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2009.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动物生理学CAI课件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PhD)编制
1
一、概述
(一)中枢神经系统高级机能的范畴
条件反射活动
学****和记忆
睡眠与觉醒
动机行为
(二)中枢神经系统高级机能的研究方法
电生理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成像技术
分子—细胞—行为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2
二、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和皮层诱发电位(1、有潜伏期;2、反应形式相同;3、有一定空间分布)
(一)脑电图与皮层脑电图
(二)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3
自发脑电活动(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概念: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在无特定外加刺激作
用的情况下,能产生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
脑电图
将引导电极放在头皮表面,通过脑电图机所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变化的波形称为脑电图。
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ECP)
概念:刺激特定感受器或感觉传入系统时,在大
脑皮层相应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是在自发脑电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脑电图与皮层脑电图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4
(二)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5
1、-
振幅20-200μV
***熟睡时产生
颞区和枕区明显
2、θ波频率4-7次/s
振幅100-150μV
婴幼儿、***困倦时
顶区和颞区
3、α波频率8-13次/s
振幅20-100μV
正常***, α波阻断
枕区和顶区
4、β波频率14-30次/s
振幅5-20μV
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6
1、是皮层神经元活动的结果
当皮质浅层的神经组织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时,(即出现突触后膜去极化时),皮层表面呈现负波;当浅层的神经组织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时,(即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时),皮层表面呈现正波。但是,皮质深层的神经组织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时,皮层表面呈现正波;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时,皮层表面呈现负波。
(三)脑电波形成的原理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7
2、与皮层神经元排列方向有关
皮层锥体细胞的排列比较整齐,其项数突互相平行并垂直于皮层表面。因此其电活动在同步时易于总和而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改变皮层表面的电位。
(三)脑电波形成的原理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8
3、与同步化有关
α节律主要来自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一定同步节律的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促进了皮质电活动的同步化。β节律是由于大脑皮质和丘脑的同步活动受干扰,即去同步化。θ、δ波反映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一般可认为主要来源于异常脑组织的电活动。
(三)脑电波形成的原理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9
(四)皮层诱发电位
感觉传入系统受到刺激时,在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诱发电位。其波形包括两部分:前面为主反应,后面为次反应。
主反应先正后负。在兴奋初期,大脑皮质的深层细胞体呈负电位,导致皮质表面呈正电位;而当兴奋传布到顶树突上部进入皮质浅层时,其表面呈负电位。
后发放是在主反应之后的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变化。其周期节律一般为每秒8-12次。它是大脑皮质与丘脑接替核之间环路活动的结果。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铭编制
10

第三章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高级机能1-张铭2009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eryka98
  • 文件大小3.68 MB
  • 时间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