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初探.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学孙建云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中议论最多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轻不得,重不得,一不当心出事情。这一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农村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独生子女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因此,关于独生子女“现象”及其教育的问题,引起家长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及教育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农村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及其成因
独生子女现象,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必然结果,其最大特点是“独生”,其成长和发展过程,同样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他们的身心成长和发展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种种特殊条件。比如,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有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可得到父母的更多爱抚和关怀,有比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及丰富多样的智力投资等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交往与实践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可能形成某些不良的性格特点,如孤僻、任性、自负、唯我至尊等等。其“问题行为”大致如下:
1、任性。简括一个字,可谓“犟”。虽然并不能说凡是独生子女都会任性,但是独生子女形成“任性”个性心理特征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那些任性、固执、脾气“犟”的孩子常常表现为放任自己,而使家长几乎对其失去必要的控制。造成任性的原因,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二是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乏相互教育的重要因素——儿童伙伴。
2、娇气,即娇惯、脆弱。这与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有礼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个性心理品质。娇气重的孩子,适应能力差,意志脆弱,在困难面前往往畏难而退、半途而废。独生子女娇气重,主要是由于家长娇生惯养的结果。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往往是非不分地袒护孩子,对待孩子的要求和行为表现往往惟命是从,过分迁就,有时父母管教,爷爷、奶奶在一旁袒护,这一不谐调的教育氛围,怎能不养成独生子女的娇气呢?
3、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比较严重的甚至好吃懒做。如一些独生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随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及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就会表现出一些独立行动的倾向,而乐意独立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而不准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无端地剥夺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甚至不允许独自到野外玩耍,家务劳动一概不问,他们只有一项工作,那就是读书。试想,这样怎能不使孩子遇到困难就只得依赖父母呢?
4、不合群。简括一个字,可谓“孤”。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形成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善于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而只关心自己等孤僻性格。形成独生子女孤僻、自私的原因,往往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在怕这怕那心理的驱使下,过多地干涉、限制孩子的交往活动,即使交往,也怕孩子吃亏,教他事事抢先,不顾别人,这怎能不导致独生幼儿陷入交往低能的困境呢?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同伴在指导或训练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方面,具有为***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放手地让孩子出门去找“兄弟姐妹”,让孩子把“独”溶进“群”中,这样可使孩子身上的“孤”克服许多。
二、农村农村产生独生子女教育困惑的基本原因
农村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并不是他们先天就带来的,而是

农村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初探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