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 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 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是由【办公资源】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性豁荡,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后博览__,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节选自《晋书·祖逖传》 译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道地人。祖逖性情豁达直爽,但是轻视财货,注重狭义,坚持正义有节操。每次到农夫田舍中,常散发粮食衣物来救济贫困人。后来他博览群书,遍涉古今,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有辅佐的才能。二十四岁时,阳平征召他为孝廉,司隶再举为秀才,都没有去。皇帝向西巡幸到长安时,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等人竞相征召祖逖,他都没有去。京城大乱时,祖逖带领几百户亲戚乡党到淮泗避难,用自己乘坐的车马载着同行的老人和病人,而自己徒步跋涉,药物、衣物和粮食都与他们共同分用,又有许多应变的谋略,因此老幼都尊敬他。祖逖因为国家沦亡,常怀着复兴国家的志向。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开拓局面安定下来,还没来得及北伐,祖逖进言劝谏说:“现在遗民既遭残害,人人有奋激反抗的斗志。大王如果能够显示皇威任命将领,任命像我这样的人为统率众人的首领,或许可以洗雪国耻,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当初,北中郎将刘演抵御石勒时,流亡的坞主张平、樊雅等人在谯城,刘演任命张平代理豫州刺史,樊雅任谯郡太守。还有谢浮等十多支部队,都归张平统领。祖逖诱使谢浮去除掉张平。樊雅派遣军队在夜里袭击祖逖,直冲祖逖的帐幕。祖逖命令身边的人抵抗,督护董昭与敌人战斗,打退了敌人。祖逖带领部队追击,张平的余部帮助樊雅攻击祖逖。蓬陂坞主陈川,自称为宁朔将军。祖逖派人向陈川求救,陈川派将领李头带领军队援救,祖逖攻克了谯城。起初,樊雅据守谯城,祖逖因为势力薄弱,曾求助于南中朗将王含,王含派桓宣领兵救援祖逖。祖逖攻克谯城后,桓宣等人就离开了。石季龙听说后带领军队包围了谯城,王含又派桓宣去救援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到了便撤兵。桓宣就留在谯城,帮助祖逖讨平那些尚未归附的屯坞。石勒不敢向黄河以南进兵,给祖逖写信,请求互通使者展开贸易。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贸易往来,收取十倍的利润,于是公私都丰足,士兵和战马日益增加。恰逢朝廷要任命戴若思担任都督,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人,虽有才能和声望,但缺乏远见卓识,一旦来统率人马,祖逖心中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和刘隗等人结怨有矛盾,担心将发生内乱,大业不能成功。思虑成病,就把妻室子女送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怀忧愤,但仍不放弃前进复国的主张,营建修缮了武牢城。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堡垒,就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带领士兵修筑营垒。营垒尚未修成,祖逖病情加重。不久死在了雍丘。 《晋书·祖逖传》2、《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逊父抗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卢毓、卢廷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时成都王司马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译文: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由于孙氏在吴国,而他祖父陆逊父亲陆抗为吴国将相,在江表有大功勋,深深感慨孙皓抛弃全部祖业,便评论孙权得天下、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亲的功业,作了《辩亡论》。到太康末年,与弟弟陆云一道入洛阳,走访太常张华。张华一向重视他的名声,如同旧相识,说:“进攻吴国的战役,获得两个俊士。“张华向各位公卿推荐了他,后来太傅杨骏征召他担任祭酒。范阳的卢志当着众人问陆机道:“陆逊、陆抗跟你关系怎么样?”陆机道:“正如同你跟卢育、卢廷一样。“卢志沉默不语。起身后陆云对陆机说:“远邦异域,理当不熟悉我们的祖辈,何至如此计较?”陆机说:“我们的父亲、祖父名扬四海,哪有不知道的呢?”评论者以此评定二陆的优劣。当时中原多难,顾荣、戴若思等都劝陆机回吴,陆机仗着才能声望,志在匡正世难,所以不从。当时成都王司马颖推让功劳不独占,慰劳下士。陆机认为司马颖必定能使晋室兴隆,于是委身于他。太安初年,司马颖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义,让陆机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各军共二十多万人。陆机因为家中三代为将,为道家所忌讳,外加客居外地做官,位居群士之上,王粹、牵秀等都有怨恨之心,所以陆机坚决请求辞去都督之职。司马颖不同意。孙惠等人也劝陆机把都督之职让给王粹,陆机说:“别人将会说我是躲避灾祸,这正好是招致祸患的原因啊。”于是任职。当初,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一并被司马颖宠幸。