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聊斋志异》的狂生形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
本文以《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这些狂人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及其所形成的文化语境,并对这些形象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价。论文首先对狂人形象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基本表现特征。接着分析狂人形象赖以生成的时代文化语境。然后通过对比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和狂人形象的基本表现特征,来剖析作者与狂人形象之间的联系。蒲松龄塑造的狂人形象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寄托着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表征出了他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聊斋志异》;狂人形象;文化语境;文化意义
Abstract
The thesis studies the madman image of “Liao Zhai Zhi Yi”, and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character traits and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madman image. In addition, it also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images. First, the thesis classifies the madman imag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Second, the thesis discuss about the time and cultural context which generated the crazy man. And then, paring the bas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dman’s image and the life experience of Pu Songling’s, it analyzes the link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madman image. Pu Songling put a great part of his life pleasure and pain on the madman to shape the madman image which rests with his ideals of freedom. Besides, it reflects Pu Songling’s perspective and reflection munity life.
Key Word “Liao Zhai Zhi Yi” madman image cultural context cultural significanc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一、狂人形象的基本分类 2
(一)豪放自信、目无礼法的狂人 2
(二)佯狂诗酒、坚持自我的狂人 3
(三)不畏***、直面黑暗的狂人 3
二、狂人性格的基本表现特征 4
(一)豪放自信、目无礼法 4
(二)佯狂诗酒、坚持自我 5
(三)不畏***、直面黑暗 6
三、狂人性格形成的文化语境 8
(一)作者本身的狂人气质 8
(二)晚明思潮和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11
四、狂人形象之文化意义及评价 12
(一)揭露并抨击贪官酷吏的恶行 12
(二)揭示出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考官的昏聩与贪鄙 12
(三)讴歌蔑视封建礼教自主的爱情婚姻 13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引言
之所以选定《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阅读《聊斋志异))时发现,许多广为人知的形象都具有“狂”的个性。如席方平、贾奉锥、耿去病等。“狂”,就其本义而言,本谓狗发病,即疯狗,后来指人的精神失常。渐渐地,“狂”有了引申义,但在常人眼中,无论如何他们都很难摆脱其本义所带来的贬义意味。但是,蒲松龄却以“狂”为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命名,蒲松龄如何定义他们的狂以及他们的狂具有哪些非常态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内涵呢?伴随着好奇的心理活动,我选择以《<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为课题,展开研究。
目前学界有单独研究《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还有学者将痴狂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专门谈狂的文章有王振星的《论蒲松龄之自狂》、李桂奎的《蒲松龄之狂与其笔下的狂人》、陈文新的《蒲松龄的自我确认和人生感慨—论<聊斋志异>的狂人形象》。这些论文将《聊斋志异》中的狂人做了分类,并结合蒲松龄本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二者存在互证因果关系。同时,将痴狂并举,共同纳入研究视野的论文,主要有张振国的《蒲松龄痴狂意象论》、张晓萍的《<聊斋志异>中的痴狂人物群像研究》和林高峰的《试论<聊斋志异>中的痴狂》。另外还有台湾学者陈葆文

论《聊斋志异》的狂生形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131 KB
  • 时间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