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语文课堂的文学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学味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富有美感的学科,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应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本文就从三个方面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学味。对于语文教学我们教师首先要有文学情调,要能引导学生欣赏,形成氛围,在培养学生体味文学作品的美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注意自己教学方式的改变,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等。
关键词:课堂、文学味、教学方式、文学欣赏
翻开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选的文章是非常优秀的,可以说篇篇经典。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即使是议论类的、说明类的文章,也能给我们逻辑的严密美,各种文体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学魅力。语文课本中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儿。
然而,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发现语文变了味儿。一种现象:大概是受理科学科的影响,语文理科化。课堂上,老师注重的还是语文工具性的作用。语文教学程式化,在一些老师的眼中,所有的文章都是一样的,“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哪怕是一首诗,也同样归纳总结,把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讲不出一点的文学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以生动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在雨夜的痛苦的情状。最后的抒情抒发了作者心忧天下舍己为人的伟大情怀。而有些老师在讲这一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疏通字词,然后要求学生翻译课文,并且力求准确。搞得整节课都在抠字眼,看注解,忙翻译。课上没有讨论,没有学生的发问,我们所看到的是学生都在做笔记。整堂课没有语言创造的美丽形象和感人的场景,没有一点的美感,更谈不上文学味了。因此,很多的学生都觉得语文课是最没劲的课。这种现象在讲古文时尤为突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又发现了另一种现象,我们的很多老师为了强调要讲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片面去追求阅读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我们的课堂热闹了,只要上课,老师就会叫学生把课文草草一读,然后就是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只要是学生讲出来的,老师一概赞扬。这种形式,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忽略了。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学生有自己的感悟,但毕竟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他们并不能深入课本,他们的这种互动很多的也只能是表面的,形式的。老师作用的忽略,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去欣赏语言,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运用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动听的音乐,看到赏心悦目的图片,但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就是让学生听听音乐,看看图片,然后组织学生谈一谈,议一议,便完成了教学任务。把文学作品完全架空了,在这样的教学中,以感官愉悦替代了对文本的欣赏,根本是无法体会到文学作品的文学味的。
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学味呢?
首先老师要爱读,要会读,要有一定的文学情调,因为语文老师从一站上讲台起,就得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语文教学本来就是情感交流的活动,如果老师没有文学情调,却希望课堂能充满文学味,这是很可笑的。所以老师要会品味文学作品,要有这样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去感受去体验。
其次,老师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要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学作品去教。要能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要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

谈语文课堂的文学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zh187166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