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灸医学新思维(抑郁症).ppt


文档分类: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忧虑、情绪低落及一系列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郁闷低落、焦虑不安、激动难已、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自我评价过低等。多发于先天禀赋阴气过盛、心胸狭窄、气量偏小的人,由精神刺激、情志不舒,导致气机郁滞而引发。具有患病率、复发率、***率三高的特点。中医学没有抑郁症的病名,其症状散见于“癫证”、“郁证”、“癔证”、“脏躁”、“百合病”之中。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和体质有关。由于情志失调,心情压抑,不得宣泄,大脑的气机紊乱,失于控制,继而影响到心、肺、脾、肝、肾诸脏的功能,导致心脾气血不足、肝郁肺气不宣和肝肾阴液亏虚,使气血精微不能上荣于脑,脑失调控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情绪失常、悲伤、心境低落等一系列情志症状。
然而,纵观古今中医学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都只是局限在心、脑以及肝、脾、肾等脏器和组织上,几乎没有涉及到肺(仅在魏之琇《续名医类案》和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偶见按肺论治之个案)。而病因病机的缺陷,必然会引起辨证论治的偏差和片面性。
例如: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的躁狂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就只有按脾论治(3证)、按肝论治(2证)、按心、肾论治各1证(《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第2期);该会1991年制定的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也只有按肝论治(3证)、按脾论治(2证)、按心、肾论治各1证(.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以上都没有涉及到肺的一个证型,这显然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际不符。
有人为了探求五脏与情志异常的关系,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脏腑疾病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患者总体,还是各脏病患者,躯体化因子都显著高于常模,说明五脏疾病都可以引起情志病变,其中以肺病患者的因子分最高,其次才是心、肝、脾、肾(贾蕾蕾,,2005(12))。
笔者认为:根据中医学对肺生理功能的认识,肺的病理变化不仅仅只是与抑郁症有关的问题,而且还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因素。其理由和依据有五:
一、肺主“悲(忧)”与抑郁症的主症相符
五脏主五志、藏五神是中医学情志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认识抑郁症病因病机、对抑郁症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在五情为病中,肺是主“悲”、主“忧”的,而抑郁症患者的主症恰恰就是情绪低落、悲伤、喜哭。悲、忧是以心境凄楚为主要表现,是一种消极情绪,均为受到不良刺激后的情绪反应。
悲、忧致病,多影响到心肺系统。过度的忧愁、悲哀,容易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心的气机不畅,清窍闭塞不宣;持续日久的不合心意或处于逆境中的不良心情,势必情志沉郁,悲忧焦虑。
二、肺藏“魄”与抑郁症自我评价过低相合
根据中医学对五脏所藏的认识,肺藏“魄”,提示如果一个人的肺功能健旺(肺气足),那么,他办什么事就有主见,有条理,有魄力。再看抑郁症患者,自我表现评价过低也恰恰是其致命的主症,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如别人,以至于对工作失去热情,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从而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甚至产生***念头。

针灸医学新思维(抑郁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