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济重心的南移.ppt


文档分类: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二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张择端为什么选择清明节的汴河作为绘画的主题呢?
这是一幅什么画的节选?它反映的是什么时期,那个地方的繁华景象?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表现——农业
水稻成为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
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
南方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普遍
桑蚕业中心转移到南方
“每岁赋入,倚办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卾岳、福建湖南等八道。”
——李吉甫《元和国计簿》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表现——手工业、商业
南方出现官办的丝织作坊,还有私人丝织作坊——机户
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南岛有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东南沿海的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进程
魏晋南北朝
基础
隋唐五代
开始
宋元
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唐宪宗:“天宝以后,戎事方慇,两河宿兵,户赋不加,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全唐文》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大量南移,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
偏安南方的朝廷,为了维持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对峙,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
南方气候适合农业生产
广大人们辛勤的劳动,因地制宜致力于劳动技术的改革
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的相互推动和发展
原因
南方占全国人口比重
天宝元年(742年) %
宋元丰三年(1080年) %
元代 %
中国人口分布图
靖康之乱后北方人口南迁,是继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两次南迁高潮后的第三次高潮。
——《国史概要》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人类农业史是一个从粗放走向集约的过程,从多年一收的刀耕火种农业发展到一年三收的水稻经济,便是一个因人口因素而集约化的例子。
——(美)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
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与指导,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刊印农书与劝农文的热潮。当时印刷出版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唐韩鄂的《四时纂要》.编纂了反映当时农业生产新水平的农书,与农书大量刊印相配合的是地方官颁发的以宣传农业科技为宗旨的劝农文。如朱熹在淳熙六年(1179年)为南康军所写功农文,宣传秋收后应犁田翻土、越冬后再犁耙平细,以及稻秧长高后耘草与靠田的重要性。
——《国史概要》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圩田工程示意图
中国南方的气候和雨量最适宜种植水稻,但大部分地区过于崎岖不平,或过于潮湿泥泞,无法直接耕种,于是人们因地制宜的开辟圩田、沙田和梯田。
“海上丝绸之路”使宋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绍兴末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每年收入达200万贯,约占当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也给通商国文明进程增添活力。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出发,从海上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最远到达东北非洲。

经济重心的南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angwei2005
  • 文件大小10.54 MB
  • 时间2018-03-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