孟超率领一万人为小都督,还未交战,就放纵士兵掳掠。陆机逮捕了主凶。孟超带铁骑百余人,径直到陆机麾下抢人,回头对陆机说:“蛮奴能作都督吗?“陆机的司马孙拯劝陆机杀了他,陆机不同意。孟玖却怀疑是陆机杀了他,于是向司马颖进谗言,说陆机有异志。司马颖大怒,让牵秀秘密逮捕陆机。于是在军中遇害,当时四十三岁。《晋书·陆机传》3、《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性豁荡,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后博览__,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表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吏,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逖诱浮使取平。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逖既克谯,宣等乃去。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节选自《晋书·祖逖传》译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道地人。祖逖性情豁达直爽,但是轻视财货,注重狭义,坚持正义有节操。每次到农夫田舍中,常散发粮食衣物来救济贫困人。后来他博览群书,遍涉古今,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有辅佐的才能。二十四岁时,阳平征召他为孝廉,司隶再举为秀才,都没有去。皇帝向西巡幸到长安时,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虓、高密王司马略等人竞相征召祖逖,他都没有去。京城大乱时,祖逖带领几百户亲戚乡党到淮泗避难,用自己乘坐的车马载着同行的老人和病人,而自己徒步跋涉,药物、衣物和粮食都与他们共同分用,又有许多应变的谋略,因此老幼都尊敬他。祖逖因为国家沦亡,常怀着复兴国家的志向。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开拓局面安定下来,还没来得及北伐,祖逖进言劝谏说:“现在遗民既遭残害,人人有奋激反抗的斗志。大王如果能够显示皇威任命将领,任命像我这样的人为统率众人的首领,或许可以洗雪国耻,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当初,北中郎将刘演抵御石勒时,流亡的坞主张平、樊雅等人在谯城,刘演任命张平代理豫州刺史,樊雅任谯郡太守。还有谢浮等十多支部队,都归张平统领。祖逖诱使谢浮去除掉张平。樊雅派遣军队在夜里袭击祖逖,直冲祖逖的帐幕。祖逖命令身边的人抵抗,督护董昭与敌人战斗,打退了敌人。祖逖带领部队追击,张平的余部帮助樊雅攻击祖逖。蓬陂坞主陈川,自称为宁朔将军。祖逖派人向陈川求救,陈川派将领李头带领军队援救,祖逖攻克了谯城。起初,樊雅据守谯城,祖逖因为势力薄弱,曾求助于南中朗将王含,王含派桓宣领兵救援祖逖。祖逖攻克谯城后,桓宣等人就离开了。石季龙听说后带领军队包围了谯城,王含又派桓宣去救援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到了便撤兵。桓宣就留在谯城,帮助祖逖讨平那些尚未归附的屯坞。石勒不敢向黄河以南进兵,给祖逖写信,请求互通使者展开贸易。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贸易往来,收取十倍的利润,于是公私都丰足,士兵和战马日益增加。恰逢朝廷要任命戴若思担任都督,祖逖认为戴若思是吴人,虽有才能和声望,但缺乏远见卓识,一旦来统率人马,祖逖心中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和刘隗等人结怨有矛盾,担心将发生内乱,大业不能成功。思虑成病,就把妻室子女送到汝南大木山下。祖逖虽然心怀忧愤,但仍不放弃前进复国的主张,营建修缮了武牢城。祖逖担心城南没有坚固的堡垒,就派侄子汝南太守祖济带领士兵修筑营垒。营垒尚未修成,祖逖病情加重。不久死在了雍丘。 《晋书·祖逖传》4、《晋书·车胤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车胤传》原文及翻译晋书 原文: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宁康初,以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眈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执经,胤与丹阳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侍中。太元中,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当阳,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阳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节选自《晋书》)译文:车胤,字武子,南平郡人。曾祖父车浚,(做过)吴太守王胡之以知人闻名,见到童年时的车胤,对车胤的父亲车育说:“这小儿将会光耀你的门户,可使他专心学习。”车胤勤奋不倦,学问广博,知识精通。家中贫寒,常常缺少灯油,夏天夜里就用白色丝袋装数十只萤火虫照明读书,夜以继日。等到车胤成年后,风态美俊,机智敏捷,在乡里很有美誉。桓温做荆州刺史时,召车胤为从事,因其善于辨析义理而特别器重他。推荐(他)担任主簿,补救又升任别驾、征西长史,于是显名于朝廷。当时只有车胤和吴隐之是以贫寒博学知名于世的。(车胤)又善于赏玩集会,当时每有盛会而车胤不在,众人都说:“没有车公不快乐。”仆射谢安每逢宴集的日子,就摆设筵席恭候车胤。 宁康初年,(朝廷)任命车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曾讲解《孝经》,仆射谢安陪伴侍奉,尚书陆纳伴讲,侍中卞眈伴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手执经书,车胤与丹杨尹王混选文句,当时的议论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耀之事。