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一、题目:《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二、内容摘要:
别里科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沙皇统治下的典型代表。契诃夫通过对其着装的滑稽、思想状态的丑化、行为的讽刺,揭示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批判了像别里科夫这样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这一形象在今天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他成为那些惧怕变革、阻碍社会进步的代名词。
三、关键词:
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套子社会意义
四、正文:
(一)、教材依据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文学作品的教学,我们必须靠文本说话,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披文以入情”,用心去体会感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通过阅读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按教师设计好的程式,去寻求早已有之的定论。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当导演教练的角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自主完成学****任务后对作品进行反思。反思不是知识的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所学知识,它可以促进新知识在头脑中的强化和巩固,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的重点进行了说明: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的情节高潮部分、语言、结尾、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设题考查。小说三要素中人物的考查是重点,人物形象的丰满不是单一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主题不是空洞的,是通过人物及手法来揭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完成。
本节课尝试打破教学常规,由漫画切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中学到知识。通过讨论、发言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在人人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对课文情节的学****在了解了故事轮廓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小说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形象、命运以及典型意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学就有了最大限度的效果。
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之所以成为经典,为人津津乐道,我认为是因为他给人以启示或是警示,让学生在冷峻的笑声中进行深刻的思考,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讨论一下社会中的各式“套子”,并全班交流。学生可应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去体验感悟,加深对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特定手法的理解,真正领悟作品的现实意义。
(2)、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按照语文学****的规律来教;从学生学****与发展的需要来设计教学;课堂教学应当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通俗的说,就是不要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要老师跟着学生走,老师和学生一起走。
本文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阅读。用王富仁先生的话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用曹文轩先生的话说,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思去读,用自己的直觉去读,用自己的奇思异想去读”。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交流,分享,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获得成长。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策略去解读文本,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文本,这才是语文教学最美好的境界。
(3)、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契诃夫1898年创作的一篇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小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