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6年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小抄参考.doc


文档分类: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题答案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
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2、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官学。
3、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
4、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
5、“因材施教”的提法源出于《朱熹〈四书集注法〉》。
6、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孔子。
7、“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孟子》一书。“启发”一词最早出于《论语·述而》一书。
8、孟子将教育对人类的发展的作用概括为性善论,意思是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心。
9、《中庸》关于学****的五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0、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二、简答题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点?(p91-96)
答: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特点,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不宜偏废。已初步揭示学****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2、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P91-92)
答: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有: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三、论述题
1、试述孔子的基本教育主张。
要点:1、论教育的作用
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这就是“庶、富、教”思想。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政令、刑律,教育比政令、法律更加重要和有效。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他说:“性相近也****相远也”。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是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环境影响特别是学****的结果。当然,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束缚,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
2、论“有教无类”
孔子创办私学后,在招生对象上改变了西周时只教贵族官员子弟的传统,实行“有教无类”。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为实现这一原则,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个“平民”只是相对于贵族而言,下层劳动人民仍不大可能接受教育。事实上,在孔子时代,远不

2016年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小抄参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291 KB
  • 时间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