车胤多次升迁任侍中。太元年间,朝廷增置太学生一百人,让车胤兼任国子博士。其后第二年,朝廷讨论郊庙明堂的事情,车胤认为:“古代明堂的建制已很难详尽的弄清,况且乐的根本是和谐,礼的根本是恭敬,所以质朴与华美不同,所用的乐器也不一样。既然茅屋和大厦尺度标准不相同,那么何必要遵守它的形式法度而不弘扬其本质顺应时代呢!天下都安定了,原野没有战火,然后可以大修明堂辟雍了。”当时(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车胤)又升职任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为临湘侯,因病离职。不久(朝廷)任命他为护军将军。当时王国宝奉承讨好会稽王司马道子,婉言劝说朝廷执事大臣上奏让司马道子做丞相,加以特殊的待遇。车胤说:“这是周成王尊崇周公用的礼仪。现今皇上正壮年,非年幼的成王可比,在位的丞相会稽王,怎么能做周公呢!名望和能力不及周公十之二三,并不应该如此,(这样做)必然会大逆皇上的意愿。”于是(车胤)称病不办理此事。(王国宝等人的)疏表上奏后,孝武帝大怒,而特别嘉奖车胤。隆安初年,(朝廷)任命(车胤)为吴兴太守,俸禄二千石,车胤称病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封他为辅国将军、丹杨尹。不久,改任吏部尚书。司马元显有过失,车胤与江绩私下告诉司马道子,准备奏明皇上,事情泄露了,司马元显逼令车胤等人自裁。不久车胤身亡,朝廷非常痛惜。《晋书·车胤传》5、《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 原文: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祖恭,魏齐郡太守。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元帝以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①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②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敦平后,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丹阳尹殷融议曰:“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时庾冰辅政,疑不能决。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曰:“《春秋》之义,以功补过。昔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冰然之。事奏,成帝诏曰:“协情在忠主,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而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节选自《晋书·刁协传》)①朝廷:东晋王朝;②王氏:指琅琊王氏子弟(王导、王敦等人)。译文:刁协,字玄亮,是渤海饶安人。刁协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刚出仕任濮阳王文学,多次升官转任太常博士。等到东嬴公司马腾镇守临漳时,任用刁协做长史,转任颍川太守。永嘉初年,任河南尹,未接受任命,避难渡江。愍帝即位,征召为御史中丞,没有就任。元帝任丞相,任用刁协为左长史。朝廷中兴后,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廷初建,法规尚未健全,朝中臣僚没有熟悉旧时礼仪的人,刁协长期居于西晋朝廷,对当时的礼仪谙熟于心,朝廷建立的制度,都依据刁协的陈述而行,深受当世的称许。大兴初年,升任尚书令,任职数年后,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令职任如故。刁协性格强悍,与他人多有不和,总是尊上压下,因此受到王氏忌恨。又借酒放肆,侮辱公卿,人们见到他无不侧目而视。但是他为朝廷用尽心力,有匡时救世的志向,元帝很信任他。以奴为兵,收取将吏的门客使用作运输,都是刁协建立的规定,众人对他心怀不满。趁着王敦反叛,有人呈上奏章认为刁协有罪,元帝派刁协出京师督察六军。不久朝廷军队大败,刁协与刘隗同在太极殿东阶侍奉皇帝,元帝执着刁协、刘隗的手,流泪呜咽,劝说他们躲避祸乱。刁协曰:“臣应当固守至死,不敢有二心。”元帝曰:“现在局势紧迫,怎能不走呢!”于是下令供给刁协、刘隗人马,让他们自己筹划出路。刁协年老,经不住骑马跋涉,平素对下人没有恩情,那些招募来的随从人员,也都离开他而去。到达江乘,刁协被人杀害,并把首级送给王敦,王敦听任刁氏家族收尸埋葬。元帝痛惜刁协终未免祸,秘密逮捕了运送刁协首级的人并杀了他。王敦之乱平定后,周顗、戴若思等人都蒙受显赫厚重的追赠,惟有刁协因出奔而不在受赏的范围内。咸康年间,刁协之子刁彝上书诉讼。在朝的官员多数认为明帝之时已对这件事定下褒贬,不属应当议论的事,再说刁协未能坚守节操而献身,是在出奔中遇害,不能够恢复他的官爵。丹阳尹殷融议论说:“王敦忤逆不道,罪大恶极死有余辜,那么刁协的善行即使是奖赏也仍显不足。刁协侍奉君主,重在道义,又为中兴的四位辅佐大臣之一,位居朝廷高层。当时局势急迫无计可行,刁协奉命离寇,并非出逃避罪。我认为应当从重赏赐他,用以明扬忠义。”成帝下诏说:“刁协的勤勉事王有值得记载之处。现在可以恢复刁协原来的官位,下诏赐给祭礼,用以说明对于忠于君王的任何细小的行为都会得到表彰。”于是追赠本官,以太牢礼祭祀。 《晋书·刁协传》6、《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

《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 23
  • 收藏数 0 收藏
  • 顶次数 0
  • 上传人 办公资源
  • 文件大小 46 KB
  • 时间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