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网络成瘾、赌博行为.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网络成瘾、赌博行为
康复医学系
王海成医学教授精神科主任医师
QQ:714910208
手机:**********
电子邮箱:wanghaicheng5005@
目的要求
1、了解网络成瘾及危害
2、了解赌博行为及危害
非化学物质成瘾
人们在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一般均可产生强烈的依赖而不能自拔,并产生严重的后果。
同样,某些易感人群也容易沉迷或热衷于某些行为而不能自控,并致心理和躯体功能受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极大危害。
网络成瘾、病理性赌博、拔毛癖、偷窃狂等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成瘾行为特征,被统称为非化学物质成瘾,或者行为成瘾。
一、网络成瘾
互联网(),简称网络。1982年,形成了以阿帕网()为主干网的互联网。
在1995~1996年间,“网络成瘾”一词进入社会学词典及精神医学词典。网络成瘾现象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据调查,%~%,%~%。我国有1650万青少年网民,有245万着迷上瘾,难以自拔。青少年网络成瘾已对自己的身心、学****社会交往造成巨大危害,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概念
“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症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及心理功能损害。
网络成瘾症,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网络狂、计算机依赖、上网依赖、网络空间成瘾、病态网络使用、网络行为依赖。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网络的特点
2、网络使用者的易感性
3、心理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1、网络的特点
客观上,网络具有:易进入性(Accessibility)、便捷性(Convenience)、易逃性(Escapability);
主观上,网民具有:匿名性(Anonymity)、活动内容的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网络内容的兴奋性(Excitement)。
以上即网络成瘾的“双重ACE假说”。
研究发现,吸引网民的特点依次为:匿名性、易进入性、易逃性、便捷性。
此外,网络环境还有中介性,主体身份具有虚拟性、想象性、多样性、随意性。使人的“自我”发生改变,虚拟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发生矛盾与交汇。
2、网络使用者的易感性
使用网络者众,真正成瘾者寡。提示网络使用者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存在一定的成瘾易感因素。
研究发现具有“自控差、警觉、自闭、害羞、自尊心差、性格内向、不循规蹈矩、新奇、怀疑、攻击、挑战性”人格特征的个体较易成瘾。
中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并未成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正好符合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网络成瘾,并成为成瘾者的主体。
3、心理因素
使用者对网络的态度、对网络环境的认知,可以促发网络成瘾。成瘾者存在明显的思维偏差,如认为在网上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在网上更受尊重,没上过网吧是一件很落伍的事,等等。
个体在网上为所欲为也安然无事,是一种极大的正性强化因素;通过上网排遣心中的孤寂、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是一种负性强化因素;两者分别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形成起到“拉动”和“推动”作用。
4、社会文化因素
网络的可获得性首当其冲。使用者获得驾驭网络的成就感以及其他的快感,进而逐渐成瘾。
熟悉网络、使用网络成为时尚,计算机专业成为热门专业,社会、家庭、个人均认为不了解网络、不经常上网是很落伍的事情,这些社会心理统统为易感人群的网络成瘾埋下伏笔。

网络成瘾、赌博行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buaiwo1318
  • 文件大小236 KB
  • 时间2018-05-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