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透视孔子仁学与人的发现.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仁学与人的发现
摘要:孔子“仁”的思想的创建,使得从夏、商、周以来的“天、帝、神”至上理念,开始了逐步向发现人、重视人的方向发展。所以人们才会说孔子的“仁”学是由神到人的人文哲学,人的发现是孔子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神;人;仁者爱人;人的发现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①“爱人”这个在今天看来极为普通的词,被孔子用来解释其核心思想“仁”,是大有深意的。它表明了在孔子心目中,凡是符合“人”的生物特征的同类,都是天地之间一切有生命的物体中最为尊贵的成员,因此,凡是人都应该拥有作为“人”的资格,也都应该享有作为“人”所应有的生存权利和平等地位;在人与人的交往相处中,每一个人要把自己当***也要把别人当***,不管是在上者也好,在下者也好,人人都应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以“人道”待人。这种爱人思想,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理所应当,可在孔子那个时代却是相当进步的,郭沫若称其为“人的发现”②,深刻、准确地揭示了孔子仁学思想的价值。
一、与神相比,人是最重要的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远古的原始人类在观察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困惑,许多现象超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于是就产生了许多的恐惧和幻觉。他们幻想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人们,并相信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就是灵魂,世间万物皆有灵魂。“万物有灵”的观念催生出了原始宗教。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周,宗教的内容和形式有了一定的发展——由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逐渐变成了人为的宗教。从已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与前人相比殷人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备的神学政治体系,但原始宗教仍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原始的神学观念在社会中仍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许多资料显示:尊神事鬼、迷信巫祝贞卜之术,是商代社会的特点。“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③“国之重事,在祀与戎。”④殷墟出土的卜辞对此也有很多记载。例如:
辛亥贞,王正召方,受佑。⑤
己亥卜,争贞,王勿立中。⑥
庚辰卜,王,余酒御于上甲,八月。⑦
庚戌卜,亘贞,王弗疾骨,王占曰:勿疾。⑧
癸已卜,兄贞,并来归,唯侑示。⑨
殷人上至“国之大事”的祭祀、战争,下到风雨的有无、年岁的丰歉、出入的吉凶、田渔的猎获、疾病的轻重、妇女的生育……可以说事无巨细,一切都求之于鬼神,询问于上帝先公先王以及自然神的旨意,然后决定何去何从。可见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活动在商代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是何等重要的大事,事奉鬼神也就成为了商王室的首要任务。
周革殷命,以文王、周公为代表的周初文化精英对传统宗教进行了一次深刻、彻底的反思,由此提出了一整套关注社会、关注人事方面的思想,如“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和“惟人万物之灵”等。这种看法尽管还没有完全摆脱天命观的影响,但它的提出却直接开启了儒家仁学思想对“人”的最一般的价值规定和思维路径。
到西周中晚期,思想家们进一步从殷周时期原始神学观、天命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现实社会政治问题,从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在此基础上,孔子对传统的神学、天命观进行了改造、损益,形成了更具人文精神的仁学思想。
樊迟问知,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⑩这说明在孔子心里“事人”与“事鬼神”是有区别的,“人之事”与“鬼神之事”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事人”必须求“知”,“事鬼神”则贵在“虔诚”。而当季路问如何事鬼神时,孔子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即先要能事好“人之事”,才能事好“鬼神之事”。如前所述,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神”普遍受到格外尊敬的时代,孔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出要先人事后神事的观念无疑是对传统思想的挑战,更是对人的地位的极大提升。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人事、轻神事,重道德修养、轻宗教信仰的传统即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虽然重人事,但并不轻神事。在樊迟问知中,孔子用了一个“敬”字,据考证,“敬”的概念与早期巫术践中的恐惧、惊怖、景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徐复观、牟宗三等学者强调周初之“敬”不同于将主体投身于上帝的那种宗教迷狂,而是“人的精神”的体现,即“这种敬畏之情不是表现为巫术过程的迷狂状态,而是礼乐过程的内在神圣性”。如《论语•八佾》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祭先祖。“祭神”,祭外神。《八佾》的这一记载,说明在孔子心目中,对祖先、鬼神行祭礼,乃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呈奉,外在的礼仪、仪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才说,不亲自参加,不如不祭;也说明孔子对祖先神灵的祭祀不仅赞同,而且态度十分虔诚。
总之,孔子在原始宗教信仰尚是国家重要活动、也是国人重要观念的时代,能够既保持对祖先神的敬畏但又不依赖,并进而提出要先事

透视孔子仁学与人的发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