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 动物的社群行为(2).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动物的社群生活
Social Behaviors
群体生活的好处
群体大小和最优群体
社群生活与种内关系
主要内容
社群生活的好处(一)
——对被捕食者的好处
1. 提高警惕
许多动物是靠逃跑,而不是靠隐蔽来获得安全的,因此,组成群体的个体越多,捕食者被及早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社群生活还可以减少动物群用于警戒放哨的时间。
Kenward利用一只受过训练的苍鹰攻击正在取食的林鸽,发现随着鸽群的增大,苍鹰攻击成功的机会也就越来越低。
Brian Bertram研究鸵鸟时,发现在群体中的个体,其用于警戒的时间比孤独个体所用的时间更少,而用于进食的时间更多。此外,由于群体中的个体警戒是随机的,使捕食者没法预测其最佳捕食距离和时间。
捕获成功的时间——群体大小
警戒时间——群体大小
群体中欺骗者的出现
群体警戒效果在群体大小达到一定值时便不再增加,那么当一个群体的警戒效果已经达到最大时,群体内便有可能会出现“欺骗者”,它们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取食上而不警戒,
群体中个体仍是自私的
群体中有一些“精明”的个体
警戒对个体具有直接的利益
稀释效应
虽然群体比个体更引人注目,但是由于动物群体数目比动物个体数目少得多,所以一个捕食者找到一个动物群体要比找到单独活动的一个动物困难一些。
对任何一种捕食动物的攻击来说,猎物群越大,其中每一个个体被捕杀的机会就越小,这样,一个动物会由于同其他同种动物生活在一起而得到保
护,这就是稀释效应。
水黾的捕食者是沙瑙鱼,由于这种小鱼从水中捕食水黾,因此不存在警觉性随群体增大而增加的问题。沙瑙鱼对不同大小水黾群的攻击率都是一样,因此对每一只水黾来说,沙瑙鱼的攻击率就只取决于稀释效应。
偷雏行为
某些鸟类,如鸵鸟和鹊鸭,当两只雌鸟相遇时,每只雌鸟都试图偷取或绑架对方的幼鸟加入自己的家庭,其好处是:在捕食压力很大时,自己的幼鸟可以因稀释效应得到保护。
2. 集体防御
如果被捕食的动物并不比捕食动物小多少或具有专门的防御武器,那么有时靠几个或更多个体联合一致地行动,就可以抵挡或挫败捕食动物的进攻。
一般来说,参与集体防御行动的个体越多,捕食者就越难得手。

第三章 动物的社群行为(2)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n_807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