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x年x省x市x中学高二语文学案《寄赠类诗歌赏析》(苏教版选修).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见的事。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二、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难舍难分②激励劝勉
③表达深情厚谊④排遣别意之愁绪
三、常见意象:
植物类:杨柳、梅花、春草(萋萋)
动物类:雁、寒蝉
物:行舟、羌笛、酒
自然景象:(秋)雨、(愁)云、雪、月、流水
地点:阳关、长亭、古道、曲江(长安南边的一条河流,两岸植柳,唐诗常有的意象)、南浦(泛指分手的河边)
四、常见的意境特征:
幽静、宁谧、繁丽、莽苍、深远、热烈、幽静、宁谧、繁丽、莽苍、深远、热烈、
五、常用的艺术手法
①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②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③表现手法:以乐景衬哀、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寄李儋元锡》学案
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鉴赏韦应物代表作,了解韦应物诗歌的风格特征。
3、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x难点:1、3
一、走近韦应物
1、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xx)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x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抗争的勇气,感到无可奈何。这样,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闷的矛盾状态中。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x集》。
2、写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3、补充韦应物诗歌中的部分名句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来已。《观田家》——韦应物名言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丘二x员外》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幽居》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曹》
二、合作探讨
1、整体感知,读懂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每句的内容)




2、本诗的x句有两个版本,一为“已一年”,一为“又一年”,说说你喜欢那个字。



3、苏轼评价韦应物的诗歌,认为其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收获:



三、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完成下面题目。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3、清人纪昀认为本诗“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理解。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
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鉴赏柳宗元代表作,了解柳宗元诗歌的风格特征。
3、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x难点:1、3
走近柳宗元
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x芮城、运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

x年x省x市x中学高二语文学案《寄赠类诗歌赏析》(苏教版选修)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nsheng2008
  • 文件大小132 KB
  • 时间2018-06-25