝养殖规模的扩大,逐渐成为我国贝类养殖主要品种,牡蛎属于传统的主要养殖品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有所差异,2000-2007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08-2011年上下波动变动较大,2011-2015年主产品产量占比稳定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如图5)。其他海水贝类中以鲍增长速度最快,%,蛏的增长速度最低,%。淡水贝类养殖主要以螺与河蚌为主产品,产量仅占海水贝类养殖的1%。图5我国海水养殖扇贝、蛤蜊、牡蛎等主要贝类产量及总和占比(吨,%)4、区域养殖品种集聚明显,四大主产区已形成从海水贝类养殖地区的年产量可知,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占全国海洋贝类养殖总产量的比重超过15%的地区为山东、福建、辽宁、广东,%,其次为福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山东、福建、辽宁、广东为海水贝类主产区的养殖布局,,%,山东、福建与辽宁年产量均超过200多万吨,其中以山东产量最高,。海洋贝类主产区逐步凸显。由表1可以看出,%,%、%,三种贝类产量占比均超过沿海其他省份,山东逐渐成为扇贝、贻贝、蛤蜊的主产区。%,远高于山东、广东与广西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牡蛎主产区。%,远高于江苏、广西,逐渐成为螺的主产区。蚶与蛏主要集中在浙江,%%,浙江逐渐成为蚶与蛏的主产区。表1各地区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品种注:数据根据2000-2015年地区贝类各品种产量计算平均值后所求出的占海洋贝类年均产量的比重。5、养殖面积呈增加趋势,主要品种养殖规模增幅放缓养殖海域是贝类养殖的最基本投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贝类养殖规模,影响贝类养殖产量。由2000-2015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面积数据分析可知,养殖面积逐渐呈现增加趋势,,比2000年增长88%,%,。从图6可以看出,,较2006下降约30%左右,2013-2015年养殖面积虽有所减少,但下降幅度较小。海水贝类养殖面积超过10万公顷的省为辽宁、山东与江苏,辽宁的贝类养殖面积最多,。不同贝类品种的养殖面积变动较大,以牡蛎、蛤蜊、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面积呈现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015年主要养殖品种牡蛎、蛤蜊、、、,%,较2000年增长28个百分点。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海域空间竞争激烈,贝类养殖面积增长幅度逐步减弱,%、%%。图6我国海水贝类养殖总面积及主要养殖品种面积(公顷)(二)我国贝类养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从经济效益、产业规模的角度分析得出,我国贝类养殖获得较快发展,并取得较大成就。但是随着我国贝类养殖规模的扩大,产业发展面临的不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不合理的养殖行为规范与不完善的养殖管理体系影响了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资源环境、技术创新、养殖行为、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贝类养殖面临的问题。1、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生态系统趋于失衡养殖海域污染严重。以工业废水、废弃物、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为主的陆域污染和化学品及药物的滥用等不规范行为造成的养殖污染,加之单纯的滤食性贝类养殖与超负荷养殖,加剧了养殖水域污染,造成浅海养殖环境恶化,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破坏了海域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现象加剧。据水域监测显示,在生态监控区中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的海域生态系统占比高达86%。[11]以滩涂或浅海为主生产区的贝类在育苗、底播、成长等过程中,受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赤潮、绿潮等环境灾害的影响较大。2015年我国沿海地区共发生台风风暴潮6次,温带风暴潮4次,,发生赤潮35次,累计面积达2869平方千米;2015年5-8月份绿潮覆盖面积达594平方千米,[12]海洋灾害的发生对我国贝类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我国10米等深线以内已用于海水养殖开发的面积占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总面积的40%左右,已接近开发极限。[13]伴随着海洋产业大量集聚于海岸线,导致我国海域空间资源竞争激烈,填海造陆盛行,使得贝类养殖集中在近岸浅水海域的狭小空间范围内,这对海水贝类养殖发展产生较大威胁。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推广与应用难度大在苗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基础研究多集中于高端(名优特)水产品(例如鲍鱼、海参),而低端贝类产品研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贝类养殖新品种、新型抗病虫害药物的价格相对较高,养殖成本的增加,加之新技术应用风险较大,造成技术应用范围较小。我国“省、市、县”的水产品技术推广体系过于行政化,灵活性较差,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素质较低,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加之基层技术推广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导致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贝类养殖、加工技术创新与推广人才缺乏,研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贝类养殖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3、养殖行为不规范,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贝类养殖主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主体责任意识不高,以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受传统的“重数量而轻质量”的经营理念的长期影响,大部分养殖主体通过提高贝类养殖密度,增加贝类产出水平,例如栉孔扇贝的网笼养殖最适容量为30粒/层,但是在大规模养殖中,每层放养数量通常是最适数量的5-8倍。[9]贝类的超负荷养殖给海域承载力产生较大压力,导致海域环境恶化与种质退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海域生态系统。由于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大部分贝类养殖主体对贝类经济发展的态势与趋势把握不准确,养殖行为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在未充分考虑贝类产品消费市场变化的前提下,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加大放养密度等盲目行为增加产出水平,使得贝类养殖行为与市场需求不协调,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贝类产品供给大于需求但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养殖技术应用不规范,周边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违规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剂、杀虫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导致一些贝类产品中致病微生物、海洋***、重金属及污染物含量超标,对贝类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4、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养殖海域管理制度不规范,海域确权滞后,海域使用权限及租用关系复杂化,带来的利益冲突容易激化社会矛盾。贝类养殖区域缺乏整体规划与统一化管理,养殖户各自为政,生产秩序混乱。养殖模式创新不足,仍然以直接放养为主,养殖模式比较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贝类养殖有关的法律与法规体系不健全,养殖行为缺乏强制性约束,现有的法律和法规缺乏细化措施,可操作性较差。有关行业标准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对贝类养殖环境、内部有害物质残留量标准等规定不精细,养殖行业标准不统一,标准化管理难以实施。基层水产品管理能力薄弱,检测技术水平低下,市场监管漏洞较多,贝苗、饵料和药物掺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贝类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贝类养殖风险的多样化来源与复杂的形式导致风险源难以确定,风险源的不确定导致责任主体模糊,风险控制效果不明显。由于对贝类风险控制的专业技术研发较少,贝类养殖信息化动态管理技术缺乏,导致贝类养殖风险控制体系不连贯、不完整,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追溯系统。二、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原则与模式分析虽然贝类养殖产业取得较大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居民对水产品消费结构的升级,有效贝类产品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贝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坚持“生态优先、市场导向、创新模式”的原则前提下,加快贝类养殖转型发展,优化贝类养殖产业组织模式,通过生产组织模式创新逐步解决贝类养殖面临的不可持续问题。

我国贝类养殖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