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热论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病证
素问·热论
题解与提要
本篇是《内经》一篇研究外感热病的重要文献,对热病的概念、成因、主证、传变规律、治疗***,以及预后和禁忌等方面都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所以名《热论》。
本篇是中医外感热病理论的源头。在此基础上,后世发展了伤寒、瘟疫、温病、时病等外感热病学说。
目的要求(《参考资料》p46)
掌握热病的概念及其病因病机。
理解伤寒六经分证、传变规律及治疗***。
了解两感于寒的病机及预后。
了解食复、遗病的病机和治法。
了解暑病与温病的区别及治疗***。
(一) 论外感热病的概念、病机、预后、以 及六经分证、传变规律及治疗***
[正文]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分析]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热病的概念。
热病:外感引起的发热性疾病。
伤寒:1)广义:外感热病的总称;
2)狭义:外感热病的一种,指感受寒
邪而致的发热性疾病。
《难经· 五十八难》提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说明本篇所提的伤寒为广义伤寒。
“热病”是从症状而言外感热病,“伤寒”则是从病因而言,故两者可以互相并称。
本篇以“寒”来概括四时邪气。表明《内经》时代对外感热病的病因分类还不够明确。这为伤寒、温病等学说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契机。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
诸阳主气也。
巨阳:即太阳。
诸阳:指督脉、阳维脉等属阳之脉。
督脉为阳脉之海,阳维脉维系诸阳经,总会风
府穴而与太阳经脉相连,所以太阳经脉能统率人身
阳经之气。外邪侵袭首犯太阳,所以说太阳为三阳
之藩篱。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
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寒:以寒邪概括、代表六***病因。
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
这句话指出热病的预后,取决于邪正力量对比:
若人“伤与寒”,寒邪束表,汗孔闭塞,卫气内郁不得宣泄,邪正交争,则“病热”。此时,若邪盛正亦不虚,同时又能正确运用汗法,则邪随汗解,预后良好。既“热虽甚不死”。
若两感于寒,邪盛正虚,表里同病,病邪内传,伤及脏腑气血,预后较差,若救治不及时,则“不免于死”。
“死”与“不死”是相对而言,指病情之轻重预后之凶吉。其实,即使是两感于寒者,只要救治及时,方法得当,亦有生还之机。
[正文]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分析]

这两段论述了外感热病的六经分证、传变规律及预后。具体阐明了上文中讲到的“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
1)六经分证传变规律及症状
六经
经脉所过部位
症状
一日-太阳经
从颠入脑,下项,挟脊抵腰中
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经
挟鼻络目
目痛鼻干,身热不卧
三日-少阳经
循胁络耳
胸胁痛而耳聋
四日-太阴经
布胃中,络于嗌
腹满而嗌干
五日-少阴经
贯肾,络于肺,系舌本
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经
循阴器,络于肝
烦满,囊缩
张仲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所不同的是,《伤寒论》的三阴经病是以虚证、寒证为主,而本篇的三阴病则仍以热证、实证为主。故有下文治疗病在三阴的清泄里热法。
咽喉干燥
同“懑”,烦闷

热论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150 KB
  • 时间2018-04-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