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水地貌.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章冰川与冻土地貌
第一节冰川作用
冷型成冰作用:重结晶冰型的冰川冰:两极地区
成冰作用:新雪粒雪
暖型成冰作用:渗浸-冻结型的冰川冰:中纬度高山地区
刚从空气中降下的雪称为新雪,具棱角状。新雪降到地面以后在自动圆化作用下,由棱角状转变为圆球状,这种圆球状的雪我们称为粒雪。粒雪形成以后,由于雪越积越厚,粒雪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空气被排走,粒雪发生重结晶作用,聚集变大,便形成了重结晶冰型的冰川冰。这种作用一般发生在两极地区,所以称为冷型成冰作用。在较为暖的中纬地区,当温度很高时,表层雪冰融水活跃,融水沿孔隙下渗,这时雪层内部的低温使下渗水以粒雪为核心冻结成冰,形成渗浸-冻结型冰川的冰川冰。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中纬度高山地区,故又称暖型成冰作用。
冰川运动的原因:①重力作用,在冰层较薄,坡度较小时,重力起主要作用。②冰川本身的压力作用,在冰层很厚,坡度较大时,冰川本身的压力起主要作用。
冰川的运动是这两种力量的综合,任何冰川的运动这两种力量都发生作用,只是相对作用大小不同。
冰川分类: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型冰川和大陆型冰川两种。
海洋型冰川称暖冰川,发育在降水充沛的海洋性气候区,雪线在年降水量2000~3000mm地区附近,冰川的形成以冻融再结晶成冰过程为主。海洋型冰川运动速度快,一般为100m/a,最大达500m/a。侵蚀力强,形成典型的冰川地貌。
大陆型冰川称冷冰川,发育在降水少的大陆型气候区,雪线在年降水量1000mm以下的区域。冰川的形成以冷渗透再结晶成冰过程为主。大陆型冰川运动速度缓慢,约为30~50m/a,冰川作用较弱,冰川地貌发育不及海洋型冰川典型。
一、雪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在雪线上雪的积累量与消耗量相等,所以有人有成雪线为零物质平衡线。只有在雪线以上,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耗量,雪才能积累形成冰川,因此雪线是冰川的生命线。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降水和地形。

多年积雪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以下,气温随高度和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温度越高,雪线越高,温度越低雪线越低。如赤道非洲雪线高度(乞力马扎罗山)为4570~5425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北极地区只有100~300m。

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因而全球高度最高处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压带。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高度达6400m,为世界最高雪线。冰雪的积累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具有凉爽的夏季,不利于冰雪的融化。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比北半球强,所以雪线高度比北半球相应纬度的低。在青藏高原相同纬度上,海洋性冰川雪线也比大陆性冰川雪线低1000米左右。

地形地貌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坡向等方面。陡峻的山地,不利于冰雪的积累与保存,雪线位置相对较高;阴蔽的凹地或平缓的地势,有利于冰雪的积累,雪线位置较低。北半球南坡雪线位置比北坡高,如天山北坡雪线高度3500~3900米,而南坡3900~4200米。但也有因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而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可以出现南坡雪线高度低于北坡的情况,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4400~4600米,北坡为5800~6000米。
二、冰川作用
1. 冰川的侵蚀作用
(1)磨蚀(刨蚀)作用
——是指冰川底部冻结突出的石块在冰川运动时对冰川床的锉磨作用。
冰川底部往往冻结有地表的石块,有些石块的棱角突出冰川,在冰川滑动时,这些石块就象铁犁和锉刀一样,对冰川床不断地进行锉磨或刨蚀。使大的砾石变为细小的物质。(如图)
(2)拔蚀(掘蚀)作用
——冰川运动时,冻结虏掠冰川床石块的作用。冰床上如果因节理而已松动的岩块,其突出的部分能与冰冻在一起,在冰川运动时,岩块被拔起带走,这一作用就称为拔蚀(或掘蚀)作用。
如上图,冰川向下运动后,冰川与基岩之间就产生裂隙,基岩上松动的石块被拔出。当再次降雨后,孔隙被堵寒,再次将基岩上松动的石块冻结,冰川运动时可再次发生拔蚀作用。如此反复进行,基岩不断地被侵蚀后退。
2. 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通过磨蚀和拔蚀作用可从冰川床上获汇大量冰石碛物,除此之外,冰川两侧山坡滚落下来的大量碎屑物质,随冰川运动一起发生迁移,这个过程称为冰川的搬运作用。
随冰川运动而移动的碎屑物质称为冰碛物。根据运动冰碛物的分布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表碛——暴露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内碛——夹带在冰川内部的冰碛物;
底碛——冰川底部的冰碛物;
侧碛——位于冰川两侧的冰碛物;
中碛——两条冰川汇合后,侧碛合并的冰碛物。
终碛——冰川末端冰碛物环

流水地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