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 审美感兴-课件PPT(精).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审美心理学
审美的心理机制如何?
1
思考题
1、审美心理机制与理性认知有何区别?
2、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有无区别?
3、审美愉悦与生理快感有无区别?
2
第一节
“感兴”语义学考察
3
以往的概念
在美学史上,美学家常常用“美感”、“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识”、“审美情感”等概念来表示审美心理学的基本课题。我们认为,这些常用的概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美感”一般是指和谐感和喜悦感。而实际的审美愉悦却并不限于这种单一的情感色调;“审美经验”、“审美感受”等概念难以充分地反映审美心理活动的创造性和超越性的特征;“审美意识”排除了审美心理中的无意识的话动;“审美情感”排除了审美心理中的知觉、想象、领悟等活动,因而都不能涵盖审美活动的系统构成和心理机制。
4
感兴的来源
“感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艺术家广泛使用的一个词。“感”和“兴”分开两个单独的词,当然早就有了。但“感”“兴”连为一个词,就比较晚了。究竟何时出现,尚无确考。唐代以前,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把“感”、“兴”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已经十分常见,如:“感物兴想、念我怀人。”(陆云《谷风·赠郑曼季》)“感时迈以兴思,情怆怆以含伤。”(夏侯湛《秋可哀》)“兴者,有感之辞也。”(挚虞《文章流别论》)“情因所****而迁****物触所遇而兴感。”(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莫合—契。……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在这些句子中,都是“感”和“兴”连用,“感”和“兴”的美学意味已经很浓,而且显示了这两个词的一种稳定的联系,即:因感而兴(感事兴怀、感物兴想,感时兴思)。
5
李白《感兴六首》选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
解珮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
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
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
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6
第一,“格也,触也”,就是指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对外物的感知;第二,“感者,动人心也”。感与“撼”通,感就是心有所动。这两层含义合起来,就是“感动”。生理的感知觉信息能引起直接的心理反应,这种身——心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除了有某种自然基础以外,应该还有文化熏陶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样的“感动”是一种无需经过“理解”的同情,就是不必以理解作为中介,而直接与形、色、声、温、力发生“同情”,或者说,直接由形、色、声、温、力摇曳心旌,产生情感反应。
“感”的基本含义
7

“兴”的第一层含义,是直承“感”而来的主体的发抒行为或发抒方式,以及这种发抒行为带来的精神愉悦。所谓“兴,起也”、“举也”、“动也”、“悦比”,都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当人“感于物动于中”而又“形于体”时,人也就把他的“感动”行为化了。这时,行为本身又成为新的“感动”的触媒,成为自我体验的对象。
“兴”的第二层含义,主体的自我体验。主体在为对象所“感动”的同时,又为这个正在“感动”着的自我所感动。中国古代美学家用“感发志意”(朱熹《论语集注》)、“感动奋发”(朱熹《孟子集注》)、“兴怀”等词句来解释“兴”,指的就是“兴”的这层含义。
第二节
审美感兴过程的描述
审美感兴的三个阶段
审美感兴是一个过程。由心与物的相通(人与世界相通)那一刹那不知缘起的感动,继而达到一种感性的兴奋,以致于主体在对象的感性外观上流连不已,似乎直观到一个整体(象),它在感性光芒的闪烁中显现出某种意蕴,兴发起主体的知觉、想象、领悟的协调运动,达到一种振奋的人格状态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
审美感兴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兴发阶段→延续阶段。
10

3 审美感兴-课件PPT(精)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239657963
  • 文件大小14.70 MB
  • 时间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