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e,HP)于1983年由澳大利亚人Warren和Warshall等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标本中分离出来。现在认为它定居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具有良好的动力及粘附功能,能产生多种酶类及多种致病因子并通过这些致病因子诱发炎症、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胃粘膜屏障破坏,引起胃酸分泌变化,产生不同的临床相关疾病。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胃癌也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还发现HP与其他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脑梗死、皮肤病、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等。根除HP后对以上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对HP与以上疾病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缺铁性贫血;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皮肤病;胃癌等
缺铁性贫血
IDA是由于体内储存铁消失已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HP与IDA有一定的相关性。首先HP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长期出血是最直接的原因;其次HP感染使胃粘膜上皮损伤脱落,直接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进而引起食物中高价铁向低价铁转化减少,影响铁的吸收。统计46例IDA伴慢性胃炎与50例非IDA慢性胃炎两组HP感染率。将42例HP感染相关IDA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根除细菌加口服铁剂与单用铁剂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
、观察疗效[1]。结果:IDA伴慢性胃炎者HP感染率高于非IDA慢性胃炎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相关IDA患者接受根除细菌加铁剂治疗前后其HB 血清铁、铁蛋白均显著增高,而单用铁剂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变化。Hacihanefioglu等[2]对14例IDA女性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均为HP感染阳性。研究者对他们进行单一HP根除治疗而未予补铁。随访20-24周,期间定时观察血象,发现血红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有所增加,而血清铁蛋白未有增加。Hershko等[3]。在一项关于IDA的研究中也指出,HP感染可能是口服铁剂治疗IDA无效的原因之一。以上提示HP可能影响铁在体内的吸收。
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
胃MALT淋巴瘤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类型,来源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故名[4]。MALT的概念由英国病理学家Isaacson于1983年首先提出,意指长期抗原刺激,使与黏膜上皮相关的淋巴组织产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并从无到有,发生免疫反应性淋巴增殖,由良性到恶性,产生异常克隆而导致淋巴瘤[5]。MALT淋巴瘤是发生于结外组织的,多为B细胞系的淋巴瘤,有高恶度和低恶度之分,主要发生于粘膜尤以胃粘膜高发。
胃MALT淋巴瘤约占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0%。由于其最为常见并易于发现而被广泛研究。近年发现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杆菌(HP)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