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亭送别教学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长亭送别》教学感思
佛山市第三中学刘凡珍

一、评价:成功的课,着眼能力
2007年12月14日,因我校迎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估,专家要走进课堂听课,了解新课程教学在我校实施的情况,评估组专家戴东祥先生(英语特级教师,广州培正中学副校长)听了我在高二(6)班上的一堂课,所上课为古典戏曲之元曲中的经典名篇《长亭送别》,此节课为第二课时,戴先生对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戴先生听完课后,马上私下问了班上学生一些问题,据说有这几个问题:喜不喜欢这位语文老师给你们上语文课,这位老师教你们班的课多久了,你们班什么班之类的问题。不知学生是怎么说的。
随后,本人站在课室外的走廊上,有幸聆听了戴先生的指点评价。戴先生说:“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很有深度。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展开,让学生集中品味语言、探究了言“愁”手法,师生互动配合很好,教学流畅,多媒体和板书结合运用恰当,尤其是板书很漂亮。戴先生还提到,这样的课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高考能力,要是这些学生跟着这样学一年以上,他们高考主观题答题能力和写作能力会不错的。”看来这位专家挺实在,着眼高考,不讳言高考,评课的高考意识和导向性很强烈。虽然我的课没有直接指向高考,但专家就是专家,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并且还对此给予肯定。
得到专家的肯定,总算“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的忐忑不安才转化为开心放心了。
课后,有学生称,感觉这节课上得还不如平时好。是的,我自己对这种性质的课不敢有丝毫大意,高度紧张的结果必定会导致课堂上不能随意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用语就显得谨慎多了,一点儿也不敢调侃了,全没了平时那种幽默生动有趣的特色;除了“作秀”性质的影响外,而学生们也或多或少受到紧张态势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也露出拘谨之态,亦少了往日那种大胆、热烈、随意表达的
风格。我也觉得这节课不是我和学生们的最佳表现,挥洒自如的风度——一直是我们追求的高度。
按说,我上了不少公开课了,前不久还参加了区、市的课堂教学比赛,单是借班上课,这个学期就有10节左右了,不敢说“身经百战”,但起码也是“几番征战”了;可是,这种公开课,性质太特殊了,给人的压力自是非同一般。回想起整个准备过程,那可真是一个紧张、痛苦、煎熬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提高、收获的过程。相信历经此番考验,自己面对公开课的心理素质、教学处理能力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愿“师生共进”成为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真正成长。

二、设计:化繁为简,以读促写
《长亭送别》作为经典名篇,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到底挖哪些东西,很难取舍。开始,我们搞出了一个教学设计,以语言品味为重心,力图从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这几个角度展开教学,但总显繁琐,对能否上好这几节课,大家觉得心里没底。虽然让学生课前认真研读文本,提出问题并加以了归类整理,小组合作查找、搜集资料以了解元杂剧文学常识、《西厢记》戏曲情节和相关背景材料等准备工作,备课组老师们还是感觉没把握上好这个课。
后来,我反复阅读文本和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找到一个简单易行的切入点——围绕“愁”字展开教学,可以串连起对文本情感基调、人物形象与戏曲主题、艺术手法与语言特色这些主要内容的探究。于是,我确立本课教学的整体设想为:以合作探

长亭送别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资料分享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