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理念:(1)什么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又称“读经”、“中西文化导读”或“古诗文诵读”)是积极从事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的教育运动,旨在倡导利用13岁以前的人生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儿童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南怀瑾先生也曾引用宋儒张横渠的四句话作为儿童读经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得到广泛的响应。目前在台湾“读经”的孩子已超过百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加入到“读经”的行列。1998年,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活动,加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开展,大陆也有几百万的孩子在“读经”中受益。2002年4月,中华孔子学会成立了国学启蒙馆,启动全国的“国学启蒙工程”。6月8日至9日,中国首届国学启蒙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9月18-20日在山东济宁组织了古今中外文化经典朗诵会暨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 
(2)为什么要进行“经典诵读”?
大脑生理学家发现,0—13岁是孩子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就会得到一个明显的改变。从每天读20—30个字到后来每天能读100—200个子。许多儿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万六千字的《论语》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实践证明,有多动症,感觉综合失调甚至自闭症的孩子在进行一段时间国学经典诵读之后。境况会大为改善!
目标:
经典诵读,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文化趣味或思想方式,不是限制个人心智发展的空间。把握好经典诵读的指向,客观看待其教育方向和价值,对于活动发挥正面作用至关重要。
趣、力、思、融,是经典诵读目标指向中不可忽视的四个方面。
“趣”,即趣味、乐趣。“趣”至少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活动本身有“趣”,内容的选择、教学的方式、考核的方法,应区别于考试课程的功利化、强制性,不应给人以压迫感。二是课程立足于培养兴趣,读了多少,背会多少,这不是活动成效的最重要指标。在学生心中培育乐读诗文的种子,细心呵护,助其生根发芽,让他们课外或工作后,会觉得离不开经典诗文,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目标。三是立足于培养文化趣味。当前的教育灌输了太多理性,诗文典籍自然也蕴含丰富的思想性,诵读活动中理性培育当然重要,但窃以为,其中趣味性的东西更突出,且不存在太多的时代性和争议性,更值得挖掘和凸显。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王国维说“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如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都是特别强调美育,这值得深思。
“力”,主要是指欣赏力。诗文诵读,有用嘴巴诵的,有用头脑读的。无此“力”,则诗文只是汉字的堆积;有此“力”,则文字背后呈现出开阔的世界,仿佛看到古人的生活无常、酸甜苦辣、个人品格等,今人古人似聚首一处,没有障碍地畅谈。中国文化重“味”,需慢慢琢磨、细细品赏,有时还要相应的人生经历做底。不少人小学时学过背

特色课程——经典诵读的介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