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突水突泥演示.ppt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突水突泥演示
一、工程地质

地下水的力学作用有静水压作用和劲水压作用,这两种作用都能使岩体发生水力劈裂,使裂隙连锁增加,张开度增大,从而增加渗透力,使局部隔水屏障作用被突破,地下水位高出,从而形成突水突泥。


由于隧道通过的地质地段条件复杂,揭露的水文地质单元,水源补给量充足,所以有以下两个特点:
(1)突水量大,压力大
(2)突水突泥过程中,由于夹带着大量的泥沙,随着隧道的开挖,使地下水排泄有了新通道,破坏了原有的补径,加速了径流循环,同时加速了地下水对岩体的改造作用
二、施工难点、要点
1、溶洞处理方案难 由于对溶洞的揭示需要一个很长过程,因此,溶洞处理的方案一是难制定,二是难实施。
2、交通运输难
交通运输的困难,不但加大了材料成本,使工程成本增加,而且工程材料经常难以为继,施工生产无法持续正常。而且仅施工便道的维修和养护就要很大的人力和财力。工程成本还会不断发生。物贸公司克服重重困难,组织物资供应,保证施工生产。
3、突水突泥排险难
对于返坡隧道,涌水无法自动流出,只能靠机械排水。
当地连续降雨,事故发生地段地表雨水与地下岩腔及断层水系相通,并存有大容量承压水体,地质构造复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虽然也做了多方面的地质勘测工作,但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工作措施不到位,未能发现不明承压水体;加之对岩层变化及实测出主要发育岩溶裂隙水超压先兆分析判断不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当隧道岩体揭露后,造成岩溶水压的承载失衡,导致突水突泥重大事故的发生。
突水突泥难点所引起的事故
4、注浆难点
(1)、浆液容易随流水大量流失,不知浆液流向何处,注浆孔依然喷水,注浆效果甚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组织群众性的QC技术攻关活动,经过数十次的反复试验,调整,总结,最终确定了沙浆充填方案。即先将溶腔隧道断面内的出水孔全部封闭,将动水变为静水,抑制了水泥浆液的流失。 (2)、如何准确确定双液浆的凝结时间问题。凝结时间过长,浆液来不及凝结就会被水流冲走。凝结时间过短,又会造成因凝结过快而造成注浆管堵塞。针对这一问题,他们通过对注浆顺序和凝结时间的不断实践、数据收集,反复比选,找出了准确浆液凝结时间。 (3)、针对富水溶腔一次注浆成功率较低的问题,采取了前进式注浆、后退式注浆、分段式注浆等多种注浆方法。
三、确定施工顺序:
“先地下,后地上”
“先土建后设备安装”
“先主体结构后围护”
“先结构后装饰”
合理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的施工顺序
四、施工阶段划分
1、施工准备阶段
(1)、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结合我公司的实力,我们已选定施工过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项目部进场施工,目前已做好新的准备,一旦中标,立即进场施工。
(2)、施工队伍进场后,充分检查“三通一平”工作,搭设好各种临时设施,在施工沿线架设好施工用电线路。
(3)、施工所需的机械及各种仪器设备在正式使用前进行校验和试用,以便工程中标后能及时进场。
(4)、做好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进场和测试工作,所有进场材料先送样品,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场。
(5)、编写详细的实施性方案,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及各工种负责人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目标,及时进行施工平面范围内的测量放样工作,并将测量成果送至监理工程师代表复测核实。
(6)、做好职工上岗前各种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意识的教育工作,保证工程开工的顺利进行。
(7)、办理好施工许可证,做好监理交底、质监交底工作。
2、主体施工阶段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及工程特性和工期要求,为了保证本工程在计划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经过仔细分析讨论,我们拟定总体安排先埋设排水管道和箱涵的一部分,然后进行填筑路基。为此我们拟安排三支队伍进场施工,即管道队伍、道路队伍、箱涵队伍。
3、竣工验收阶段
根据工程情况,本公司组织内部初验收,对未达标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整改,整理各项安全,质量资料,为工程竣工做足充分的准备。
(1)、施工平台:
在DK125+150处已采用砂袋堆码成墙,对掌子面松软体起到反压作用,同时将该段做为钢架替换和管棚施工的操作平台。
(2)、拱部径向注浆加固:
对DK125+150~DK125+163段上台阶初支拱部加固采用φ42mm注浆小导管,,纵环向间距1m×1m,梅花型布置。注浆材料:水泥浆液。注浆参数如下:1)水灰比1:1(重量比),2)注浆压力:~。
(3)、超前注浆小管棚
a、根据超前水平钻孔结果分析,目前掌子面顶部塌腔已被地表塌陷的土体充填,受地表承压水的浸泡,掌子面前方12-15米范围内仍储有较丰富的可流动泥沙量,随着掌子面向前推进,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安全威胁,故首先采用大角度

突水突泥演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1.40 MB
  • 时间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