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引导.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引导

所谓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即有悖正常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而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据《心理科学》杂志的调查显示,%的人经常存在叛逆心理,%的人偶尔存在叛逆心理,所以,叛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现象。具体表现为:性格孤僻、怪异;情感脆弱,意志不坚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爱顶牛、爱钻牛角尖;不接受师长的批评与指导;缺乏同情心、爱心。
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转化成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的倾向, 应引起教师、家长的警惕。下面我来谈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一、叛逆心理的成因
(一)个体本身的原因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特殊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密切相关。
 
中学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日趋成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强列、敏感、快捷,但调控能力还很差,一遇到不顺耳的话或不顺心的事,肾上腺激素就会大量分泌,造成全身血液流动加快,神经过度兴奋,情绪波动,失去理智,行为失控,做出自己平时不敢想象的意料之外的叛逆行为,甚至会引起临时性即意犯罪或无意识犯罪,事过之后又懊悔不已。
、阅历不足
由于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不足,无法体验和体会师长的良苦用心和用意,以为师长的苦口婆心是理所当然或另有所图(为了面子、奖金等),从而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有意刁难或有意伤害其自尊心,进而把自己放在师长的对立面上。

由于中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辩别真假和是非的能力,对善恶、是非、美丑等观念常作扭曲错误的评价,认为胆大蛮横就是“勇敢”,让人佩服就是“英雄”,讲哥儿们义气就是“友谊”。另外,在众多的诱惑中极易迷失自己,如在迷上网络游戏、QQ聊天或其它感兴趣的事后,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畅游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把网络游戏等当作生活的全部和生命的意义所在,有时甚至分不清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还是在现实生活里,会做出啼笑皆非的将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偷菜游戏等移植到现实生活中的闹剧,简直忘了周围环境的存在、忘了自己是谁,谁劝阻他谁就是他的敌人。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被理解与尊重,迫切希望摆脱***的监护,反对家长和老师把自己当“小孩”,常以“***”自居,若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就感觉任人摆布,觉得很委屈,很不甘心,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都持批判的态度,当他们担心或感到外界忽视了自己的存在时,就会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
自己与外界的平等地位,产生叛逆。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需求不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他们已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成就需求。在生命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人的需求就主要是精神需求,而在精神需求中,最主要的是尊重需求。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引导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73 KB
  • 时间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