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参禅简要.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参禅简要(惟觉大和尚)
  
参禅的认识
参者参究也,禅者佛心也。就是用参究的方法以期达到明悟本心彻见本性之目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换句话说,参禅的目的是在即身成佛。参禅这个法门,是禅宗祖师为钝根行者开立的方便法门。本来禅宗一脉,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诸祖相传只是以心印心,契悟而已。没有什么法可传,也没有什么法可得。古德云:「佛说八万四千法,人人各持一妙根,唯有祖师西来意,不在八万四千门。」所以禅宗一门的确不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内。但是後来人根趋下,无法领悟玄旨,契悟本心,所以祖师在不得已之情况,开出参禅一门。既有方便,又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内了。所以古德云:「参禅念佛本来同,看破分明总是空,功到自然全体现,春来依旧百花红」。既然一切法门都是到达宝所的方便法门,所以对方便法的内涵就必须具有更清楚的认识与了解,才能生出正信,有了正信就会生出力量,有了力量才能灵活运用这个方便法门,如驾车一样,平平稳稳地到达宝所。
参禅的禅,不是四禅八定的禅,四禅的禅有欣有厌,而参禅的禅是无欣无厌的。也不是经教所说的静虑之禅、冥想之禅,因为禅宗之禅,非凭静虑、冥想而得也。所以依教观而修的禅那,名如来禅;契悟本心之禅,名祖师禅。如来禅的种类很多,不是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祖师禅的根源,远在世尊於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廓然大悟时,已露端倪。当时佛云:「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此「如来智慧德相」,是指我们自己本具灵明觉性、真如法身。後来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不解其意,独摩诃迦叶,会佛旨意,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之旨,付嘱於汝,汝为第一代祖,代吾传化,勿绝慧命」。这里所说的「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也是指吾人本具性德。以後二十八传至达摩师,观东士有大乘气象,航海至广州登陆,来东士传化。时梁武帝普通年间,由广州剌史,表闻武帝,迎至金陵。当时梁武帝问达摩祖师云:「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此「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亦即是吾人本具的心体及自性妙德。悟时即成清净法身,超凡入圣。迷时即沉沦诸有,枉受生死苦报。
达摩为东士初祖,驻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常游禅心,时称壁观婆罗门。渔父赋诗云:「一苇渡长江,九年面绝壁,身轻若羽毛,心静恒虚寂」。这真是对达摩祖师的道业最佳写照。後有神光大师断臂求法,因臂断心烦,求达摩祖师为之安心。祖云:「将心来与汝安」。神光寻心了不可得。祖云:「已与汝安心竟」。神光当时领悟玄旨,契悟本心,更名慧可。後来有一位居士,请慧可大与之忏罪。慧可大师以同样巧妙的手眼说:「将罪来与汝忏」。居士觅罪有顷云:「寻罪了不可得」。慧可大师曰:「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当时这位居士听了慧可大师的话,深有所悟。说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慧可大师听了,喜其已悟,许其出家名僧璨。我们以这二位法师的悟缘来看,前者是寻心不可得,後者是觅罪了不可得,看来事虽不同,而理无二般。所以在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若悟到三心了不可得的道理,就是明心见性了。与这寻心觅罪了不可得是一样的情境。
从前虚云老和尚作了一副对联云:「东西佛诚实语,南北佛诚实语,上下佛诚实语,为我护念见此佛」。下联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问君买饼点何心」。这副联语含有深意,也证明念佛法门与参禅法门,目的实在相同。若因缘成熟,看了这副联语,又何尝不能开悟,见到自己本具佛心呢?又如六祖大师对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於言下大悟。由此可知,古德的悟性极高,只须一言半句就可点石成金,一语惊醒梦中人,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处。再说一个更富禅味的公案,就是西天第四祖优婆粅多尊者,叱利国人,年十七投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出家。
三祖问:「你今年几岁?」
答曰:「十七岁」。
三祖云:「汝身十七耶?性十七耶?」
答曰:「严见师发已白,是师发白耶?是师心白耶?」
祖曰:「我今是发白而非心白也」。
答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
三祖知此子是法器,遂为落发,授予衣钵。後踊身虚空,现十八神变而入涅盘。
由此可知禅宗的禅,是重知见、重契悟,非一般的禅者只知静坐、冥想、守窍、出窍、通灵、运气等世间禅、枯禅、邪禅可比的。所以宗门下的禅,是在於悟理明心,悟後起修,才算是真修。所以古德云:「不悟本心,学法无益」。因之禅门行者,拼死拼活力求一悟,以见真章。故云:「未悟之时如丧考妣,悟了以後又如丧考妣」「未悟之时犹自可,悟了以後事更多」。所以悟了以後仍须保任,或高高山顶立,或深深海底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又有何疑。

参禅简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9
  • 文件大小116 KB
  • 时间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