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mq城镇综合承载能力auw.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城镇化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根本措施。什么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如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一个新概念,它不同于以前比较常用的“完善城市功能”一词,它比“完善城市功能”更全面、更直接。从宏观角度上看,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自然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如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也包括非物质层面的城市功能承载能力,如城市吸纳力、包容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等。从微观角度上看,它是指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整个城市能容纳多少人口,能承担多少就业,能提供多少良好的生活质量等,它是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的结合体。结合目前我国城镇发展现状,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就要从传统的资本拉动型、资源消耗型、管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机统一,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贯穿于城市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境,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同时,开发以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并利用价格、税收、财政等政策,激励新能源走出实验室并加以普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切实做好城镇规划工作。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从城镇规划入手,改变过去从城镇发展需要来考虑资源供应的思维模式,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合理确定各地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将城镇发展建立在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环境资源环境条件来谋划城镇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城镇的空间分布及规模与经济布局、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形成密切相关。处理好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的关系, 在更广阔的空间领域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充分发挥城市聚集效益和辐射效益,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从而提高城镇总体的综合承载能力。因此要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以及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鼓励资源环境承载力比较好的区域多发展城市、多积聚资金和人口;对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者严重超过承载力,而且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才能够提高承载力的地区,要适度限制扩张;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注重优化整合城市群,加强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消除低水平盲目竞争,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特别要完善交通、水电、通讯、住宅及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部门应当着力搞好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等市政公用

mq城镇综合承载能力auw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