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目录 小引 1、狗·猫·鼠
2、阿长和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后记
作者:鲁迅
文体:回忆性散文集
内容简介:
1-7篇作品记述鲁迅
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
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
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
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
的8-10篇作品,记述鲁迅
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
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
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
印。
想一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其中还包含了(《无常》),(《琐记》)
等精彩文章。
《猫狗鼠》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作者分析
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他非常孝顺父母,想尽办法讨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因为他对父母照料得无微不至,所以自己已七十岁了,父母还都健在。为了使父母有所娱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他们弄鸟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使鸟儿发出动听的鸣叫声。他父亲听得高兴的时候,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子见父母脸上有笑容,顿时感到一阵满足,心里非常高兴。一次,老莱子的父亲望着儿子花白头发,叹着气说:"连儿子也这样老,我们在世的日子不长了!" 老莱子怕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不能长寿,便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谰的衣服,常常穿在身上,连走路也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看了高兴。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跃。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赖在地上打滚,口中还装出婴儿啼哭的声音。老莱子装得太像了,以致父母以为他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是不爬起来,笑着称赞说:"莱子真会玩!快起来吧。"
作者分析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上兆下鼓〗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786 KB
  • 时间201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