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魏六朝诗中团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魏六朝诗中团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陈欣(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摘要]团扇自班婕妤《怨歌行》始进入诗歌成为意象,此后经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反反复复的动情歌咏,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气与文人的审美取向。然而,团扇作为宫怨弃妇的象征始终是最主要的文化意蕴,并成为怨女思妇常用的情感载体。
[关键词]团扇;意象;文化意蕴
[收稿日期]2011-04-10
团扇又称为宫扇。团扇进入诗歌中成为文学意象,始于西汉成帝嫔妃班婕妤的《怨歌行》。
一、《怨歌行》:团扇与文学的邂逅西汉成帝嫔妃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据《汉书·外戚传》记载,班婕妤是左曹越骑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初即位时选入宫,开始担任少使,没过多久大得成帝宠幸,被封为婕妤。后来赵飞燕姐妹入宫独擅帝宠,班婕妤“恐久见危”,自请退居长信宫侍奉太后。此诗托物寄情,委婉地抒写了红颜薄命女子终遭遗弃的悲惨命运和满腹怨情。团扇形如满月,色如霜雪,质地精美,实乃借以喻自己品质高洁、容颜秀丽,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团圆的向往。夏日溽暑难耐,团扇常被人们带在身边以驱暑,正如同诗人初入宫时蒙君王宠爱而形影相随。然而,炎热的夏季不能常驻,其青春美貌也会随时光消逝。秋季凉风渐起,失去了用处的团扇就被弃置箱中无人问津,正如同诗人失宠而被遗弃,从此幽居冷宫。
此诗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亦收录,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入《相和歌辞·楚调曲》。
《玉台新咏·怨歌行》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但因《汉书》本传只提及其赋作而未载其曾作此诗,而且《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曰:“‘《怨歌行》,古辞。’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拟之。”[1](-26)故历代均有人疑其非班婕妤所作。除上述两条证据外,论者大多从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状况来推测其时不能产生如《怨歌行》这样较为成熟的五言诗。客观而言,这些都不能视为确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辞—19—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此语自来即多误解,后人以此作为伪托之据,实在是断章取义,没能整体观照刘勰这段话的涵义。刘勰紧接此段说:“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这里,刘勰只是对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的原因加以推测,“按”之后才是刘勰的观点,其表达十分明确。刘勰认为,从《诗经》到汉成帝时代都有五言流传,历史已经很久了。很明显,刘勰肯定至迟在西汉成帝时已有五言诗,而这也正是班婕妤所处的时代。
钟嵘亦十分肯定班婕妤的诗才,在《诗品》中把她列入上品。其序云:“自王杨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并给此诗以很高的评价:“《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2]()钟嵘《诗品》所收录女作家仅四位,唯独班婕妤列居上品,而在品评其他三位即徐淑、鲍令晖、韩兰英时都以班婕妤作为参照。评徐淑时云:“二汉为五

汉魏六朝诗中团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ang19840906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